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變速操縱系統及汽車,該變速操縱系統包括換擋桿、換擋軟軸、選擋軟軸、變速箱換擋搖臂和變速箱選擋搖臂,還包括連接軸、換擋拉桿、選擋拉桿和四個搖臂,第一搖臂的一端固定套設在連接軸上,另一端與換擋軟軸固定連接;第二搖臂的一端固定套設在連接軸上,另一端與選擋軟軸固定連接;第三搖臂的一端固定套設在連接軸上,另一端通過換擋拉桿與變速箱換擋搖臂樞接;第四搖臂的一端固定套設在連接軸上,另一端通過選擋拉桿與變速箱選擋搖臂樞接。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變速操縱系統及汽車在應用新型內飾儀表板時,利用現有車型結構的基礎上,設置軟軸連接換擋桿,使換擋桿在位置升高的情況下也不會與內飾儀表板的臺板發生干涉,節約了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汽車變速系統結構技術,尤其涉及一種變速操縱系統及汽車。
技術介紹
變速操縱系統是汽車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分為硬桿連接的操縱方式和軟軸連接的操縱方式。圖1為現有技術中硬桿連接的變速操縱系統結構示意圖,其中包括換擋桿1、換擋臂17和變速箱搖臂等。變速操縱系統在整車裝配時,通常與內飾儀表板相匹配,一些新開發的車型儀表板位置與現有汽車儀表板的位置相比有所升高,相應地要求變速操縱系統的安裝位置也需要按比例進行升高。如果由于變速操縱系統安裝位置的升高而將換擋桿I及換擋臂17加長,換擋桿I的行程會因此增大,從而造成其與儀表板臺板之間發生干涉,同時由于整個操縱系統高度加高,導致在換擋過程中換擋桿I的變形量較大。圖2為現有技術中軟軸連接的變速操縱系統結構示意圖,該軟軸連接的變速操縱系統包括換擋桿1、換擋軟軸2、選擋軟軸3、變速箱換擋搖臂12和變速箱選擋搖臂11,換擋軟軸2與變速箱換擋搖臂12直接相連,選擋軟軸3與變速箱選擋搖臂11直接相連;由于換擋桿I回轉半徑的不同,采用軟軸連接的操縱系統則可以避免上述硬桿連接的方式中的問題,但是軟軸連接的方式無法利用現有車型的變速箱搖臂結構,成本較高,現有車型的變速箱換擋和選擋搖臂均設置在汽車地板16下方的左側位置,各軟軸在連接選擋搖臂和換擋搖臂時,由于各部件的設置位置局限性,一般先將軟軸進行盤轉后再進行與搖臂的連接,從而導致軟軸盤轉的半徑較小,造成換擋力較大且回位差的故障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變速操縱系統及汽車,在應用新型內飾儀表板時,利用現有車型底盤結構進行改造設計,實現變速操縱,節約成本。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變速操縱系統,包括換擋桿、換擋軟軸、選擋軟軸、變速箱換擋搖臂和變速箱選擋搖臂,所述換擋桿與換擋軟軸和選擋軟軸分別相連,其中,所述變速操縱系統還包括固定安裝在汽車地板下方的連接軸;第一搖臂,所述第一搖臂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上,所述第一搖臂的另一端與所述換擋軟軸固定連接;第二搖臂,所述第二搖臂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上,所述第二搖臂的另一端與所述選擋軟軸固定連接;第三搖臂和換擋拉桿,所述第三搖臂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上,所述第三搖臂的另一端通過所述換擋拉桿與所述變速箱換擋搖臂樞接;所述換擋拉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三搖臂和變速箱換擋搖臂樞接;第四搖臂和選擋拉桿,所述第四搖臂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上,所述第四搖臂的另一端通過所述選擋拉桿與所述變速箱選擋搖臂樞接;所述選擋拉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四搖臂和變速箱選擋搖臂樞接;所述第一搖臂與第四搖臂之間具有設定的角度,所述第二搖臂與所述第三搖臂之間具有設定的角度。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其中包括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變速操縱系統。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變速操縱系統及汽車在應用新型內飾儀表板時,利用現有車型的變速箱換擋及選擋機構的基礎上,設置軟軸以連接換擋桿,使換擋桿在位置升高的情況下也不會與內飾儀表板的臺板發生干涉,節約了成本,同時軟軸連接的換擋桿也提高了駕駛的舒適性。