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公開了一種智能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包括污水處理裝置和智能監控一體機,所述的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調節池、厭氧池、兼氧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及清水池,所述調節池、厭氧池、兼氧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清水池順序設置且通過管道依次連通,所述厭氧池、兼氧池、接觸氧化池內分別設有彈性填料,所述二沉池內設置污泥回流泵,且通過管道與厭氧池相連通。本發明專利技術高效節能,占地面積小;采用監控一體機對污水處理裝置進行智能化控制,可根據水量水質控制一體機內各設備的運行狀態,同時監控一體機可通過網絡發射機內儲存的在線運行、檢測數據至智能水務管理平臺進行統一管理,便于農村污水管理,節約人力、物力資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了智能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
技術介紹
目前全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90多億噸,其中96%的村莊沒有污水處理系統和排水渠道,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四處橫流,對居民的健康以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威脅,因此農村污水治理成為了當前新農村建設中的重點。現階段農村污水處理技術主要有厭氧消化、厭氧生物濾池、A2/0、生物接觸氧化、氧化溝、生物濾池等。其中無動力厭氧處理技術工藝流程簡單,投資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但由于其無動力設備,使得供養能力有限,處理效果不太理想,處理范圍同時也受到限制。而有動力污水處理技術在無動力處理技術的基礎上增加曝氣機、潛污泵等動力設備,增強了生物處理效果,但有動力技術存在耗能高及運行管理不便等問題,使其在農村難以推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農村污水長效運營的污水處理設備。在有動力污水處理技術的基礎上,利用自然資源(太陽能和重力能)提供動力,無需額外動力提供。同時配備監控一體機,連接污水處理裝置內各設備,對單點污水處理裝置進行自動控制;另外可通過無線網絡,將多個點污水處理裝置的處理工況和實時數據傳輸至中心管理平臺,進行統一管理,解決了農村污水點多面廣、難管理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智能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包括污水處理裝置和智能監控一體機,所述的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調節池、厭氧池、兼氧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及清水池,所述調節池、厭氧池、兼氧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清水池順序設置且通過管道依次連通,所述厭氧池、兼氧池、接觸氧化池內分別設有彈性填料,所述二沉池內設置污泥回流泵,且通過管道與厭氧池相連通。所述監控一體機可顯示和儲存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水質水量數據,為節能減排提供依據。監控一體機依次連接污水處理裝置中的提升泵、微動力曝氣裝置等,通過監控一體機的手動按鈕和觸摸屏裝置對地埋式污水處理裝置的開關啟停進行直觀化控制。監控一體機可通過無線網絡向管理中心傳輸在線數據,方便統一管理,節省人力成本,解決農村污水點多面廣的管理難題。作為優選,所述的二沉池采用豎流式沉淀池,定時將污泥回流至厭氧池。作為優選,所述的調節池內設置有潛水排污泵。作為優選,所述的智能監控一體機包括整套電氣設備、手動按鈕、觸摸屏控制裝置以及信號發射器;所述調節池、厭 氧池、兼氧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清水池之間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流量控制閥及相應的信號接收器,污水處理裝置內各設備聯入智能監控一體機,通過智能監控一體機系統可對裝置內各設備進行開關啟停的定時控制。作為優選,所述的調節池內設置有液位計及報警裝置,其池壁上設置有攪拌裝置。作為優選,所述的智能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還包括太陽能供電系統,包括太陽能發電裝置、蓄電池及集電控制器;所述太陽能供電系統分別與污水處理裝置、智能監控一體機連接。本專利技術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 本專利技術污水處理裝置采用A2O處理工藝,脫氮除磷效果好;采用微動力曝氣系統,曝氣充分,節省電量;采用智能監控一體機對污水處理裝置進行智能化,可根據水量控制各設備的開關啟停,便于管理,節約能源;對水質水量等數據直觀化顯示并進行儲存,為節能減排提供依據;對于農村污水點多面廣的特點,智能監控一體機可能通過網絡發射在線數據至智能水務管理平臺進行統一管理,節約人力成本,保證農村污水長效運營。