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重載荷用充氣輪胎,既能確保耐不均勻磨損性能、耐久性,又能提高冰上性能。重載荷用充氣輪胎(1)在胎面部(2)具備由多條主溝(3)和多條橫溝(4)劃分而成的多個花紋塊(5)。至少一個花紋塊(5)被至少一條刀槽(13)劃分為至少兩個花紋塊小片(14)。花紋塊小片包括形成有至少一個針孔(21)的帶針孔小片(20),該針孔(21)的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且該針孔從接地面(14s)延伸到輪胎徑向內側的底面(14b)。將該針孔的開口最大半徑(L7)、深度(D7)以及合計開口面積(S7)設定在規定的范圍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既能保持耐不均勻磨損性能、耐久性,又能提高冰上性能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
技術介紹
已知有提高了在摩擦系數較低的冰路上的行駛性能的無防滑釘輪胎(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這種輪胎在形成于胎面部的花紋塊上形成有被稱作刀槽的寬度較小的溝。刀槽通過使花紋塊柔軟地變形并且利用其邊緣刮掃路面而提高在冰路上的驅動力以及制動力等。另外,在轎車用輪胎中,為了兼顧保持花紋塊剛性和冰上性能,而提出有如下方案在花紋塊端部設置作為小徑的孔的針孔來代替刀槽(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90677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6-168498號公報然而,對于高內壓且作用有高載荷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已判明如下情況若原封不動地采用專利文獻2的技術,則會在花紋塊產生不均勻磨損,除此之外,還會在早期產生花紋塊的橡膠缺損等,從而無法獲得足夠的耐久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鑒于以上這樣的情形所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將針孔的形狀、配置等限定在特定范圍內,以此為基本,既能保持耐不均勻磨損性能、耐久性,又能提聞冰上性能。本專利技術中技術方案I所記載的專利技術是一種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胎面部具有多個花紋塊,多個所述花紋塊由沿輪胎周向延伸的多條主溝、和沿與該主溝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多條橫溝劃分而成,所述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的特征在于,所述主溝的溝寬度為5mm 13mm,所述主溝的溝寬度為5mm 13mm,所述花紋塊小片包括形成有至少一個針孔的帶針孔小片,所述針孔的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且該針孔從接地面延伸到輪胎徑向內側的底面,所述針孔在接地面的開口最大半徑為0. 6mm 2. Omm,且深度為所述主溝的溝深度的30% 100%,并且所述帶針孔小片的所述針孔的合計開口面積是該帶針孔小片的接地面的面積的2% 12%。另外,根據技術方案I所記載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技術方案2所記載的專利技術中,所述帶針孔小片在所述接地面上從所述針孔的開口邊緣起沿法線方向測量所得的針孔周圍的最小橡膠厚度為3mm 6mm。另外,根據技術方案I或2所記載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技術方案3所記載的專利技術中,所述針孔的截面積從所述底面朝向所述接地面逐漸增大。 另外,根據技術方案I或2所記載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技術方案4所記載的專利技術中,所述針孔的截面是在輪胎周向上具有長徑的橢圓形,并且所述長徑從所述底面朝向所述接地面逐漸增大。另外,根據技術方案I或2所記載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技術方案5所記載的專利技術中,所述針孔的所述底面是圓形,并且所述針孔在所述接地面上的截面是沿輪胎周向具有長徑的橢圓形。另外,根據技術方案I至5中任意方案所記載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技術方案6所記載的專利技術中,所述花紋塊因兩條刀槽而具備三個花紋塊小片,在輪胎周向的兩外側的花紋塊小片上形成有沿輪胎軸向排列的多個針孔。此外,在本說明書,只要未進行特殊聲明,則將輪胎的各部的尺寸設為在輪輞組裝于正規輪輞、且填充了標準內壓的無負載的正規狀態下所確定的值。所述“正規輪輞”是指在包括輪胎所依據的規格的規格體系中按照每個輪胎來規定該規格的輪輞,例如若為JATMA則意味著標準輪輞,若為TRA則意味著“Design Rim,或者若為ETRTO則意味著“Measuring Rim”。所述“標準內壓”是指所述規格按照每個輪胎所規定的氣壓,若為JATMA則表示“最高氣壓”,若為 TRA 則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中記載的最大值,若為ETRTO則表示“ INFLATION PRESSURE”。在本專利技術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中,至少一個花紋塊被沿輪胎軸向延伸的至少一條刀槽劃分為至少兩個花紋塊小片,并且至少一個花紋塊小片包括形成有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的針孔。這樣的針孔能夠吸附路面上的水膜,并且能夠利用其邊緣刮掃路面而獲得摩擦力,從而能夠提聞冰上性能。