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貼膠帶一體工裝系統,所述系統包括依次布置的膠條托盤(1)、底涂工裝(2)、熱風機(3)、貼合膠帶工裝(4)、牽引工裝(5)和自動包裝工裝(6),所述底涂工裝(2)、熱風機(3)、貼合膠帶工裝(4)、牽引工裝(5)和自動包裝工裝(6)均置于作業平臺上(7)。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自動貼膠帶一體工裝系統可大大提高3M膠帶與膠條的貼合質量和生產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
技術介紹
在橡塑條后續加工エ序中,膠條與3M膠帶貼合的生產效率一直比較低,具體表現為作業時間長,工作效益低下,產品質量低劣。而導致這“兩低ー長”局勢的根源在于此項加工エ藝是由工人純手工操作完成的。由于3M膠帶與膠條的貼合操作不規范,給產品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首先,膠條與3M膠帶在手工貼合時,兩者的粘合強度難以受控,生產過程中往往由于它們的剝離強度太低,而致使3M膠帶脫離,嚴重影響了相關產品的貼合質量。其次,手エ操作使3M膠帶難以實現規整的貼合,產品不良率高,返工率大,且相關產品的外觀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此外,由于采用純手工操作,為了滿足后序エ序的要求,需要安排較多的人エ,導致人力成本較高,増加了產品的成本,經濟效益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為了實現該目的,本技術主要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所述系統包括依次布置的膠條托盤、底涂エ裝、熱風機、貼合膠帶エ裝、牽引エ裝和自動包裝エ裝,所述底涂エ裝、熱風機、貼合膠帶エ裝、牽引エ裝和自動包裝エ裝均置于作業平臺上。在上述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中,所述貼合膠帶エ裝包括底座、支架、膠帶放置盤、膠帶導向輪、壓緊輪和膠帶導槽,所述支架垂直安裝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膠帶放置盤安裝于所述支架的頂端,所述膠帶導槽設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膠帶導向輪和壓緊輪的一端分別通過螺桿和螺母安裝于所述支架上左右平行排列的兩個滑動槽上,所述兩個滑動槽的底端靠近所述膠帶導槽。在上述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中,所述牽引エ裝包括支架、以及安裝于所述支架上的膠條壓輪、膠條牽引輪、傳動此齒輪、電機和距離調節桿,所述膠條壓輪位于所述膠條牽引輪的上方,所述膠條壓輪和所述膠條牽引輪的中間具有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狀可根據膠條斷面的形狀改變而改變,所述膠條壓輪和所述膠條牽引輪之間的距離可通過距離調節桿進行調節,所述電機通過所述傳動齒輪帶動所述膠條牽引輪轉動。優選地,所述膠條壓輪和所述膠條牽引輪的數量分別為2,所述距離調節桿的數量為4。在上述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中,所述自動包裝エ裝包括支架、安裝于所述支架上的包裝圓盤和驅動所述包裝圓盤轉動的電機,所述包裝圓盤上具有將貼好膠帶后的膠條固定的卡槽。本技術的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可大大提高3M膠帶與膠條的貼合質量和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中貼合膠帶エ裝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中牽引エ裝的側視圖;圖4是本技術一個實施例中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中牽引エ裝的俯視圖;圖5是本技術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中自動包裝エ裝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行進一歩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圖1示出了本技術的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在該系統中,依次布置有膠條托盤1、底涂エ裝2、熱風機3、貼合膠帶エ裝4、牽引エ裝5和自動包裝エ裝6,底涂エ裝2、熱風機3、貼合膠帶エ裝4、牽引エ裝5和自動包裝エ裝6均置于作業平臺7上。膠條托盤I用于存放未貼上3M膠帶的膠條。打底涂エ裝2用于在膠條貼合面上涂覆3M底涂,以保證3M膠帶可牢固的貼合在膠條上,此エ裝徹底的解決了純手工操作時底涂涂覆不均勻、間斷、溢流在非貼合面上等問題;在涂覆底涂時,只需將裝有底涂的塑料瓶放置此エ裝中,就可輕松完成涂覆底涂的エ序,且在正常工作后,再無需人工操作。熱風機3的主要作用是將底涂涂覆完成后的膠條表面進行初歩烘干并平整放置在作業平臺7上,以保證3M膠帶與底涂的牢固粘合,這樣可完全避免純手工在打底涂后膠條雜亂堆放在作業平臺7上,表面粘取部分雜物的問題。