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智能卡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絕緣座體、導電端子、支架和端子座體。導電端子呈拱形,兩端分別抵靠絕緣座體和端子座體而跨接于絕緣座體和端子座體之間,支架包括基部和與基部連接的連接臂,基部承載端子座體,連接臂具有相對于基部的受壓端且與絕緣座體樞接而構成杠桿結構,受壓端被智能卡下壓而帶動所述端子座體向上轉動,端子座體轉動而推動導電端子的拱頂抵靠智能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支架的基部承載端子座體,使得支架的連接臂與絕緣座體構成杠桿結構。該杠桿結構使得受壓端只有在承受智能卡的壓力時,導電端子才與智能卡接觸,smart卡不會因為多次插拔而與導電端子的拱頂的摩擦而毀壞,延長smart卡的插拔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連接器,尤其涉及智能卡連接器。
技術介紹
智能卡連接器用于收容智能卡,比如,smart卡。這種連接器包括絕緣座體和導電端子。導電端子收容于絕緣座體內。為了使得smart卡能夠與導電端子緊密接觸而確保信號的良好傳輸,現有的導電端子都會凸出于絕緣座體。但是,這樣使得在插入smart卡時,smart卡會與導電端子摩擦而毀壞smart卡用于信號的傳輸的金屬區域,smart卡的插拔壽命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解決的問題是smart卡插拔壽命低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智能卡連接器,該智能卡連接器包括絕緣座體、導電端子、支架和端子座體,其中,所述導電端子呈拱形,兩端分別抵靠絕緣座體和端子座體而跨接于絕緣座體和端子座體之間;所述支架包括基部和與基部連接的連接臂,所述基部承載所述端子座體,所述連接臂具有相對于基部的受壓端且與絕緣座體樞接而構成杠桿結構,所述受壓端被智能卡下壓而帶動所述端子座體向上轉動,端子座體轉動而推動所述導電端子的拱頂抵靠智能卡。可選地,所述絕緣座體的中部具有凹槽,所述基部和端子座體位于該凹槽內,所述連接臂樞接于所述凹槽的側壁。可選地,所述凹槽的相對兩側壁設置有轉軸,所述連接臂包括二支臂,每一個支臂包括樞接部、連接部和所述受壓端,所述樞接部與基部連接且與所述轉軸樞接,該連接部自所述樞接部上翹且與所述受壓端連接。可選地,所述絕緣座體的轉軸和絕緣座體的邊緣之間設置有收容槽,所述連接部包括與樞接部連接的本體和自本體上翹的上翹部,所述受壓端被智能卡下壓而帶動所述本體和上翹部位于該收容槽內。可選地,所述樞接部呈拱形,所述支臂由該樞接部與所述轉軸卡接而與轉軸樞接。可選地,所述基部上設置有限位端,該限位端與所述連接臂位于基部的相對兩側,所述絕緣座體上設置有抵靠槽,該限位端抵靠于該抵靠槽內。可選地,所述支架的基部設置有自基部的邊緣向上凸伸且位于兩支臂之間的擋墻,基部的中部設置有自基部向上凸伸的定位腳;所述端子座體設置有容納所述定位腳的定位孔,該端子座體與所述擋墻抵靠。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本技術通過支架的基部承載端子座體,通過支架的連接臂與絕緣座體構成杠桿結構,這種杠桿結構使得受壓端只有在承受smart卡的壓力時,導電端子才與smart卡接觸,smart卡的金屬區域不會因為多次插拔而與導電端子的拱頂的摩擦而毀壞,所以,能夠延長smart卡的插拔壽命。2、本技術由于在所述基部上設置有限位端,該限位端與所述連接臂位于基部的相對兩側,所述絕緣座體上設置有抵靠槽,該限位端位于該抵靠槽內。這樣,當smart卡未插入該連接器時,支架由抵靠槽的底部支撐限位端而不會過度下沉。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智能卡連接器不包括殼體的組合圖;圖2是本技術智能卡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端子座體、導電端子和支架組合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智能卡連接器的使用狀態圖;圖5是本技術智能卡連接器的剖視圖;圖6是圖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構造特征、所達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予以詳細說明。請參閱圖1、圖2和圖3,本技術智能卡連接器包括絕緣座體1、導電端子2、端子座體3、支架4和殼體5。所述絕緣座體I包括底部11、左側墻12、右側墻13和后墻14,所述左側墻12、右側墻12和后墻14分別從底部11的左側、右側和后側凸伸而與底部11構成容納智能卡的收容空間,該收容空間由殼體5扣合絕緣座體I而被殼體5遮蓋。在本實施例中,智能卡是Smart卡。