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主要涉及到起重設備領域,特指一種可進行4至12雙數可變倍率轉換的繞繩系統。
技術介紹
現有載重小車2、4、6倍率轉換一般為三小車結構,三小車載重結構的2、4、6倍率工作時存在吊鉤最小工作幅度大的問題,重物得不到最大高度的提升;同時,塔機載重小車通過起升鋼絲繩與吊鉤連接也僅可實現2、4倍率轉換及2、4、6倍率轉換;載重小車通過起升鋼絲繩與吊鉤組合最多6倍率轉換,尚未解決塔機大噸位起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于不需要重新繞繩,僅通過上滑輪組的位置改變即實現繞繩系統的倍率的改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包括兩個以上的小車、鉤體組件以及與小車數量對應的兩根以上的起升鋼絲繩,每個小車下方均安裝有一套以上滑輪組件,每根起升鋼絲繩繞設于對應的小車和滑輪組件上,每個滑輪組件包括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下滑輪組用于與鉤體組件連接,其中,上滑輪組與對應的小車脫開而與對應的下滑輪組連接或者與對應的小車連接而與對應的下滑輪組脫開。進一步地,小車為兩個,包括主小車和副小車;起升鋼絲繩為兩個,包括第一起升鋼絲繩和第二起升鋼絲繩;副小車下方安裝有第一滑輪組件,主小車下方安裝有第二滑輪組件;第一起升鋼絲繩繞設于主小車和第一滑輪組件上,第二起升鋼絲繩繞設于副小車和第二滑輪組件上;第一滑輪組件包括第一上滑輪組和第一下滑輪組,第二滑輪組件包括第二上滑輪組和第二下滑輪組;第一下滑輪組和第二下滑輪組用于與鉤體組件連接;其中,第一上滑輪組與副小車脫開而與第一下滑輪組連接或者與副小車連接而與第一下滑輪組脫開,第二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以上的小車、鉤體組件(31)以及與所述小車數量對應的兩根以上的起升鋼絲繩,每個所述小車下方均安裝有一套以上滑輪組件,每根所述起升鋼絲繩繞設于對應的所述小車和所述滑輪組件上,每個所述滑輪組件包括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所述下滑輪組用于與所述鉤體組件(31)連接,其中,所述上滑輪組與對應的所述小車脫開而與對應的所述下滑輪組連接或者與對應的所述小車連接而與對應的所述下滑輪組脫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以上的小車、鉤體組件(31)以及與所述小車數量對應的兩根以上的起升鋼絲繩,每個所述小車下方均安裝有一套以上滑輪組件,每根所述起升鋼絲繩繞設于對應的所述小車和所述滑輪組件上,每個所述滑輪組件包括上滑輪組和下滑輪組,所述下滑輪組用于與所述鉤體組件(31)連接,其中,所述上滑輪組與對應的所述小車脫開而與對應的所述下滑輪組連接或者與對應的所述小車連接而與對應的所述下滑輪組脫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車為兩個,包括主小車(9)和副小車(7);所述起升鋼絲繩為兩個,包括第一起升鋼絲繩(I)和第二起升鋼絲繩(2);所述副小車(7)下方安裝有第一滑輪組件,所述主小車(9)下方安裝有第二滑輪組件;所述第一起升鋼絲繩(I)繞設于所述主小車(9)和所述第一滑輪組件上,所述第二起升鋼絲繩(2)繞設于所述副小車(7)和所述第二滑輪組件上;所述第一滑輪組件包括第一上滑輪組(27)和第一下滑輪組(28),所述第二滑輪組件包括第二上滑輪組(38)和第二下滑輪組(39);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和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用于與所述鉤體組件(31)連接;其中,所述第一上滑輪組(27)與所述副小車(7)脫開而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連接或者與所述副 小車(7)連接而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脫開,所述第二上滑輪組(38)與所述主小車(9)脫開而與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連接或者與所述主小車(9)連接而與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脫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小車(7)呈并排狀布置于主小車(9)的一側,所述主小車(9)與副小車(7)之間連接有可拆卸的連接梁(8)。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通過拆裝所述連接梁(8 )或通過所述上滑輪組的位置改變實現不同倍率的繞繩。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通過拆裝所述連接梁(8)或通過所述上滑輪組的位置改變實現4、6、8和12倍率之間的轉換。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梁(8 )拆卸時,所述鉤體組件(31)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 )或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 )單獨連接;所述連接梁(8 )安裝于所述主小車(9 )與副小車(7 )之間時,所述鉤體組件(31)與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和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 二者通過可拆卸的橫梁(30)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滑輪組(27)中包括第一滑輪(32),所述第一下滑輪組(28)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二滑輪(33)和第三滑輪(34);所述第二上滑輪組(38)包括第四滑輪(35),所述第二下滑輪組(39 )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五滑輪(36 )和第六滑輪(37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載重小車的可變倍率轉換繞繩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小車(7 )上沿著從所述副小車(7 )至所述主小車(9 )的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定滑輪(13 )、第三定滑輪(15)、第四定滑輪(16)以及第五定滑輪(17),所述副小車(7)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一定滑輪(13)同軸的第二定滑輪(14)、與所述第五定滑輪(17)同軸的第六定滑輪(18);所述主小車(9)上沿著從所述副小車(7)至所述主小車(9)的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七定滑輪(19)、第九定滑輪(21)、第十定滑輪(22)以及第十一定滑輪(23),所述主小車(9)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七定滑輪(19)同軸的第八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孝德,單石福,李桂芳,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