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錐形無摩擦旋轉供氣裝置,包括氣浮軸,氣浮套和底座,氣浮軸套裝在氣浮套內,氣浮軸與氣浮套之間存在微小間隙,氣浮軸與氣浮套配合面呈錐形,底座與氣浮套底面固定,微孔材料層固定在氣浮套架內壁上且與氣浮套架之間形成進氣高壓腔,氣浮套架上有氣浮進氣孔且與進氣高壓腔相通,氣浮套架底部有供氣進氣口,氣浮軸底部與氣浮套架、底座形成高壓腔,供氣進氣口與高壓腔相通,氣浮軸中心打盲孔與頂部出氣口相通,氣浮套架上有卸氣孔,卸氣孔在氣浮套架圓周方向均布且與氣浮軸與氣浮套形成的間隙相通,卸氣孔所在圓周上有一圈凹形卸氣槽,卸氣孔與微孔材料層及氣浮套進氣孔相互隔離。本發明專利技術可連續供氣、不受氣管擾動影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氣浮領域。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的發展,常采用氣體潤滑代替普通的機械潤滑,將高壓氣體引入相對運動的物體間隙內形成氣膜,避免直接接觸實現無摩擦運動。氣浮裝置形成氣膜的方式不同,供氣方法也不同,通常都是利用氣管引入氣體到高壓腔內,但無論采用哪種供氣方式,氣管都不得對氣浮裝置產生擾動影響,對于一些相對于氣源運動的氣浮裝置,氣浮供氣存在很大的難題。如側面通過鉸鏈鏈接的豎直放置的折疊合頁板,底部通過多個氣浮墊來實現在平面內無摩擦的展開運動,要求展開時不引入任何外力,若每個氣浮墊都從外部引入氣管,氣浮墊隨合頁運動,供氣管道會對氣浮墊的運動產生擾動的影響,且供氣線路多,易發生扭轉、彎曲、纏繞,不便于安裝和維護;通常將供氣管附在板上從一塊引入到另一塊同時供氣給該板上的氣浮墊,但是合頁板從貼合狀態到展開時會受到關節處氣管彎曲、纏繞等擾動影響,干擾鉸鏈的展開。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氣浮裝置供氣時氣管彎曲擾動的影響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連續供氣的不受氣管擾動影響的錐形無摩擦旋轉供氣氣浮裝置。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錐形無摩擦旋轉供氣裝置,包括氣浮軸,氣浮套和底座,氣浮套由氣浮套架和微孔材料層組成,所述氣浮軸套裝在氣浮套內,所述氣浮軸與氣浮套之間存在微小間隙,所述氣浮軸與氣浮套配合面呈錐形,所述底座與氣浮套底面固定,所述微孔材料層固定在氣浮套架內壁上且與氣浮套架之間形成進氣高壓腔,所述氣浮套架上有氣浮進氣孔且與進氣高壓腔相通,所述氣浮套架底部有供氣進氣口,所述氣浮軸底部與氣浮套架、底座形成高壓腔,所述供氣進氣口與高壓腔相通,所述氣浮軸中心打盲孔與頂部出氣口相通,所述氣浮套架上有卸氣孔,所述卸氣孔在氣浮套架圓周方向均布且與氣浮軸與氣浮套形成的間隙相通,所述卸氣孔所在圓周上有一圈凹形卸氣槽,所述卸氣孔與微孔材料層及氣浮套進氣孔相互隔離。進一步,所述氣浮進氣孔和供氣進氣口通過氣管采用同一氣源供氣,所述頂部出氣口通過氣管將高壓氣體弓I出。本專利技術的設計思路為根據氣浮軸承原理,實現氣浮軸承與氣浮套之間無摩擦旋轉,再通過特殊供氣方式,將高壓氣體從氣浮套引入從氣浮軸引出,從而實現無摩擦旋轉供氣。氣浮架上氣浮進氣孔與供氣進氣口采用同一高壓氣源供氣,進氣高壓腔內的高壓氣體經微孔材料表面或者節流小孔在氣浮套與氣浮軸間隙內形成氣膜,底部高壓腔內的氣體大部分經氣浮軸中心孔從出氣口流出,小部分進入氣浮套與氣浮軸的間隙內,氣浮架上有卸氣孔孔,進入間隙的高壓氣體經過阻尼密封后從卸氣孔排出,氣浮軸與氣浮套間隙的一端與大氣相通,另一端有卸氣孔,因此間隙內存在壓力梯度,進入間隙內的氣體一部分從間隙一側流出,另一部分通過卸氣槽排出。采用錐形氣浮裝置是因為錐形氣浮裝置可抗一定的軸向力,防止底部高壓腔內高壓氣體作用在氣浮軸上而增加附加力或導致氣浮軸竄動。