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結構改良的汽車滑移門開閉驅動機構,包括第一、二拉線和軸向截面呈工字型的圓柱狀第一輪鼓,還設有軸向截面呈工字型的圓柱狀第二輪鼓和彈性件,所述第一、二輪鼓同軸定位,彈性件一端與第一輪鼓固連,彈性件另一端與第二輪鼓固連,第一、二輪鼓圓周方向能夠相對彈性轉動,第一、二拉線分別纏繞于第一、二輪鼓中間段的圓周外側面上,第一、二拉線一端分別與第一、二輪鼓固連,第一、二拉線另一端分別從第一、二輪鼓外側引出并背向延伸,本發明專利技術信息傳遞準確,預緊行程大,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同時適用于不同的使用條件,即使經過長期的帶負荷運行,也不會受到影響,還避免了絞纏在一起的風險,確保了滑移門的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汽車滑移門開閉驅動機構,特別涉及一種結構改良的汽車滑移門開閉驅動機構。
技術介紹
傳統的單輪鼓驅動拉線形式,結構復雜。由于前后拉線位于同一輪鼓,當一根拉線運行時,另一跟拉線需要單獨的預緊裝置,但其預緊程度有限,在在惡劣運行條件下兩條拉線很容易絞纏在一起;而且拉線長度固定,每種結構只能適用于單一固定的車身使用環境,如果要應用到其它使用環境(滑移門行程發生變化時),必須要調整拉線長度;如果滑門行程變化很大,僅調整拉線長度還不夠,還必需重新設計新的輪鼓才行,即便是在一種使用環境下,經過長期的帶負荷運行,由于材料的蠕變形為,拉線會變長,由于預緊行程有限,增加了拉線絞纏的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結構改良的汽車滑移門開閉驅動機構,該結構改良的汽車滑移門開閉驅動機構結構簡單,驅動穩健有效,不存在互相絞纏的情況,預緊行程大,對不同的使用環境有更好的適應性。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結構改良的汽車滑移門開閉驅動機構,包括第一、二拉線和軸向截面呈工字型的圓柱狀第一輪鼓,還設有軸向截面呈工字型的圓柱狀第二輪鼓和彈性件,所述第一、二輪鼓同軸定位,彈性件一端與第一輪鼓固連,彈性件另一端與第二輪鼓固連,第一、二輪鼓圓周方向能夠相對彈性轉動,第一、二拉線分別纏繞于第一、二輪鼓中間段的圓周外側面上,第一、二拉線一端分別與第一、二輪鼓固連,第一、二拉線另一端分別從第一、二輪鼓外側引出并背向延伸,使用時,第一、二拉線分別與汽車滑移門沿滑動方向的兩端固連,手動開門或關門時,滑移門就拉動第一、二拉線,第一、二拉線就帶動第一、二輪鼓轉動;電動工作時,電機驅動機構驅使鼓轉動,拉動拉線,進而帶動滑移門開閉動作,位置傳感系統與輪鼓相連,滑移門的動作、位置狀態等信息通過傳感系統精確輸入進電機向控制程序中,在此過程中由于彈性件的彈性作用始終保持第一、二拉線處于張緊狀態,無需在第一、二線端部再另外設置彈性的預緊裝置,滑移門滑動的距離直接在第一、二拉線上體現,信息傳遞準確,且該結構預緊行程大,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同時適用于不同的使用條件,而不需要進行任何更改,即使經過長期的帶負荷運行,拉線由于材料的蠕變形而變長,其預緊性能也不會受到影響,另外第一、二拉線分開纏繞,不存在絞纏在一起的風險,確保了滑移門的正常使用。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彈性件為扭簧,當然也可以是卷簧或其它圓周方向能夠發生彈性扭曲變形的機構。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二輪鼓內部設有位置對應的彈性件安裝空間,彈性件安裝在第一、二輪鼓的彈性件安裝空間內。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設有帶軸向穿孔的盤狀的隔板,隔板夾設于第一、二輪鼓之間,第一、二輪鼓相對隔板圓周方向能夠轉動,隔板對彈性件有限位作用,同時將第一、二輪鼓通過隔板隔開,防止發生相互干涉。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二輪鼓中間段的圓周外側面為光面,減少第一、二拉線與第一、二輪鼓之間的摩擦,使推動滑移門滑動更省力,更節能,更順暢;同時,相對于帶有密集線槽結構的輪鼓,光面結構制造更簡單,成本更低廉。