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硬桿連接的變速操縱系統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軟軸連接的變速操縱系統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變速操縱系統結構示意圖。1-換擋桿;2_換擋軟軸;3_選擋軟軸;4-連接軸;5-第一搖臂;6-第二搖臂;7-第三搖臂; 8-第四搖臂;9-選擋拉桿;10-換擋拉桿; 11-變速箱選擋搖臂;12-變速箱換擋搖臂;13-第一軟軸拉桿;14-第二軟軸拉桿; 15-支架;16-汽車地板; 17-換擋臂。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變速操縱系統結構示意圖,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變速操縱系統,包括換擋桿1、換擋軟軸2、選擋軟軸3、變速箱換擋搖臂12和變速箱選擋搖臂11,其中換擋桿I與換擋軟軸2和選擋軟軸3分別相連。該變速操縱系統與現有技術中軟軸連接的變速操縱系統的差別在于還包括連接軸4、換擋拉桿10、選擋拉桿9和四個搖臂,其中,連接軸4固定安裝在汽車地板16的下方;第一搖臂5的一端固定套設在連接軸4上,具體地,可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也可通過一體成型的方式固定,第一搖臂5的另一端與換擋軟軸2固定連接;與第一搖臂5相類似,第二搖臂6的一端固定套設在連接軸4上,另一端與選擋軟軸3固定連接;第三搖臂7的一端固定套設在連接軸4上,另一端通過換擋拉桿10與變速箱換擋搖臂12樞接;換擋拉桿10的兩端分別與第三搖臂7和變速箱換擋搖臂12樞接;第四搖臂8的一端固定套設在連接軸4上,另一端通過選擋拉桿9與變速箱選擋搖臂11樞接;選擋拉桿9的兩端分別與第四搖臂8和變速箱選擋搖臂11樞接,上述第一搖臂5與第四搖臂8之間具有設定的角度,第二搖臂6與第三搖臂7之間具有設定的角度。上述結構的工作過程如下操 縱換擋桿I帶動換擋軟軸2動作,換擋軟軸2拉動第一搖臂5,從而帶動連接軸4轉動,連接軸4帶動固定套設在其外壁上的第四搖臂8轉動,第四搖臂8與選擋拉桿9及變速箱選擋搖臂11構成杠桿機構,從而帶動變速箱選擋搖臂11動作,同時由于第四搖臂8與第一搖臂5間具有設定的角度,所以第四搖臂8在第一搖臂5的帶動下具有設定的運動軌跡,從而實現選擋。換擋動作的過程與選擋過程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在上述實施例的礎上,還可以增設第一軟軸拉桿13和第二軟軸拉桿14,其中第一軟軸拉桿13連接第一搖臂5與換擋軟軸2,第一軟軸拉桿13的一端與換擋軟軸2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搖臂5樞接;第二軟軸拉桿14連接第二搖臂6與選擋軟軸,第二軟軸拉桿14的一端與選擋軟軸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搖臂6樞接,第一軟軸拉桿13和第二軟軸拉桿14可以起到支撐的作用,通過拉動軟軸帶動第一搖臂5和第二搖臂6運動。優選的是,在汽車地板16的下方固定設置支架15,用于支撐第一軟軸拉桿13和第二軟軸拉桿14,具體地,可以在支架15上開設通孔,第一軟軸拉桿13和第二軟軸拉桿14穿過該通孔后與各軟軸相連。上述結構中各個搖臂間具有設定的角度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在連接軸4上固定套設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外壁固定設置呈設定角度的第一搖臂5與第四搖臂8。在實際應用中,優選的是設置第一搖臂5與第四搖臂8之間的角度為大于O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同理,連接軸4上固定套設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外壁固定設置呈設定角度的第二搖臂6與第三搖臂7,同樣地,可設置第二搖臂6與第三搖臂7之間的角度為大于O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優選的是,第一套筒、第一搖臂5與第四搖臂8為一體成型;第二套筒、第二搖臂6與第三搖臂7為一體成型,從而使結構更簡單緊湊。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汽車,其中包括本專利技術任意實施例提供的變速操縱系統,該變速操縱系統位于地板上方的換擋桿部分采用與現有技術中軸連接的變速操縱系統相同,其位置與儀表板位置相匹配,變速操縱系統位于地板下方的換擋搖臂與選擋搖臂部分采用與現有技術中硬桿連接的變速操縱系統相同,兩部分通過連接軸與四個搖臂相連接。