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峰化開關(3)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分別連接有支撐絕緣子(2);兩個相鄰的支撐絕緣子相互配合,與外殼形成為相互獨立的兩個密閉空間(7、8);在峰化開關(3)的第一端A后端與中間儲能油線(1)連接,中間儲能油線(1)與調波電阻(4)連接;在密閉空間(7)位于外殼處設置有精密氣壓表(5),在峰化開關(3)第二端B后端設置有峰化開關間隙調整單元(6)。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陡前沿脈沖峰化與前沿整形技術,其依托陡前沿脈沖峰化與前沿整形裝置實現,通過調波電阻、中間儲能油線和峰化開關的配合,實現對沖擊電壓發生器輸出陡波的峰化與整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一種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結構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在實驗室進行氣體間隙放電伏秒特性研究和現場進行設備等的測量研究時,時常需要陡前沿脈沖作為輔助電壓,例如,對GIS (氣體絕緣組合開關設備)絕緣子和套管進行現場絕緣特性試驗時,即需要使用陡前沿脈沖?,F有技術中,一般通過沖擊電壓發生器產生陡前沿脈沖,具體的,通過普通沖擊電壓發生器輸出沖擊電壓,經過架空母線,然后由峰化開關對所述沖擊電壓進行峰化,得到所需的陡前沿脈沖。但是,這種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結構分散,回路電感大,影響波頭上升時間和振蕩頻率;同時,其對波頭上升時間和振蕩頻率的調節不便,通常需要重新搭建試驗回路。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能夠較好解決因存在回路電感而出現的陡前沿脈沖波形不達標問題。為此,本技術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本技術特征是,在峰化開關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分別連接有支撐絕緣子;兩個相鄰的支撐絕緣子相互配合,與外殼形成為相互獨立的兩個密閉空間;在峰化開關的第一端A后端與中間儲能油線連接,中間儲能油線與調波電阻連接;在密閉空間位于外殼處設置有精密氣壓表,在峰化開關第二端B后端設置有峰化開關間隙調整單元。本技術峰化開關的第一端A與第二端B對應設置;峰化開關的第一端A屏蔽電極為外環,第一端A放電電極為螺釘結構旋入屏蔽電極外環;峰化開關的第二端B屏蔽電極為帶中孔的柱套,第二端B放電電極采用動密封方式插入其所述中孔。所述調波電阻浸于變壓器油中,前端連接沖擊電壓發生器,后端通過中間儲能油線與峰化開關相連。調波電阻的選取與回路電感相關,既要保證陡前沿脈沖上升沿足夠陡且使整個回路處于欠阻尼狀態,又要兼顧限制放電電流,不至使放電電流過大而對試驗設備和試品造成損咅。所述中間儲能油線在峰化時將陡前沿脈沖波頭部分的能量進行暫時存儲,峰化開關動作時,將存儲的能量釋放。所述峰化開關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分別連接有支撐絕緣子;相鄰的支撐絕緣子相互配合,將所述外殼形成的密閉空間劃分為相互獨立的兩個密閉空間。所述峰化開關對應的密閉空間中添加有SF6氣體;所述峰化開關對應的密閉空間為峰化開關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上連接的兩個盆式絕緣子對應形成的密閉空間;所述峰化開關電極通過屏蔽電極與放電電極配合,削弱其與支撐絕緣子接觸面的電場強度,減小放電分散性和開關抖動。所述峰化開關間隙調整單元,用于調整峰化開關間隙距離和對應的密閉空間中SF6氣體的壓強,以便調節峰化開關的擊穿電壓和擊穿時刻,進而限制開關動作時陡前沿脈沖出現抖動,降低峰化開關擊穿的分散性,使得峰化開關輸出的陡前沿脈沖更為穩定,峰化效果更好。對于上述技術方案的技術效果分析如下陡前沿脈沖峰化與前沿整形技術,其依托陡前沿脈沖峰化與前沿整形裝置實現,通過調波電阻、中間儲能油線和峰化開關的配合,實現對沖擊電壓發生器輸出陡波的峰化與整形。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峰化開關電極結構示意圖。