絕緣座體I的中部設置有凹槽15,該凹槽15貫穿絕緣座體I的底部11,且相對兩側壁設置有轉軸16。轉軸16與絕緣座體I的邊緣之間設置有收容槽17,具體的,收容槽17位于轉軸16與后墻14之間。請繼續參閱圖1、圖2和圖3,所述導電端子2有兩排且每一根導電端子2呈拱形,具有拱頂21。所述端子座體3位于 所述凹槽15內,端子座體3的相對兩側分別與所述凹槽15的側壁具有間隙,這樣,每一排導電端子2的兩端均分別跨接于絕緣座體I和端子座體3之間。請繼續參閱圖1、圖2和圖3,所述支架4位于所述凹槽15內,該支架4包括基部41和與基部41連接的連接臂42。所述基部41承載所述端子座體3。所述連接臂42具有相對于基部41的受壓端4211且與絕緣座體I樞接而構成杠桿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連接臂42樞接于凹槽15的側壁,杠桿結構的構成如下該連接臂42包括兩支臂421。每一支臂421包括所述受壓端4211、樞接部4212和連接部4213。所述樞接部4212與基部41連接且與所述轉軸16樞接,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樞接部4212呈拱形與所述轉軸16卡接而使得支臂421與轉軸16樞接而樞接于凹槽15的側壁。所述連接部4213包括與樞接部4212連接的本體42131和自本體42131上翹的上翹部42132。所述受壓端4211與上翹部42132連接。所述支架4的基部41設置有自基部41的邊緣向上凸伸且位于兩支臂42之間的擋墻411,基部41的中部設置有自基部41向上凸伸的定位腳412 ;所述端子座體3設置有容納所述定位腳412的定位孔且與所述擋墻411抵靠,這樣,所述端子座體3被基部41承載且被固定在支架4上。請繼續參閱圖1至圖6,本技術智能卡連接器的工作過程如下沿著圖5的箭頭C方向插入smart卡6,隨著smart卡6的插入,smart卡6將給予受壓端4211壓力,由于杠桿的作用,所述受壓端4211被smart卡6下壓而帶動連接部4213逆時針轉動(以圖6的圖面方向為參考)使得連接部4213的本體42131和上翹部42132位于收容槽17內,連接部4213進而帶動所述端子座體3向上轉動(逆時針轉動),端子座體3轉動而推動所述導電端子2的拱頂抵靠smart卡6。綜上所述,本技術使得支架4的連接臂42與絕緣座體I構成杠桿結構,這種杠桿結構使得只有在受壓端4211承受smart卡6的向下壓力時,導電端子2才與smart卡6接觸,smart卡6的金屬區域不會因為多次插拔而與導電端子2的拱頂21的摩擦而毀壞,所以,能夠延長 smart卡的插拔壽命,并提高智能卡連接器的工作可靠性。請繼續參閱圖2,為了使得防止支架4過度下沉,本技術在所述基部41上設置有限位端413,該限位端413與所述連接臂42位于基部41的相對兩側,所述絕緣座體I上設置有抵靠槽18,該限位端413抵靠于該抵靠槽18內。這樣,當smart卡6未插入該連接器時,支架4由抵靠槽18的底部支撐限位端413而不會過度下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卡連接器,包括絕緣座體和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該智能卡連接器還包括支架和端子座體,其中,所述導電端子呈拱形,兩端分別抵靠絕緣座體和端子座體而跨接于絕緣座體和端子座體之間;所述支架包括基部和與基部連接的連接臂,所述基部承載所述端子座體,所述連接臂具有相對于基部的受壓端且與絕緣座體樞接而構成杠桿結構,所述受壓端被智能卡下壓而帶動所述端子座體向上轉動,端子座體轉動而推動所述導電端子的拱頂抵靠智能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卡連接器,包括絕緣座體和導電端子,其特征在于該智能卡連接器還包括支架和端子座體,其中, 所述導電端子呈拱形,兩端分別抵靠絕緣座體和端子座體而跨接于絕緣座體和端子座體之間; 所述支架包括基部和與基部連接的連接臂,所述基部承載所述端子座體,所述連接臂具有相對于基部的受壓端且與絕緣座體樞接而構成杠桿結構,所述受壓端被智能卡下壓而帶動所述端子座體向上轉動,端子座體轉動而推動所述導電端子的拱頂抵靠智能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座體的中部具有凹槽,所述基部和端子座體位于該凹槽內,所述連接臂樞接于所述凹槽的側壁。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相對兩側壁設置有轉軸,所述連接臂包括二支臂,每一個支臂包括樞接部、連接部和所述受壓端,所述樞接部與基部連接且與所述轉軸樞接,該連接部自...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師后玉,胡敏,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中興聯精密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