另外,所述針孔在接地面的開口`最大半徑為0.6mm 2.0mm,且深度為主溝的溝深度的30% 100%,并且所述帶針孔小片的所述針孔的合計開口面積為該帶針孔小片的接地面的面積的2% 12%。這樣的針孔即使在高內壓且作用有高載荷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中,也能夠保持帶針孔小片的剛性,因此能夠保持耐不均勻磨損性能、耐久性。附圖說明圖1是示出本實施方式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的胎面部的展開圖。圖2是沿圖1的A-A剖開的剖視圖。圖3是圖1的中央花紋塊的放大圖。圖4 Ca)是示出帶針孔小片的立體圖,(b)是示出其它實施方式的帶針孔小片的立體圖。圖5 (a)、(b)是示出其它實施方式的帶針孔小片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另一其它實施方式的帶針孔小片的立體圖。圖7是圖1的胎肩花紋塊的放大圖。圖8是示出比較例I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的胎面部的展開圖。附圖標記說明:1…重載荷用充氣輪胎;2…胎面部;13…刀槽;14…花紋塊小片;20…帶針孔小片;21…針孔。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的一個方式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重載荷用充氣輪胎(以下,有時簡稱為“輪胎”)1在胎面部2具備多個花紋塊5,多個花紋塊5由沿輪胎周向延伸的多條主溝3、和沿與該主溝3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多條橫溝4劃分而成,從而構成為重載荷用的無防滑釘輪胎。所述主溝3例如包括:在輪胎赤道C上延伸的一條中央主溝3A、和配置于該中央主溝3A的兩側的一對胎肩主溝3B、3B。由此,胎面部2被劃分為:中央主溝3A與胎肩主溝3B之間的一對中央陸地部Cr、Cr、以及胎肩主溝3B與胎面接地端2e之間的一對胎肩陸地部 Sh、Sh0在本說明書中,對于所述“胎面接地端2e”,當在外觀上通過明確的邊緣能夠進行識別時,將其規定為該邊緣,在無法是別的情況下,當使所述正規狀態下的輪胎I負載正規載荷、且使胎面部2以0度的外傾角接觸平面地面時,將在輪胎軸向最外側接觸平面地面的接地端規定為胎面接地端2e。所述“正規載荷”是指包括輪胎所依據的規格的規格體系中按照每個輪胎來規定該規格的載荷,若為JATMA則表示最大負載能力,若為TRA則表示表“TIRE LOAD LIMITS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 中記載的最大值,若為 ETRTO 則表示 “LOADCAPACITY”。所述中央主溝3A和所述胎肩主溝3B,一邊以較小擺幅彎曲成鋸齒狀,一邊沿輪胎周向連續延伸。這樣的中央主溝3A和胎肩主溝3B能夠順暢地引導與路面之間的水膜,并且能夠相對于輪胎周向發揮邊緣效應,從而能夠提高排水性能、排雪性能以及冰上性能。此夕卜,上述主溝3A、3B的溝寬度Wl優選為胎面接地端2e、2e間的輪胎軸向的距離亦即胎面寬度TW的2% 7%左右, 其溝深度Dl (圖2所示)優選為胎面寬度TW的5% 11%左右。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胎面部2設置有中間副溝6,該中間副溝6在中央主溝3A與胎肩主溝3B之間的大致中間位置沿輪胎周向以鋸齒狀連續延伸。進而,在胎面部2設置有:內偵■肩副溝7,其在比胎肩主溝3B與胎面接地端2e之間的中間位置更靠輪胎赤道C偵U、沿輪胎周向以直線狀延伸;外側胎肩副溝8,其在胎面接地端2e側沿輪胎周向以直線狀延伸。這樣的中間副溝6、內偵彳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胎面部具有多個花紋塊,多個所述花紋塊由沿輪胎周向延伸的多條主溝、和沿與該主溝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多條橫溝劃分而成,所述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的特征在于,所述主溝的溝寬度為5mm~13mm,至少一個所述花紋塊被至少一條刀槽劃分為至少兩個花紋塊小片,所述刀槽沿輪胎軸向橫穿所述花紋塊而延伸,所述花紋塊小片包括形成有至少一個針孔的帶針孔小片,所述針孔的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且該針孔從接地面延伸到輪胎徑向內側的底面,所述針孔在接地面的開口最大半徑為0.6mm~2.0mm,且深度為所述主溝的溝深度的30%~100%,并且所述帶針孔小片的所述針孔的合計開口面積是該帶針孔小片的接地面的面積的2%~12%。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0.26 JP 2011-2352791.一種重載荷用充氣輪胎,在胎面部具有多個花紋塊,多個所述花紋塊由沿輪胎周向延伸的多條主溝、和沿與該主溝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多條橫溝劃分而成,所述重載荷用充氣輪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主溝的溝寬度為5mm 13mm, 至少一個所述花紋塊被至少一條刀槽劃分為至少兩個花紋塊小片,所述刀槽沿輪胎軸向橫穿所述花紋塊而延伸, 所述花紋塊小片包括形成有至少一個針孔的帶針孔小片,所述針孔的截面呈圓形或橢圓形、且該針孔從接地面延伸到輪胎徑向內側的底面, 所述針孔在接地面的開口最大半徑為0.6mm 2.0mm,且深度為所述主溝的溝深度的30% 100%,并且 所述帶針孔小片的所述針孔的合計開口面積是該帶針孔小片的接地面的面積的2% 12%。2.根據權利要求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中聰,
申請(專利權)人: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