圖2示出了本技術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中貼合膠帶エ裝。貼合膠帶エ裝4包括底座41、支架42、膠帶放置盤43、膠帶導向輪44、壓緊輪45和膠帶導槽46。支架42垂直安裝于底座41上,膠帶放置盤43安裝干支架42的頂端,膠帶導槽46設于底座41上,膠帶導向輪44和壓緊輪45的一端分別通過螺桿和螺母安裝于所述支架上左右平行排列的兩個滑動槽上,這兩個滑動槽的底端靠近膠帶導槽46,膠帶導向輪44和壓緊輪45可在這兩個滑動槽上做上下滑動,進而可調節膠帶導向輪44和壓緊輪45之間的距離以及壓緊輪45與膠帶導槽46之間的距離。在貼合過程中,底座41、支架42和膠帶放置盤43保證了膠帶可平穩垂直放置在膠條貼合面上,通過膠條導向輪44的導向以及壓緊輪45的滾壓作用,可使得3M膠帶與膠條完全吻合的貼合在一起,3M膠帶的貼合左右擺動范圍在±0. 5MM左右,這樣可完全避免人工不規范的操作,并保證膠條與膠帶貼合的外觀及粘接性能。圖3是本技術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中牽引エ裝的側視圖。牽引エ裝5包括支架51、以及安裝干支架51上的膠條壓輪52、膠條牽引輪53、傳動此齒輪54、電機55和距離調節桿56。膠條壓輪52位于膠條牽引輪53的上方,且兩者之間的距離可通過距離調節桿56進行調節,膠條壓輪52和膠條牽引輪53的中間具有相配合的凹槽,該凹槽的形狀可根據膠條斷面的形狀改變而改變。在工作狀態中,經過貼合膠帶エ裝4初步壓在一起的3M膠帶和膠條穿過該凹槽,電機55通過傳動齒輪54帶動膠條牽引輪53轉動,從而可在膠條壓輪52的配合下將貼合好3M膠帶的膠條勻速牽弓I至自動包裝エ裝6處,并在牽弓I的同時,將貼合在膠條表面的3M膠帶壓實,保證膠條與3M膠帶勻速的相互接觸,完全避免了膠條波浪、膠條扭曲不平、離心紙脫落等品質問題。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膠條壓輪52和膠條牽引輪53 (在圖4中未顯示)的數量分別為2,距離調節桿56的數量為4。圖5示出了本技術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中自動包裝エ裝。自動包裝エ裝6包括支架61、安裝于支架61上的包裝圓盤62和驅動包裝圓盤62轉動的電機63。包裝圓盤62上具有將貼好3M膠帶后的膠條固定的卡槽64。需要指出的是,牽引エ裝5中的電機55的轉速與自動包裝エ裝6中的電機63的轉速應相適配,以將貼好3M膠帶后的膠條從牽引エ裝5勻速牽引至自動包裝エ裝6。本技術的自動貼膠帶一體エ裝系統的工作過程如下將膠條從膠條托盤I抽出,使其依次經過底涂エ裝2、熱風機3、貼合膠帶エ裝4,在貼合膠帶エ裝4處,將3M膠帶從膠帶放置盤43抽出,使其先穿過膠帶導向輪44,再貼在膠帶上面與膠帶一起穿過壓緊輪45和膠帶導槽46,然后根據膠條的尺寸,分別通過兩個滑動槽調整膠帶導向輪44和壓緊輪45的位置關系,以及壓緊輪45與膠帶導槽46的間距;3M膠帶和膠條通過貼合膠帶エ裝4初步壓在一起后,使其穿過牽引エ裝的膠條壓輪52和膠條牽引輪53之間的凹槽,再利用距離調節桿56調節膠條壓輪52和膠條牽引輪53的間距,然后將貼合好3M膠帶的膠條引至自動包裝エ裝6中的包裝圓盤62處的卡槽64上;至此,準備工作全部完成,開動牽弓丨エ裝5中的電機55和自動包裝エ裝6中的電機63,3M膠帶自動貼合到膠條的エ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貼膠帶一體工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依次布置的膠條托盤(1)、底涂工裝(2)、熱風機(3)、貼合膠帶工裝(4)、牽引工裝(5)和自動包裝工裝(6),所述底涂工裝(2)、熱風機(3)、貼合膠帶工裝(4)、牽引工裝(5)和自動包裝工裝(6)均置于作業平臺(7)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貼膠帶一體工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依次布置的膠條托盤(I)、底涂工裝(2)、熱風機(3)、貼合膠帶工裝(4)、牽引工裝(5)和自動包裝工裝(6),所述底涂工裝(2 )、熱風機(3 )、貼合膠帶工裝(4 )、牽引工裝(5 )和自動包裝工裝(6 )均置于作業平臺(7)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貼膠帶一體工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貼合膠帶工裝(4)包括底座(41)、支架(42)、膠帶放置盤(43)、膠帶導向輪(44)、壓緊輪(45)和膠帶導槽(46),所述支架(42)垂直安裝于所述底座(41)上,所述膠帶放置盤(43)安裝于所述支架(42)的頂端,所述膠帶導槽(46)設于所述底座(41)上,所述膠帶導向輪(44)和壓緊輪(45)的一端分別通過螺桿和螺母安裝于所述支架(42)上左右平行排列的兩個滑動槽上,所述兩個滑動槽的底端靠近所述膠帶導槽(4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貼膠帶一體工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工裝(5)包括支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圣根,
申請(專利權)人:信義汽車玻璃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