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變速操縱系統,包括換擋桿(1)、換擋軟軸(2)、選擋軟軸(3)、變速箱換擋搖臂(12)和變速箱選擋搖臂(11),所述換擋桿(1)與換擋軟軸(2)和選擋軟軸(3)分別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速操縱系統還包括:固定安裝在汽車地板(16)下方的連接軸(4);第一搖臂(5),所述第一搖臂(5)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4)上,所述第一搖臂(5)的另一端與所述換擋軟軸(2)固定連接;第二搖臂(6),所述第二搖臂(6)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4)上,所述第二搖臂(6)的另一端與所述選擋軟軸(3)固定連接;第三搖臂(7)和換擋拉桿(10),所述第三搖臂(7)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4)上,所述第三搖臂(7)的另一端通過所述換擋拉桿(10)與所述變速箱換擋搖臂(12)樞接;所述換擋拉桿(1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三搖臂(7)和變速箱換擋搖臂(12)樞接;第四搖臂(8)和選擋拉桿(9),所述第四搖臂(8)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4)上,所述第四搖臂(8)的另一端通過所述選擋拉桿(9)與所述變速箱選擋搖臂(11)樞接;所述選擋拉桿(9)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四搖臂(8)和變速箱選擋搖臂(11)樞接;所述第一搖臂(5)與第四搖臂(8)之間具有設定的角度,所述第二搖臂(6)與所述第三搖臂(7)之間具有設定的角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變速操縱系統,包括換擋桿(I)、換擋軟軸(2)、選擋軟軸(3)、變速箱換擋搖臂(12)和變速箱選擋搖臂(11),所述換擋桿(I)與換擋軟軸(2)和選擋軟軸(3)分別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速操縱系統還包括 固定安裝在汽車地板(16)下方的連接軸(4); 第一搖臂(5),所述第一搖臂(5)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4)上,所述第一搖臂(5)的另一端與所述換擋軟軸(2)固定連接; 第二搖臂¢),所述第二搖臂¢)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4)上,所述第二搖臂(6)的另一端與所述選擋軟軸(3)固定連接; 第三搖臂(7)和換擋拉桿(10),所述第三搖臂(7)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4)上,所述第三搖臂(7)的另一端通過所述換擋拉桿(10)與所述變速箱換擋搖臂(12)樞接;所述換擋拉桿(1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三搖臂(7)和變速箱換擋搖臂(12)樞接; 第四搖臂(8)和選擋拉桿(9),所述第四搖臂(8)的一端固定套設在所述連接軸(4)上,所述第四搖臂(8)的另一端通過所述選擋拉桿(9)與所述變速箱選擋搖臂(11)樞接;所述選擋拉桿(9)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四搖臂(8)和變速箱選擋搖臂(11)樞接; 所述第一搖臂(5)與第四搖臂(8)之間具有設定的角度,所述第二搖臂(6)與所述第三搖臂(7)之間具有設定的角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操縱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第一軟軸拉桿(13),所述第一搖臂(5)通過所述第一軟軸拉桿(13)與所述換擋軟軸(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軟軸拉桿(13)的一端與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國興,尹榮惠,肖薇,李達基,童蘭玉,
申請(專利權)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