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橋梁基礎施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沉井基礎是以沉井法施工的地下結構物和深基礎的一種型式。一般先在地表制作成一個井筒狀的結構物,即沉井,然后在井壁的圍護下通過從井內不斷挖土,使沉井在自重作用下逐漸下沉,達到預定設計標高后,再進行封底,構筑內部結構。沉井基礎廣泛應用于橋梁、煙囪、水塔的施工基礎中,也可以用作水泵房、地下油庫、水池豎井等深井構筑物和盾構或頂管的工作井,技術上比較穩妥可靠,挖土量少,對鄰近建筑物的影響比較小,沉井基礎埋置較深,穩定性好,能支承較大的荷載。沉井基礎以其剛度大、穩定性好、施工快捷等優點在大跨度橋梁基礎中已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沉井下沉通常采用空氣吸泥機吸泥下沉、沖抓下沉、絞吸下沉等施工方法,但對于在特殊條件和特殊夾層中的沉井,比如在深水區強度較高的膠結夾層中下沉大型沉井,上述施工方法均存在較大的難度膠結夾層強度高,難以破碎,沖抓需要相應的起重設備,絞吸設備施工范圍有限等。下面以合福鐵路銅陵長江大橋為例進行說明。1、設計的地質條件參見圖1所示,沉井橫橋向的底端平面長邊尺寸為62. 4m,高度為68m,下部為50m高鋼沉井,上部為18m高混凝土沉井,沉井頂標高為+6. Om,底標高為-62. 0m。參見圖2所示,沉井中間段的平面尺寸為62mx38m,沉井由井壁和隔艙分隔為12個井孔,井孔按照從北向南,從西向東的順序編號為NrN4、MrM4、SfS4。參見圖3所示,沉井順橋向的底端平面短邊尺寸為38. 4m。參見圖4所示,沉井頂端平面尺寸為64mx40m。沉井區域自上而下各土層的工程特性簡介如下粉砂灰黃色,飽和,松散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深水中大型沉井穿越膠結夾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S1、制作聚能爆破器:采用鐵皮制成聚能爆破器的封閉式圓柱形外殼(1),將圓錐形聚能罩(2)布置在外殼(1)的內底面,將水膠炸藥(3)裝入外殼(1)與聚能罩(2)之間,然后插入雷管(4),再蓋上密封蓋(6),利用O型圈密封外殼(1)上表面的裝藥口,利用樹脂膠封住插入雷管(4)的密封蓋(6)的孔眼,雷管(4)與塑料導爆管(5)連接;S2、安放聚能爆破器:聚能爆破器裝藥、密封完成后,爆破人員將聚能爆破器妥善運送至沉井井孔平臺上,將吊放繩索系接于聚能爆破器鐵絲提手上,利用吊放繩索緩慢下放聚能爆破器,導爆管順著吊放繩索引至沉井頂面,直至聚能爆破器平穩安放于水下需要爆破的卵石膠結夾層的頂面,向下吊放的過程中保持聚能爆破器不與沉井井孔接觸,保持導爆管平順;S3、人工引爆聚能爆破器:聚能爆破器放置到位后,爆破人員從平臺上至沉井頂面,所有非爆破作業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吸泥機停止吸泥,吸泥管放置在井孔一角,并用鋼絲繩妥善臨時固定,爆破指揮員吹哨確認一切準備就緒后,爆破人員利用起爆器激發磁電導爆管,引爆聚能爆破器,完成爆破作業;S4、膠結層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深水中大型沉井穿越膠結夾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51、制作聚能爆破器采用鐵皮制成聚能爆破器的封閉式圓柱形外殼(1),將圓錐形聚能罩(2)布置在外殼(I)的內底面,將水膠炸藥(3)裝入外殼(I)與聚能罩(2)之間,然后插入雷管(4),再蓋上密封蓋(6),利用O型圈密封外殼(I)上表面的裝藥口,利用樹脂膠封住插入雷管(4)的密封蓋(6)的孔眼,雷管(4)與塑料導爆管(5)連接;52、安放聚能爆破器聚能爆破器裝藥、密封完成后,爆破人員將聚能爆破器妥善運送至沉井井孔平臺上,將吊放繩索系接于聚能爆破器鐵絲提手上,利用吊放繩索緩慢下放聚能爆破器,導爆管順著吊放繩索引至沉井頂面,直至聚能爆破器平穩安放于水下需要爆破的卵石膠結夾層的頂面,向下吊放的過程中保持聚能爆破器不與沉井井孔接觸,保持導爆管平順;53、人工引爆聚能爆破器聚能爆破器放置到位后,爆破人員從平臺上至沉井頂面,所有非爆破作業人員撤離到安全地帶,吸泥機停止吸泥,吸泥管放置在井孔一角,并用鋼絲繩妥善臨時固定,爆破指揮員吹哨確認一切準備就緒后,爆破人員利用起爆器激發磁電導爆管,引爆聚能爆破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外男,余本俊,邱瓊海,劉幸福,王立忠,姜江華,胡軍,王甲兵,李斐,李化,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大橋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