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移動平臺機構,尤其是一種免調試高精度移動平臺機構,其包括工作平臺、滾珠絲杠、螺母座、絲杠螺母套,所述滾珠絲杠和所述絲杠螺母套之間為螺紋聯接,所述絲杠螺母套的外表面與所述螺母座的內表面固定連接在一起,其不同之處在于:絲杠螺母套的前端設置有倒L形結構的前角形調整架,絲杠螺母套的后端設置有倒L形結構的后角形調整架,所述前角形調整架、后角形調整架的短直角面分別與工作平臺的下平面相連接,前角形調整架、后角形調整架的長直角面上均設置有長腰圓孔,前角形調整架的長直角面與螺母座的前端面直接連接,后角形調整架的長直角面與螺母座的后端面直接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精度高且作業時不需調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免調試高精度移動平臺機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移動平臺機構,尤其是一種免調試高精度移動平臺機構。
技術介紹
傳統移動平臺機構縱軸方向的組成結構,包括前軸承座及軸承組件、后軸承座及 軸承組件,滾珠絲杠支承固定在機床體上,直線導軌安裝在滾珠絲杠的兩側作為高精度導 向,電機減速機組件連接滾珠絲杠,帶動滾珠絲杠作螺旋運動,絲杠螺母套無間隙地套在滾 珠絲杠上,將絲杠的旋轉運動轉變為直線運動,并通過螺母座帶動龍門架(或工作平臺)作 縱向移動,內六角螺釘將龍門架(或工作平臺)與螺母座聯接在一起,內六角螺釘將螺母座 與絲杠螺母套聯接在一起,如圖7、圖8和圖9所示。由于滾珠絲杠傳動的精度非常高,要 求相關的零部件的制作精度也要非常高,由于各零件在制作中總是存在一定的誤差,加之 安裝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誤差,總之我們將各種誤差加在一起,稱之為綜合積累誤差。由于 有綜合積累誤差的存在,我們在螺母座的上平面與龍門架(或工作平臺)的下平面之間事先 預先留有一間隙,綜合積累誤差集中反映到這個間隙上,間隙的大小是個不定因素,每臺機 床上是不相同的,即使同一臺機床上,前后兩次安裝也不一樣,在安裝的最后用墊片來填充 這一間隙。嚴格地說墊片厚度是不可能完全與間隙相等,最后導致的結果便是滾珠絲杠與 螺母套之間在運動中出現卡阻現象,嚴重時導致卡死不能動。正常時,不產生力拉力或壓 力;墊片厚度大于或小于間隙時,均產生向上的拉力或向下的壓力。拉力或者壓力的存在會 加劇滾珠絲杠的磨損,很大程度上縮短了絲杠的使用壽命,最終導致整個機床性能指標下 降。以上結構的問題便是1、難調整,生產效率低,特別是雙軸甚至多軸,三維多維以及大型 的機床更加難以調整;2、設備使用壽命短,性能差,由于拉力或壓力的存在導致了摩擦力增 大,使設備耗能增大,壽命縮短,性能變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免調試高精度移動平臺機 構,精度高且作業時不需調試。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免調試高精度移動平臺機構,其 包括工作平臺、滾珠絲杠、螺母座、絲杠螺母套,所述滾珠絲杠和所述絲杠螺母套之間為螺 紋聯接,所述絲杠螺母套的外表面與所述螺母座的內表面固定連接在一起,其不同之處在 于絲杠螺母套的前端設置有倒L形結構的前角形調整架,絲杠螺母套的后端設置有倒L形 結構的后角形調整架,所述前角形調整架、后角形調整架的短直角面分別與工作平臺的下 平面相連接,前角形調整架、后角形調整架的長直角面上均設置有長腰圓孔,前角形調整架 的長直角面與螺母座的前端面直接連接,后角形調整架的長直角面與螺母座的后端面直接 連接。