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液下泵支撐管的焊接裝置,包括兩端對稱開設有螺紋和鍵槽的拉桿,以及設置在支撐管內的圓形凸臺;錐套分別套裝在拉桿兩端,圓形壓板蓋在支撐管兩端法蘭上,通過安裝在鍵槽內的鍵與拉桿確定相對圓周位置;圓形壓板周圍還開設有一個與法蘭的螺栓孔位置對應的銷孔;圓形壓板一側設有伸入支撐管內的錐形凸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撐管與其兩端法蘭的同軸度高,保證精度且定位定向準確;采用管內固定的方式,不影響設備后續(xù)加工的操作;采用先鉆孔再焊接的工序,不需要在鉆床旁邊挖坑,有效地節(jié)約了人力物力;結構簡單,焊接尺寸穩(wěn)定且焊接變形小,焊后精車余量小,適合液下泵支撐管的焊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本技術涉及一種支撐管焊接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液下泵支撐管的焊接裝置。
技術介紹
現有方法焊接支撐管通常是先將法蘭粗車,并和支撐管焊接,再將焊接好的法蘭精車,最后鉆出法蘭的螺栓孔。由于液下泵所使用的支撐管通常較長,支撐管常常超出鉆床允許高度,法蘭鉆孔時必須在工作臺旁邊建一深坑,將待加工的支撐管放置在深坑中,旋轉鉆頭將支撐管一端的螺栓孔鉆出,再將支撐管掉頭并鉆出另一端的螺栓孔;這種方法需要事先根據支撐管的長度在工作臺旁邊建立深坑,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再者,由于支撐管兩端法蘭的螺栓孔需要對正,當鉆好支撐管一端的螺栓孔后,需要將支撐管從深坑中取出并掉頭并重新確定螺栓孔的位置,這樣做不但增加了工作量,還大大降低了兩端螺栓孔位置的精確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先鉆法蘭的螺栓孔,再進行焊接的裝置,通過采用支撐管管內壁支撐與壓板定位法蘭螺栓孔,克服了傳統(tǒng)技術中需要先焊接再鉆孔的不足,從而實現本技術的目的。本技術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用于液下泵支撐管的焊接裝置,包括支撐管和待焊接在所述支撐管兩端的法蘭,所述焊接裝置包括兩端對稱地開設有螺紋和鍵槽的拉桿,鍵槽內設有鍵,拉桿安置在支撐管內部;設置在支撐管內的兩個圓形凸臺,圓形凸臺對稱地安裝在拉桿兩端,并與拉桿形成一體結構;分別套裝在拉桿兩端的錐套,錐套分別安置在支撐管內的圓形凸臺上;兩個蓋在支撐管兩端法蘭上的圓形壓板,圓形壓板通過其中心處開設的光孔套裝在拉桿上,并通過安裝在鍵槽內的鍵與拉桿確定相對圓周位置;圓形壓板周圍還開設有一個與法蘭的螺栓孔位置對應的銷孔;圓形壓板朝支撐管一側設有錐形凸臺,錐形凸臺伸入支撐管內并與錐套配合;分別擰在拉桿兩端的螺紋上的螺母,螺母沿拉桿向支撐管一側螺旋推進擠壓圓形壓板,圓形壓板擠壓錐套,錐套從內部撐緊支撐管。在本技術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圓形壓板外周緣朝法蘭一側設有一軸向凸起的環(huán)狀凸緣,環(huán)狀凸緣的內徑與法蘭外徑相配合。在本技術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錐套為將一個完整錐形套沿軸線方向等分切割的六個錐套塊,其中每三個錐套塊為一組,每一組沿支撐管的圓周方向平均布置在拉桿兩端的圓形凸臺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撐管與其兩端法蘭的同軸度高,保證了制造精度;保證工件兩端法蘭上螺栓孔對正,兩端法蘭面平行,定位定向準確;采用管內固定的方式,不影響設備后續(xù)加工的操作;采用先鉆孔再焊接的工序,不需要在鉆床旁邊挖坑,有效地節(jié)約了人力物力;結構簡單,焊接尺寸穩(wěn)定且焊接變形小,焊后精車余量小,適合液下泵支撐管的焊接。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所述的焊接裝置中拉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的焊接裝置在具體實施時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所述的焊接裝置中錐套的制作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所述的焊接裝置中圓形壓板沿軸線方向的剖視圖。圖5為本技術所述的焊接裝置中圓形壓板的正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如圖1和圖2所示,待加工支撐管50兩端均安置有未焊接的法蘭51,法蘭上開設有螺栓孔;拉桿100設置在待加工支撐管50內,拉桿100的兩端伸出待加工支撐管50,其伸出部分分別開設有螺紋102 ;拉桿100上還對稱設置有圓形凸臺110,圓形凸臺110通過焊接與拉桿100形成一體結構,圓形凸臺110在拉桿100上的位置位于待加工支撐管50內。拉桿100兩端還對稱地開設有鍵槽101,鍵槽101位于螺紋段102與圓形凸臺110之間,鍵槽101內放置有鍵102。