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包括模具組件和卸模組件,所述模具組件包括模具底座、模具頂蓋及鑲裝在所述模具底座和模具頂蓋之間的模具組成片,所述模具組成片通過導向桿連接于所述模具底座和模具頂蓋之間構成可變模腔結構;所述卸模組件包括脫模底座、設置在脫模底座上的便于卸模桿安裝卸模桿安裝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制備不同發泡倍率和厚度的發泡材料,零件重復利用率高,加工維修操作簡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簡單外形的發泡材料的制備領域,尤其是塑料、橡膠的材料加熱化學發泡用的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
技術介紹
塑料、橡膠材料的泡沫材料在日常生活、建筑材料、交通運輸中被廣泛應用。其中采用模壓、注塑化學加熱發泡的方法應用廣泛,但是它們都需要設計固定形狀的模具,但是相應設計模具形狀固定后泡沫材料的發泡倍率一般也隨之固定,且發泡過程中排氣效果較差,對于大型泡沫制件的模具加工難度大,多數情況下一種試樣形狀對應一套模具,模具使用率低,占據大量空間和資源,對于大型制件情況尤為嚴重。因此,將發泡材料的模具進行小型化拆分,使用時采用小塊組裝的方式,使得模具模腔可變,利于大型試樣模具的加工、拆卸,在發泡過程中更利于根據外壓力調節模具排氣效果,解決簡單形狀試樣模具發泡倍率可變的問題成為目前本領域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模具,該模具能應用于塑料、橡膠等泡沫材料的制備,此套模具具有可變模腔的特點,以此來控制泡沫材料的發泡倍率。該模具采用整模分割的辦法,可根據需求模腔大小調節模腔尺寸,組裝后成為整體,拆卸后便于加工修理、運輸,為一種經濟、便于操作使用的發泡模具。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包括模具組件和卸模組件,所述模具組件包括模具底座、模具頂蓋及鑲裝在所述模具底座和模具頂蓋之間的模具組成片,所述模具組成片通過導向桿連接于所述模具底座和模具頂蓋之間構成可變模腔結構;所述卸模組件包括脫模底座、設置在脫模底座上的便于卸模桿安裝卸模桿安裝孔。本技術進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底座包括模具底板、及設置在模具底板上的用于安裝導向桿的導向桿安裝孔和用于貫穿卸模桿的卸模桿孔;沿模具底板相對兩側壁設置有鎖模桿,所述鎖模桿端部設置有鎖模扣;所述鎖模桿通過鎖模桿鉸鏈與模具底板鉸接。所述模具組成片由與模具底板截面面積相同的若干模具片疊加構成,所述模具片中心為鏤空體,其鏤空體形狀與待制品截面構造相同;所述各模具片上設置有與模具底座導向桿安裝孔相對應的導向桿孔。所述模具頂蓋與模具底座外形結構相對應,所述模具頂蓋頂部中心設有模具頂蓋凸起,沿模具頂蓋凸起外沿四周邊角設置有與模具底座導向桿安裝孔相對應的導向桿孔;所述模具頂蓋相對兩側設置有限定鎖模桿的鎖模凹槽。所述模具底板、模具頂蓋和脫模底座上分別設置有一對模具托手。本技術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該發泡模具將模具組成片通過導向桿安裝在模具底座上,根據發泡材料所需發泡倍率調節模具組成片數量來控制模具模腔大小;該發泡模具的模具組成片之間存在間隙,其間隙大小可通過鎖模扣調節;鎖模后該模具形成統一體,解鎖后采用脫模裝置脫模。本技術相對于簡單形狀發泡模具具有下述有益效果:I)具有可變模腔結構,制備發泡材料發泡倍率可調。同一套模具可以制備不同發泡倍率的泡沫材料,零部件可在不同模具中反復使用。2)制造成本低廉,維修簡便。模具零部件加工方便,難度小,維修時零件可獨立修補,可節約加工維修成本。3)組裝方便,拆卸簡單。本技術涉及發泡模具組裝后形成一體結構,帶有專用脫模系統,拆卸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模具鎖模后的組裝示意圖。圖2為|旲具底座俯視結構不意圖。圖3為模具組成片俯視結示意構圖。圖4為模具頂蓋仰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模具頂蓋側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導向桿結構示意圖。圖7為卸模桿結構示意圖。圖8為脫模底板結構示意圖。