其中1、中間儲能油線;2、支撐絕緣子;3、峰化開關;4、調波電阻;5、精密氣壓表;6、峰化開關間隙調整單元;31、峰化開關第一端A屏蔽電極;32、峰化開關第一端A放電電極;33、峰化開關第二端B放電電極;34、峰化開關第二端B屏蔽電極。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的實現。一種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本技術特征是,在峰化開關3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分別連接有支撐絕緣子2 ;兩個相鄰的支撐絕緣子相互配合,與外殼形成為相互獨立的兩個密閉空間7、8 ;在峰化開關3的第一端A后端與中間儲能油線I連接,中間儲能油線I與調波電阻4連接;在密閉空間7位于外殼處設置有精密氣壓表5,在在峰化開關3第二端B后端設置有峰化開關間隙調整單元6。本技術峰化開關3的第一端A與第二端B對應設置;峰化開關3的第一端A屏蔽電極31為外環,第一端A放電電極32為螺釘結構旋入屏蔽電極31外環;峰化開關3的第二端B屏蔽電極34為帶中孔的柱套,第二端B放電電極33采用動密封方式插入其所述中孔。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沖擊電壓發生器通過調波電阻4經中間儲能油線I與峰化開關3的第一端相連,峰化開關的第二端可連接GIS母線作為陡前沿脈沖輸出端,峰化開關間隙調整單元6通過螺旋手輪控制峰化開關第二端放電電極33調整間隙距離,通過電動氣閥調節峰化開關內部氣壓。對于本技術實施例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舉實例說明在實際應用中,圖1中調波電阻4需根據試驗電壓波形要求和回路總電感選取,要同時滿足波頭上升時間、放電電流和振蕩頻率要求,波頭電阻可取2(T2 kQ,波尾電阻可取3飛kQ。中間儲能油線I采用同軸圓柱結構,長度為O. 2 1. 2 m,圓柱內外徑之比為1:2,其儲能電容約為2(T200 pF。峰化開關電極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電極采用不銹鋼材料,通過峰化間隙調整單元6實現電極距離(Γ8 cm連續可調,密閉腔體內氣壓變化范圍為(TO. 8 MPa。其中,峰化開關兩端固定在支撐絕緣子2上,峰化開關第二端B放電電極33采用動密封固定,保證電極棒兩端的密閉氣室各自獨立。峰化開關第一端A屏蔽電極31與第二端B屏蔽電極34能有效減小開關與支撐絕緣子接觸面的電場強度,降低沿面閃絡發生概率,保證裝置可靠性;峰化開關第一端A放電電極32與第二端B放電電極33為球板電極,通過調節間隙距離,使其接近不均勻場,降低峰化開關擊穿的分散性,使得峰化開關輸出的陡前沿脈沖更為穩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其特征是,在峰化開關(3)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分別連接有支撐絕緣子(2);兩個相鄰的支撐絕緣子相互配合,與外殼形成為相互獨立的兩個密閉空間(7、8);在峰化開關(3)的第一端A后端與中間儲能油線(1)連接,中間儲能油線(1)與調波電阻(4)連接;在密閉空間(7)位于外殼處設置有精密氣壓表(5),在峰化開關(3)第二端B后端設置有峰化開關間隙調整單元(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陡前沿脈沖峰化和前沿整形裝置,其特征是,在峰化開關(3)的第一端A和第二端B分別連接有支撐絕緣子(2);兩個相鄰的支撐絕緣子相互配合,與外殼形成為相互獨立的兩個密閉空間(7、8);在峰化開關(3)的第一端A后端與中間儲能油線(I)連接,中間儲能油線(I)與調波電阻(4)連接;在密閉空間(7)位于外殼處設置有精密氣壓表(5),在峰化開關(3)第二端B后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向宇,楊卓,趙現平,王科,王達達,彭晶,張少泉,馬儀,陳磊,徐肖偉,陳曉云,馬宏明,文斌,曾宬,李璟瑞,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電力試驗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電力研究院,云南電網公司技術分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