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傳動輪和兩種腳登三輪車。傳動輪是將自行車的飛輪省去外園周上的齒,將其換上一根較長的傳動桿,傳動輪的下沿還需裝一個重墜,靠其重力將傳動桿拉的豎立起來或向上翹起來,以便傳動。兩種腳登三輪車是傳動輪的應用實施例。這兩種腳登三輪車都有共同特點,就是每個車子的后橫軸上裝有兩個傳動輪,傳動輪上的傳動桿都比較長,雙腳反復交替將腳踏子踏下、揚起、踏下、揚起,將兩個傳動桿交替拉的向前爬下、拉起、爬下、拉起,就通過傳動輪傳動了車子向前行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在童車、腳登三輪車和輪椅上應用的傳動輪以及兩種腳登三輪車。
技術介紹
目前公知的自行車、腳登三輪車的傳動系統中有一個飛輪,該飛輪園周上的齒比較短,這給傳動帶來較大阻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童車、腳登三輪車及輪椅上應用的傳動輪。現行的三輪車中使用的飛輪園周上的齒太短,對傳動帶來較大阻力。為了減輕其傳動阻力,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傳動輪,它是省去飛輪園周上的齒、將其換上一根較長的傳動桿。這個傳動桿的長短應根據車子的大小以及傳動方式而定。這種省去飛輪園周上的齒,將其換上一根較長的傳動桿,就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傳動輪。但傳動方法有了改變,例如,三輪車后橫軸的中間部位需安裝這種傳動輪兩個,用拉線或拉桿將這兩個傳動輪上的兩個傳動桿分別交替拉的向前爬下、拉起、爬下、拉起,這樣周而復始的連續操作,就能傳動車子向前行駛。這種傳動輪由于傳動桿較長,傳動車子向前行駛是比較省力的。本傳動輪和傳動方法不但可以用在三輪車上,而且可以用在其它車輛及機械的傳動上。本專利技術還涉及兩種三輪車、是這種傳動輪實際應用的例子。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說明這種傳動輪及其應用。圖1是傳動輪的側視示意圖。圖2是一種童車的側視示意圖。圖3是一種腳登三輪車的側視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具體實施前,需先了解傳動輪的結構,圖1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傳動輪的側視示意圖。圖中,I是傳動桿;2是傳動圈;3是傳動擋;4是內圈;5是內孔;6是重墜。傳動桿I的的長短應根據車子的大小及傳動方式而定。傳動桿越長,所用的力越小。傳動圈2的圈內園周上有一圈臺階。內圈4的外沿上有兩個用鋼絲頭能挑起的小“牙齒”3,我們把它叫做傳動擋,兩個傳動擋3在內圈4的園周上是對稱安裝。當傳動圈2向后(順時針方向)轉動時,內圈4外沿上的兩個傳動擋3會在傳動圈2圈內臺階的作用下,被壓的爬下去,如果將傳動圈2向前(逆時針方向)轉動時,內圈4外沿上的兩個傳動擋3會在鋼絲頭的挑動下,抬起頭來,卡在傳動圈2的圈內臺階上,起到擋的作用,所以叫做傳動擋。內圈4是通過內孔5固定在后橫軸上的。重墜6的作用是當傳動桿I被用外力拉的向前爬倒,再失去外力拉動,傳動桿I不能豎立復原位時,靠重墜6的拉力或配合其它力量,將傳動桿I拉的豎立起來,恢復原位,以便再傳動。當傳動桿I在其它外力作用下能復原位時,就不需要安裝這個重墜6 了。具體實施方式如下圖2是一種童車的側視示意圖。圖中,I和2分別是固定在三輪車后橫軸11中間部位的兩個傳動輪;3和4分別是傳動輪I和2上面的兩個重墜;5和6分別是傳動輪I和2上面的兩個傳動桿;7和8分別是傳動桿5和6上面的兩個腳踏子;9和10分別是傳動桿5和6下面的彈簧;11是三輪車的后橫軸;13、14、15分別是車輪。這種三輪車在設計時,須選用彈簧9和10,使彈簧9和10的支撐力配合重墜3和4的拉力,恰好能將傳動桿5和6翹起來,將腳踏子7和8翹到適于向下踏的位置,并且在無其它外力下,兩個腳踏子7和8保持上揚和平行的狀態,如圖2。如果使用這種車子,腳踏子7和8被雙腳同時踏下或交替踏下,都會傳動車子向前行駛。但一般傳動都是兩只腳反復交替踏下、揚起、踏下、揚起,傳動車子向前行駛。其特征是如用右腳將腳踏子7踏下,就通過傳動桿5和傳動輪I傳動了后橫軸11和車輪向前轉動。當右腳抬起的同時,左腳將腳踏子8踏下,就通過傳動桿6和傳動輪2傳動了后橫軸11和車輪的向前轉動。在左腳踏下傳動車子前進的同時,右腳抬起,右腳踏子7在傳動桿5下面彈簧9的支撐下及重墜3的拉動下,向上拉起,恢復揚起的原位。當右腳踏下傳動車子前進的同時,左腳抬起,左腳踏子8在傳動桿6下面彈簧10的支撐下及重墜4的拉力下,向上拉起,恢復揚起的原位。