圖中:1、模具底板;2、導向桿安裝孔;3、卸模桿孔;4、模具托手;5、鎖模桿;6、鎖模扣;7、鎖模桿鉸鏈;8、導向桿孔;9、模具頂蓋凸起;10、鎖模凹槽;11、鏤空體;12、卸模桿安裝孔;13、脫模底板;14、導向桿;15、卸模桿;16、模具底座;17、模具頂蓋;18、模具組成片。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包括模具組件和卸模組件,其中:模具組件包括模具底座16、模具頂蓋17及鑲裝在所述模具底座16和模具頂蓋17之間的模具組成片18,模具組成片18通過導向桿14連接于模具底座16和模具頂蓋17之間構成可變模腔結構。如圖2所示,模具底座16包括模具底板1、及設置在模具底板I上的用于安裝導向桿14的導向桿安裝孔2和用于貫穿卸模桿15的卸模桿孔3,卸模桿孔3均布于模具底板I上邊緣,與導向桿安裝孔2分開布置;沿模具底板I相對兩側壁設置有鎖模桿5,鎖模桿5端部設置有鎖模扣6 ;鎖模桿5通過鎖模桿鉸鏈7與模具底板I鉸接。模具底座16形狀與試樣俯視外形相似(以正方形為例),模具底座16為正方形且有一定厚度的高導熱金屬材料,模具底座16導向桿安裝孔2內沿含有內螺紋孔,其大小和導向桿14相比配。模具底座16側邊上安裝有模具托手4,模具托手4為圓環結構,模具托手4采用導熱系數較低的金屬材料或無機材料制成,為模具底座16提供抓放功能,模具托手4和模具底座16采用焊接或螺栓聯接。模具底座16邊緣安裝有鉸鏈式聯接的鎖模桿5,鎖模桿5上含有可旋進鎖模扣6。鎖模桿鉸鏈7上聯結鎖模桿5可上下自由擺動,鎖模桿5前端部有鎖模扣6,鎖模扣6與鎖模桿5通過螺紋連接,鎖模扣6可采用大外徑螺母等方式成型,鎖模扣6上端旋進螺母可自由移動,通過調整旋進距離來調整模具組成片18之間的間隙大小。所述模具托手4和鎖模桿鉸鏈7相隔分布。導向桿14采取圓柱結構,高度尺寸可變,直徑與模具底座16導向桿安裝孔2內螺紋孔大小比配,導向桿14底端有螺紋結構,螺紋長度與模具底座16厚度一致,導向桿可以拆卸。導向桿均布于模具底板上邊緣,導向桿(14)形狀、尺寸可變。如圖3所示,模具組成片18由與模具底板I截面面積相同的若干模具片疊加構成,模具片中心為鏤空體11,其鏤空體11形狀與待制品截面構造相同;各模具片上設置有與模具底座16導向桿安裝孔2相對應的導向桿孔8。模具組成片18采用厚度可變的片材或板材組成,材料為韌性導熱性較好的金屬材料,其板材上含有導向桿14可順利通過的導向桿安裝孔2,模具組成片18中部為鏤空結構,鏤空形狀為制品該高度時截面形狀。該發泡模具將模具組成片18通過導向桿14安裝在模具底座16上,根據發泡材料所需發泡倍率調節模具組成片18數量,進而調整模具模腔大小;該發泡模具的模具組成片18之間存在間隙,其間隙大小可通過鎖模扣6調節;該模具鎖模后形成統一體,解鎖后采用卸模桿15和脫模底板13進行脫模。如圖4、圖5所示,模具頂蓋17與模具底座16外形結構相對應,模具頂蓋17頂部中心設有模具頂蓋凸起9,沿模具頂蓋凸起9外沿四周邊角設置有與模具底座16導向桿安裝孔2相對應的導向桿孔8 ;模具頂蓋17相對兩側設置有限定鎖模桿5的鎖模凹槽10,鎖模凹槽10尺寸大于鎖模桿5且小于鎖模扣6尺寸。模具頂蓋17上設置有一對模具托手4。圖6和圖7為導向桿14和卸模桿15的結構不意圖,導向桿14和卸模桿15底部車有螺紋。圖8所示為本技術脫模底座13,卸模組件包括脫模底座13、設置在脫模底座13上設置有便于卸模桿15安裝卸模桿安裝孔12,脫模底座13上設置有一對模具托手4。本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模具底板I上的導向桿安裝孔2處安裝導向桿14 ;2)將模具組成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包括模具組件和卸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組件包括模具底座(16)、模具頂蓋(17)及鑲裝在所述模具底座(16)和模具頂蓋(17)之間的模具組成片(18),所述模具組成片(18)通過導向桿(14)連接于所述模具底座(16)和模具頂蓋(17)之間構成可變模腔結構;?所述卸模組件包括脫模底座(13)、設置在脫模底座(13)上的便于卸模桿(15)安裝卸模桿安裝孔(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穎,邵水源,宋昌清,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科技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