對比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特點如下I)、該免調試高精度移動平臺機構,免調試、精度高、生產效率高;2)、該免調試高精度移動平臺機構,螺母座的上平面和工作平臺的下平面之間不存在間隙誤差,性能好、使用壽命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整體結構俯視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部分結構主視圖;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圖4為圖2的B-B剖視圖;圖5為圖2的E向放大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前角形調整架立體結構圖;圖7為傳統機床整體結構俯視圖;圖8為圖9的B-B剖視圖;圖9為圖8的A-A剖視圖;其中1_機床體、2-前軸承座及軸承組件、3-工作平臺、4-直線導軌、5-后軸承座及軸承組件、6-電機減速機組件、7-滾珠絲杠、8-絲杠螺母套、9-螺母座、10-內六角螺母、 11-前角形調整架、12-后角形調整架、13-長腰圓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請參考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本技術免調試高精度移動平臺機構, 其包括工作平臺3、滾珠絲杠7、螺母座9、絲杠螺母套8,所述滾珠絲杠7和所述絲杠螺母套 8之間為螺紋聯接,所述絲杠螺母套8的外表面與所述螺母座9的內表面固定連接在一起, 絲杠螺母套8的前端設置有倒L形結構的前角形調整架11,絲杠螺母套8的后端設置有倒 L形結構的后角形調整架12,所述前角形調整架11、后角形調整架12的短直角面分別與工作平臺3的下平面相連接,前角形調整架11、后角形調整架12的長直角面上均設置有長腰圓孔13,前角形調整架11的長直角面與螺母座9的前端面直接連接,后角形調整架12的長直角面與螺母座9的后端面直接連接。本技術實施例中,在絲杠螺母套8的前、后兩端設置了前角形調整架11和后角形調整架12,前角形調整架11、后角形調整架12的結構相同。兩個角形調整架的短直角面與工作平臺3的下平面直接聯接。兩個長直角面與螺母座9的前后端面直接聯接,與螺母座9合為一體。由于在長直角面上開有長腰圓孔13,綜合積累誤差,通過長腰圓孔13完全消除掉了,工作平臺3與滾珠絲杠7的聯接完全處在一種自由態上的正常聯接,不需要做任何調整,也不會產生拉力或壓力,對于有雙軸、多軸多維(滾珠絲杠)復雜的大型設備,這種結構尤為實用。本技術實施例中,將滾珠絲杠7及絲杠螺母套8裝到床體上,將螺母座9固定在絲杠螺母套8上,將后角形調整架12的長直角面貼緊螺母座9的后端面,先用螺栓聯接工作平臺3的下平面和后角形調整架12的短直角面,再通過后角形調整架12的長腰圓孔 13用螺栓將后角形調整架12與螺母座9聯接。用同樣的方法將前角形調整架11與工作平臺3以及螺母座9聯接好,安裝完成。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技術所做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技術所屬的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免調試高精度移動平臺機構,其包括工作平臺、滾珠絲杠、螺母座、絲杠螺母套,所述滾珠絲杠和所述絲杠螺母套之間為螺紋聯接,所述絲杠螺母套的外表面與所述螺母座的內表面固定連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絲杠螺母套的前端設置有倒L形結構的前角形調整架,絲杠螺母套的后端設置有倒L形結構的后角形調整架,所述前角形調整架、后角形調整架的短直角面分別與工作平臺的下平面相連接,前角形調整架、后角形調整架的長直角面上均設置有長腰圓孔,前角形調整架的長直角面與螺母座的前端面直接連接,后角形調整架的長直角面與螺母座的后端面直接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免調試高精度移動平臺機構,其包括工作平臺、滾珠絲杠、螺母座、絲杠螺母套,所述滾珠絲杠和所述絲杠螺母套之間為螺紋聯接,所述絲杠螺母套的外表面與所述螺母座的內表面固定連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絲杠螺母套的前端設置有倒L形結構的前角形調整架,絲杠螺母套的后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義紅,易光純,張勇,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新特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