如圖3所示,將錐套200沿軸向方向進行等分的線切割,得到六個形狀相同的錐套塊201 ;將六個錐套塊201中的三個安置在待加工支撐管50內拉桿100的圓形凸臺110上,三個錐套塊之間沿待加工支撐管50的圓周方向平均分布,形成一個錐形空間;用同樣的方法將另外三個錐套塊安裝在拉桿100的另一端。如圖4和圖5所示,圓形壓板300包括一壓蓋330,壓蓋330朝外側的端面平滑,其朝法蘭51 —側與法蘭端面相配合并在中心處沿軸向設有一錐形凸臺340,錐形凸臺340朝法蘭51 —側為截面積逐漸變小的錐形結構,錐形凸臺340伸入法蘭51內孔并延伸至待加工支撐管50內,與錐套塊201形成的錐形空間緊密配合。圓形壓板300中心處沿軸向開設有光孔310,光孔310上還配合鍵102還設有一矩形的凹槽311,圓形壓板300通過光孔310分別套裝在拉桿100兩端,其與拉桿100之間的相對位置通過鍵102固定;圓形壓板300在外周緣處與法蘭51螺栓孔的位置對應地開設有銷孔320,兩個圓形壓板300上的銷孔320與凹槽311的相對位置相同,兩端的圓形壓板300與法蘭51之間的圓周位置分別通過銷孔320確定,并插上定位銷322固定。拉桿100兩端的螺紋102上分別擰有螺母103,兩個螺母103同時朝法蘭51 —側螺旋推進,通過墊圈壓緊兩端的圓形壓板300 ;圓形壓板300的壓蓋330抵緊兩端的法蘭51以及中間的待加工支撐管50 ;圓形壓板300的錐形凸臺340抵緊錐套塊201,錐套塊201受到錐形凸臺340擠壓并擴張,從而從內部撐緊待加工支撐管50的內壁。本技術在裝配時,首先將拉桿100垂直放置,將待加工支撐管50套裝在拉桿100上,在拉桿100的圓形凸臺110上平均安置三個錐套塊201,在鍵槽101內安置鍵102 ;依次安裝法蘭51與圓形壓板300,由于圓形壓板300中心的光孔310設有凹槽311,圓形壓板300與拉桿100之間的圓周位置通過鍵102確定;轉動法蘭51,將法蘭51上的任意一個螺栓孔的位置與圓形壓板300上銷孔320的位置重合,并插好定位銷322,此時法蘭51與圓形壓板300之間的圓周位置確定;然后用同樣方法將拉桿100另一端的部件安裝好;此時擰緊兩端的螺母103,便能將待加工支撐管50與兩端的法蘭51相固定。由于拉桿100兩端的鍵槽101的位置對稱,兩個圓形壓板上銷孔320與凹槽311之間的相對位置均在同一條直線,法蘭固定完畢后,其螺栓孔的位置能夠相互對應。再者,由于六個錐套塊為從同一個錐套上經過等分切割得到,六個錐套塊之間的尺寸均相等;將錐套塊201每三個一組均勻布置在拉桿100兩端,并通過圓形壓板300壓緊后,錐套塊201在撐緊待加工支撐管50內壁的同時能夠保證拉桿100與法蘭51、待加工支撐管50之間同軸。此時在將法蘭51與待加工支撐管50焊接并精車。再者,由于本裝置均設置在待加工支撐管50內部,不影響法蘭51與待加工支撐管50之間的焊接與精車,在定位兩端法蘭51的螺栓孔的同時夾緊工件,使得整個過程可一次完成,無需掉頭;由于采用先鉆孔在焊接的工序,無需在鉆床旁邊挖出深坑,大大的節(jié)省了加工步驟,去掉了重復測量、找正的步驟,提升了效率和加工精度。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術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液下泵支撐管的焊接裝置,包括支撐管和待焊接在所述支撐管兩端的法蘭,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裝置包括:兩端對稱地開設有螺紋和鍵槽的拉桿,所述鍵槽內設有鍵,所述拉桿安置在所述支撐管內部;設置在所述支撐管內的兩個圓形凸臺,所述圓形凸臺對稱地安裝在所述拉桿兩端,并與拉桿形成一體結構;分別套裝在所述拉桿兩端的錐套,所述錐套分別安置在所述支撐管內的圓形凸臺上;兩個蓋在所述支撐管兩端法蘭上的圓形壓板,所述圓形壓板通過其中心處開設的光孔套裝在拉桿上,并通過安裝在所述鍵槽內的鍵與拉桿確定相對圓周位置;所述圓形壓板周圍還開設有一個與所述法蘭的螺栓孔位置對應的銷孔;所述圓形壓板朝所述支撐管一側設有錐形凸臺,所述錐形凸臺伸入支撐管內并與所述錐套配合;分別擰在所述拉桿兩端的螺紋上的螺母,所述螺母沿拉桿向支撐管一側螺旋推進擠壓圓形壓板,所述圓形壓板擠壓錐套,錐套從內部撐緊支撐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液下泵支撐管的焊接裝置,包括支撐管和待焊接在所述支撐管兩端的法蘭,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裝置包括兩端對稱地開設有螺紋和鍵槽的拉桿,所述鍵槽內設有鍵,所述拉桿安置在所述支撐管內部;設置在所述支撐管內的兩個圓形凸臺,所述圓形凸臺對稱地安裝在所述拉桿兩端,并與拉桿形成一體結構;分別套裝在所述拉桿兩端的錐套,所述錐套分別安置在所述支撐管內的圓形凸臺上;兩個蓋在所述支撐管兩端法蘭上的圓形壓板,所述圓形壓板通過其中心處開設的光孔套裝在拉桿上,并通過安裝在所述鍵槽內的鍵與拉桿確定相對圓周位置;所述圓形壓板周圍還開設有一個與所述法蘭的螺栓孔位置對應的銷孔;所述圓形壓板朝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吳永旭,冉仕兵,周先華,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東方泵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