在折疊合頁板在鉸鏈的作用下由貼合狀態展開至180°的過程中,無摩擦旋轉供氣裝置安裝在兩頁折疊合頁板展開時的旋轉軸心上,底座、氣浮套與一塊板固定,氣浮軸與另一塊板連接,因此高壓氣體就從一塊板傳遞到另一塊板上,不受氣管旋轉彎曲擾動,無摩擦旋轉供氣的外直徑小于等于合頁板的厚度,避免貼合狀態多個無摩擦旋轉供氣裝置間相互干擾。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可連續供氣,不受氣管擾動影響。附圖說明圖1是錐形無摩擦旋轉供氣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錐形無摩擦旋轉供氣裝置的氣流流向原理圖。圖3是折疊合頁貼合狀態示意圖。圖4是折疊合展開過程中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參照圖f圖4,一種錐形無摩擦旋轉供氣裝置,包括氣浮軸2,氣浮套3和底座1,氣浮套3由氣浮套架和微孔材料層5組成,所述氣浮軸2套裝在氣浮套3內,所述氣浮軸2與氣浮套3之間存在微小間隙,所述氣浮軸2與氣浮套3配合面呈錐形,所述底座I與氣浮套3底面固定,所述微孔材料層5固定在氣浮套架內壁上且與氣浮套架之間形成進氣高壓腔9,所述氣浮套架上有氣浮進氣孔7且與進氣高壓腔9相通,所述氣浮套架底部有供氣進氣口 8,所述氣浮軸2底部與氣浮套架、底座I形成高壓腔10,所述供氣進氣口 8與高壓腔10相通,所述氣浮軸2中心打盲孔6與頂部出氣口 11相通,所述氣浮套架上有卸氣孔4,所述卸氣孔4在氣浮套架圓周方向均布且與氣浮軸2與氣浮套3形成的間隙相通,所述卸氣孔4所在圓周上有一圈凹形卸氣槽,所述卸氣孔4與微孔材料層5及氣浮套進氣孔7不相通(即相互隔離)。所述氣浮進氣孔7和供氣進氣口 8通過氣管13采用同一氣源供氣,所述頂部出氣口 11通過氣管13將高壓氣體引出。在折疊合頁板18在鉸鏈19的作用下由貼合狀態展開至180°的過程中,無摩擦旋轉供氣裝置20安裝在兩頁折疊合頁18板展開時的旋轉軸心上,底座1、氣浮套3與一塊板固定,氣浮軸2與另一塊板連接,因此高壓氣體就從一塊板傳遞到另一塊板上,不受氣管旋轉彎曲擾動,無摩擦旋轉供氣的外直徑小于等于合頁板的厚度,避免貼合狀態多個無摩擦旋轉供氣裝置間相互干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錐形無摩擦旋轉供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氣浮軸,氣浮套和底座,氣浮套由氣浮套架和微孔材料層組成,所述氣浮軸套裝在氣浮套內,所述氣浮軸與氣浮套之間存在微小間隙,所述氣浮軸與氣浮套配合面呈錐形,所述底座與氣浮套底面固定,所述微孔材料層固定在氣浮套架內壁上且與氣浮套架之間形成進氣高壓腔,所述氣浮套架上有氣浮進氣孔且與進氣高壓腔相通,所述氣浮套架底部有供氣進氣口,所述氣浮軸底部與氣浮套架、底座形成高壓腔,所述供氣進氣口與高壓腔相通,所述氣浮軸中心打盲孔與頂部出氣口相通,所述氣浮套架上有卸氣孔,所述卸氣孔在氣浮套架圓周方向均布且與氣浮軸與氣浮套形成的間隙相通,所述卸氣孔所在圓周上有一圈凹形卸氣槽,所述卸氣孔與微孔材料層及氣浮套進氣孔相互隔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錐形無摩擦旋轉供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氣浮軸,氣浮套和底座,氣浮套由氣浮套架和微孔材料層組成,所述氣浮軸套裝在氣浮套內,所述氣浮軸與氣浮套之間存在微小間隙,所述氣浮軸與氣浮套配合面呈錐形,所述底座與氣浮套底面固定,所述微孔材料層固定在氣浮套架內壁上且與氣浮套架之間形成進氣高壓腔,所述氣浮套架上有氣浮進氣孔且與進氣高壓腔相通,所述氣浮套架底部有供氣進氣口,所述氣浮軸底部與氣浮套架、底座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單曉杭,孫建輝,周海清,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