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中污水處理裝置的去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污水處理裝置透視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智能監控一體機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1至附圖3與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智能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污水處理裝置和智能監控一體機,所述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調節池1、厭氧池2、兼氧池3、接觸氧化池4、豎流式沉淀池5及清水池6,所述調節池1、厭氧池2、兼氧池3、接觸氧化池4、豎流式沉淀池5、清水池6順序設置且通過管道依次連通,所述厭氧池2、兼氧池3、接觸氧化池4內分別設有彈性填料,所述豎流式沉淀池5內設置污泥回流泵,且通過管道與厭氧池2相連通。所述調節池I內設置有潛水排污泵、液位計及報警裝置,其池壁上設置有攪拌裝置。所述智能監控一體機包括整套電氣設備、手動按鈕、觸摸屏控制裝置以及信號發射器;所述調節池1、厭氧池2、兼氧池3、接觸氧化池4、豎流式沉淀池5、清水池6之間的連接管道上設置有流量控制閥及相應的信號接收器,所述智能監控一體機根據水量控制各池體內設備的開啟關停。污水處理裝置為一體化結構,設置在生物化糞池后,包括調節池1、厭氧池2、兼氧池3、接觸氧化池4、二沉池5、清水池6,所述調節池I設有潛污泵,接觸氧化池4內設有曝氣泵,二沉池5設有污泥回流泵,均連接有傳輸裝置與監控一體機相連接,潛污泵、曝氣泵、污泥回流泵和監控一體機的運行動力均依靠太陽能供電系統將太陽能轉化為的電能。農村污水由管網收集通過重力自流流入調節池,經潛污泵進入厭氧池2,厭氧池2和兼氧池3底部聯通,污水通過厭氧池2底部自流進入兼氧池3,兼氧池3與接觸氧化池4用隔板分離,兼氧池3的污水以溢流方式流入接觸氧化池4,接觸氧化池4池內設置高效射流曝氣系統,污水經厭氧-兼氧-接觸氧化高效生化反應后進入二沉池5,二沉池沉淀上層清液自流進入清水池6,水質達標排放。監控一體機包括整套電氣設備、手動按鈕、觸摸屏控制裝置以及信號發射器,設置于地面。污水處理裝置內各設備均聯入監控一體機,通過監控一體機系統可對裝置內各設備進行開關啟停的定時控制,顯示在線水質水量、設備工況并評價裝置整體運行效果,儲存裝置運行各水質水量參數數據;針對農村污水處理點多面廣、難于管理等的分布特點,監控一體機可通過網絡的形式將內容上傳至中心管理平臺,進行遠程操作和管理,達到污水處理的長效運營。本專利技術利用可再生自然資源,有效降低實際電耗,實現污水處理系統外用電耗為零,低碳運行,經濟環保;污水處理裝置優化選型,采用組合地埋一體化結構,通過結構設計巧妙利用重力能,高效節能,占地面積小;污水處理采用厭氧-兼氧-接觸氧化處理工藝,脫氮除磷效果好,有機物去除率高;采用監控一體機對污水處理裝置進行智能化控制,可根據水量水質控制一體機內各設備的運行狀態,同時監控一體機可通過網絡發射機內儲存的在線運行、檢測數據至智能水務管理平臺進行統一管理,便于農村污水管理,節約人力、物力資源。采用節能、智能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服務農村村落居民100人左右,處理水量10t/d,相比無動力設備生物處理效果明顯,COD去除率提高5-10% ;使用監控一體機對污水處理裝置進行智能化控制,根據污水水量水質控制設備的運行狀態,節約農村人力、物力資源。可實現農村污水處理外用電耗為零的目標,與一般有動力設備0.3元/t的運行成本相比,有效降低電耗。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專利技術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專利技術專利 的涵蓋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智能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包括污水處理裝置和智能監控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調節池(1)、厭氧池(2)、兼氧池(3)、接觸氧化池(4)、二沉池(5)及清水池(6),所述調節池(1)、厭氧池(2)、兼氧池(3)、接觸氧化池(4)、二沉池(5)、清水池(6)順序設置且通過管道依次連通,所述厭氧池(2)、兼氧池(3)、接觸氧化池(4)內分別設有彈性填料,所述二沉池(5)內設置污泥回流泵,且通過管道與厭氧池(2)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智能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包括污水處理裝置和智能監控一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處理裝置包括調節池(I)、厭氧池(2)、兼氧池(3)、接觸氧化池(4)、二沉池(5)及清水池(6),所述調節池(I)、厭氧池(2)、兼氧池(3)、接觸氧化池(4)、二沉池(5)、清水池(6)順序設置且通過管道依次連通,所述厭氧池(2)、兼氧池(3)、接觸氧化池(4)內分別設有彈性填料,所述二沉池(5)內設置污泥回流泵,且通過管道與厭氧池(2)相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沉池(5)采用豎流式沉淀池。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池(O內設置有潛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展望,葉舟,金葉,杜晴,王敏,張琴,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商達環保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