這就說明,兩只腳將腳踏子反復交替踏下、揚起傳動車子前進的過程中、腳將腳踏子踏下是傳動、腳的抬起是掛擋。兩只腳將腳踏子7和8及傳動桿5和6反復交替的踏下、揚起、踏下、揚起,就傳動了車子向前行駛。這種車子在結構上可以略加改動,去掉圖2中的彈簧9和10及重墜3和4,在傳動桿5和6中間架起一個扛桿,以扛桿控制腳踏子7和8的交替踏下、揚起,在雙腳交替傳動下,也可以傳動車子向前行駛。用手閘控制剎車。這種三輪車由于行駛較慢,適于童車的設計。圖3是另一種腳登三輪車的側視示意圖。圖中,I和2分別是固定在車子后橫軸中間部位的傳動輪;3和4分別是傳動輪I和2上面的重墜;5和6分別是傳動輪I和2上面的傳動桿;7和8分別是小拉桿;9和10分別是大拉桿;11和12分別是踏桿;13和14分別是腳踏子;15是大拉桿9下面的支撐彈簧;16是大拉桿10下面的支撐彈簧;17和18分別是連桿;連桿17是連接踏桿11和大拉桿9的;連桿18是連接踏桿12和大拉桿10的;連桿17的兩頭裝有軸承21和22 ;連桿18的兩頭裝有軸承23和24 ;19是車子的后橫軸;20是軸承。小拉桿7和大拉桿9及傳動桿5都是活動性連接。小拉桿8和大拉桿10及傳動桿6都是活動性連接。這種三輪車在設計時,須選用彈簧15和16,使彈簧15和16的支撐力配合重墜3和4的拉力,恰好能使大拉桿9和10及踏桿11和12翹起來,將腳踏子13和14翹到適于踏下的高度,在無其它外力下,兩個腳踏子13和14要保持平行狀態,如圖3。圖3是這種三輪車使用前的狀態。如果將腳踏子13和14用雙腳同時踏下或交替踏下,都會傳動車子向前行駛。但一般傳動都是兩只腳交替踏下、揚起、踏下、揚起,傳動車子向前行駛。其特征是,如用右腳將腳踏子13踏下,踏桿11和大拉桿9就同時同步向下沉,帶動小拉桿7將傳動桿5拉的向前爬下,這就通過傳動輪I傳動了后橫軸19和車輪向前轉動。當右腳抬起的同時,左腳將腳踏子14踏下,踏桿12和大拉桿10就同時同步向下沉,帶動小拉桿8將傳動桿6拉的向前爬下,這就通過傳動輪2傳動了后橫軸19和車輪的向前轉動。當左腳將腳踏子14踏下傳動三輪車前進的同時,右腳抬起,大拉桿9在彈簧15的支撐下及重墜3的拉動下與右踏桿11同時同步翹起,帶動小拉桿7和傳動桿5的向上拉起,使傳動桿5又豎立起來,復了原位。當右腳將腳踏子13踏下傳動車子前進的同時,左腳抬起,大拉桿10在彈簧16的支撐下及重墜4的拉動下與踏桿12同時同步的向上翹起,帶動小拉桿8及傳動桿6的向上拉起,使傳動桿6又豎立起來,復了原位。這就說明,兩只腳反復交替將兩個腳踏子踏下揚起傳動車子前進的過程中,腳將腳踏子踏下是傳動,腳抬起來是掛擋。兩只腳將腳踏子13和14反復交替的踏下、揚起、踏下、揚起,將傳動桿5和6拉的向前爬下、拉起、爬下、拉起,就傳動了車子向前行駛。這種車子在結構上可以略加改動,去掉彈簧15和16,再去掉重墜3和4,在踏桿11和踏桿12中間架起一個扛桿,用以控制腳踏子13和14的踏下、揚起,在雙腳反復交替傳動下,也可以傳動車子向前行駛。用手閘控制剎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腳登三輪車傳動的傳動輪。它由傳動桿、傳動圈、傳動擋、內圈、內孔、重墜組成。其特征在于:傳動桿的長短應根據車了的大小及傳動方式而定,傳動桿越長,所用的力越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腳登三輪車傳動的傳動輪。它由傳動桿、傳動圈、傳動擋、內圈、內孔、重墜組成。其特征在于傳動桿的長短應根據車了的大小及傳動方式而定,傳動桿越長,所用的力越小。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輪,其特征在于它的下沿裝有一個重墜,是為了靠其重力將傳動桿拉的豎立或拉的向上翹起而設置。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輪,其特征在于它不但能用在腳登三輪車的傳動上,而且可以用在其它車輛及機械的傳動上。4.一種兒童腳登三輪車。由車頭、三個車輪、一個后橫軸、兩個傳動輪及兩個腳踏子組成。其特征在于兩個傳動輪上的傳動桿特長,腳踏子裝在了傳動桿的頂部。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兒童腳登三輪車,其特征在于在后橫軸上并排裝有兩個傳動輪。6.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兒童腳登三輪車,其特征在于兩個腳踏子被雙腳同時踏下或交替踏下,都會傳動車子向前行駛。7.按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翮,
申請(專利權)人:陳翮,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