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專利技術通過使用第一、二拉線分別纏繞于第一、二輪鼓,第一、二輪鼓之間通過具有扭曲變形的彈性件連接實現第一、二拉線預緊,無需在第一、二線端部再另外設置彈性的預緊裝置,滑移門滑動的距離直接在第一、二拉線上體現,信息傳遞準確,且該結構預緊行程大,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同時適用于不同的使用條件,而不需要進行任何更改,即使經過長期的帶負荷運行,拉線由于材料的蠕變形而變長,其預緊性能也不會受到影響,另外第一、二拉線分開纏繞,不存在絞纏在一起的風險,確保了滑移門的正常使用。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結構原理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種結構改良的汽車滑移門開閉驅動機構,包括第一、二拉線1、2和軸向截面呈工字型的圓柱狀第一輪鼓3,還設有軸向截面呈工字型的圓柱狀第二輪鼓4和彈性件5,所述第一、二輪鼓3、4同軸定位,彈性件5 —端與第一輪鼓3固連,彈性件5另一端與第二輪鼓4固連,第一、二輪鼓3、4圓周方向能夠相對彈性轉動,第一、二拉線1、2分別纏繞于第一、二輪鼓3、4中間段的圓周外側面上,第一、二拉線1、2—端分別與第一、二輪鼓3、4固連,第一、二拉線1、2另一端分別從第一、二輪鼓3、4外側引出并背向延伸,使用時,第一、二拉線1、2分別與汽車滑移門沿滑動方向的兩端固連,手動開門或關門時,滑移門就拉動第一、二拉線1、2,第一、二拉線1、2就帶動第一、二輪鼓3、4轉動;電動工作時,電機驅動機構驅使鼓3、4轉動,拉動拉線1、2,進而帶動滑移門開閉動作,位置傳感系統與輪鼓3、4相連,滑移門的動作、位置狀態等信息通過傳感系統精確輸入進電機向控制程序中,在此過程中由于彈性件5的彈性作用始終保持第一、二拉線1、2處于張緊狀態,無需在第一、二線端部再另外設置彈性的預緊裝置,滑移門滑動的距離直接在第一、二拉線1、2上體現,信息傳遞準確,且該結構預緊行程大,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同時適用于不同的使用條件,而不需要進行任何更改,即使經過長期的帶負荷運行,拉線由于材料的蠕變形而變長,其預緊性能也不會受到影響,另外第一、二拉線1、2分開纏繞,不存在絞纏在一起的風險,確保了滑移門的正常使用。所述彈性件5為扭簧,當然也可以是卷簧或其它圓周方向能夠發生彈性扭曲變形的機構。所述第一、二輪鼓3、4內部設有位置對應的彈性件安裝空間,彈性件5安裝在第一、二輪鼓3、4的彈性件安裝空間內。還設有帶軸向穿孔的盤狀的隔板6,隔板6夾設于第一、二輪鼓3、4之間,第一、二輪鼓3、4相對隔板6圓周方向能夠轉動,隔板對彈性件5有限位作用,同時將第一、二輪鼓3、4通過隔板6隔開,防止發生相互干涉。所述第一、二輪鼓3、4中間段的圓周外側面為光面,減少第一、二拉線1、2與第一、二輪鼓3、4之間的摩擦,使推動滑移門滑動更省力,更節能,更順暢;同時,相對于帶有密集線槽結構的輪鼓,光面結構制造更簡單,成本更低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結構改良的汽車滑移門開閉驅動機構,包括第一、二拉線(1、2)和軸向截面呈工字型的圓柱狀第一輪鼓(3),其特征為:還設有軸向截面呈工字型的圓柱狀第二輪鼓(4)和彈性件(5),所述第一、二輪鼓(3、4)同軸定位,彈性件(5)一端與第一輪鼓(3)固連,彈性件(5)另一端與第二輪鼓(4)固連,第一、二輪鼓(3、4)圓周方向能夠相對彈性轉動,第一、二拉線(1、2)分別纏繞于第一、二輪鼓(3、4)中間段的圓周外側面上,第一、二拉線(1、2)一端分別與第一、二輪鼓(3、4)固連,第一、二拉線(1、2)另一端分別從第一、二輪鼓(3、4)外側引出并背向延伸。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結構改良的汽車滑移門開閉驅動機構,包括第一、二拉線(1、2)和軸向截面呈工字型的圓柱狀第一輪鼓(3),其特征為:還設有軸向截面呈工字型的圓柱狀第二輪鼓(4)和彈性件(5),所述第一、二輪鼓(3、4)同軸定位,彈性件(5) —端與第一輪鼓(3)固連,彈性件(5)另一端與第二輪鼓(4)固連,第一、二輪鼓(3、4)圓周方向能夠相對彈性轉動,第一、二拉線(1、2)分別纏繞于第一、二輪鼓(3、4)中間段的圓周外側面上,第一、二拉線(1、2)一端分別與第一、二輪鼓(3、4)固連,第一、二拉線(1、2)另一端分別從第一、二輪鼓(3、4)外側引出并背向延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克瑞斯·羅杰,李先讓,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麥格納汽車系統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