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汽車發動機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機油口蓋總成。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上蓋本體,加機油蓋總成還包括單向閥單元,單向閥單元包括閥殼部、閥桿以及彈性部,上蓋本體底端面沿其軸線內凹設置有沉孔部,閥殼部外壁與沉孔部的側壁間形成密封式固接配合;閥殼部外形呈開口向下的中空筒體狀,其上端面設置貫穿孔道;閥桿的位于貫穿孔道上方的一端布置有擋位部,其另一端設置有擋位臺;彈性部一端抵靠于閥殼部上端內壁處,其另一端與擋位臺間構成擋位固接配合;閥殼部頂端與沉孔部頂面間存有連通外部大氣環境的間隙。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而便于實用,可有效避免因管路堵塞等因素而出現的發動機內壓增大和隨之而來的油封脫落和密封面滲油情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汽車發動機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機油口蓋總成。
技術介紹
在發動機工作時,總有一部分可燃混合氣和廢氣經活塞環竄到曲軸箱內,竄到曲軸箱內的汽油蒸氣凝結后將使機油變稀,性能變壞。廢氣內含有水蒸氣和二氧化硫,水蒸氣凝結在機油中形成泡沫,破壞機油供給,這種現象在冬季尤為嚴重;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亞硫酸,亞硫酸遇到空氣中的氧生成硫酸,這些酸性物質的出現不僅使機油變質,而且也會使零件受到腐蝕。由于可燃混合氣和廢氣竄到曲軸箱內,曲軸箱內的壓力將增大,機油會從曲軸油封、曲軸箱襯墊等處滲出而流失,流失到大氣中的機油蒸氣會加大發動機對大氣的污染。在此情況下,發動機曲軸箱通風系統則應運而生,并隨后就被廣泛的使用于現有車輛上。其曲軸箱通風包括自然通風和強制通風,現代汽油發動機常采用強制式曲軸箱通風,又稱PCV系統。當發動機工作時,進氣管真空度吸引新鮮空氣經空氣濾清器、空氣軟管進入氣缸蓋罩,再由汽缸蓋和機體上的孔道進入曲軸箱;在曲軸箱內新鮮空氣和曲軸箱氣體混合后經汽缸蓋罩、PCV閥和曲軸箱氣體軟管進入進氣管,最后經進氣門進入燃燒室燒掉。根據發動機不同的工況,PCV閥的開度不同,通過的空氣量也不同,由此對曲軸箱通風進行控制。然而,發動機曲軸箱通風系統在帶來大量便利的同時,其存在的缺陷也日益突出在溫度較低地區或在冬季高速行駛中等低溫環境下工作時,上述曲軸箱氣體軟管離開發動機這段距離溫度急劇降低,發動機的蒸汽到達軟管過程中變成水,再受到地區溫度或高速行駛中空氣流動的影響,軟管中的水就會結冰堵塞軟管。管內水分一旦凝結成冰,直接導致其無法正常排出缸體內的產生的水蒸氣而致使曲軸箱通風系統管路堵塞,通風不暢,發動機內壓力升高;更有甚者,當發動機內壓力高于曲軸油封和各個密封面所能承受的極限時,油封和各密封面出現滲油,嚴重時曲軸油封脫落,發動機產生報廢,并隨之引發人身安全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而便于使用的加機油口蓋總成,可有效避免發動機內部壓力升高問題,其工作可靠穩定。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加機油口蓋總成,包括上蓋本體,所述加機油蓋總成還包括單向閥單元,所述單向閥單元包括閥殼部、位于閥殼部內的閥桿以及套設于閥桿上的彈性部,上蓋本體底端面沿其軸線內凹設置有沉孔部,閥殼部外壁與沉孔部的側壁間形成密封式固接配合;閥殼部外形呈開口向下的中空筒體狀,其上端面設置有用于穿設閥桿并與其構成滑插配合的貫穿孔道;閥桿的位于貫穿孔道上方的一端布置有用于與閥殼部上端面形成單向擋位密封配合的擋位部,其另一端設置有擋位臺;所述彈性部一端抵靠于閥殼部上端內壁處,其另一端與擋位臺間構成擋位固接配合;所述閥殼部頂端與沉孔部頂面間存有間隙,該間隙連通外部大氣環境設置。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上述結構,也即在原有加機油口蓋的基礎上再集成單向閥機構,當發動機內部壓力高于大氣壓力與彈簧彈力之和時,加機油口蓋上單向閥被迫開啟以實現泄壓,從而將發動機體內的高壓水蒸汽排出;而當發動機不工作或機體內部壓力處于正常水平時,加機油口蓋上單向閥則自行關閉以實現其原有密封功能。其開啟壓力由閥桿自帶的彈性部彈力決定,亦可可滿足不同發動機需求。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而便于實用,可有效避免因管路堵塞等因素而出現的發動機內壓增大和隨之而來的油封脫落和密封面滲油情況,從而有效保護了電動機及人身的工作安全。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裝配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剖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分解狀態下的立體結構圖;圖4為擋位臺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剖視示意圖;圖6為閥殼部的立體結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加機油口蓋總成,包括上蓋本體10,所述加機油蓋總成還包括單向閥單元,所述單向閥單元包括閥殼部20、位于閥殼部20內的閥桿30以及套設于閥桿30上的彈性部40,上蓋本體10底端面沿其軸線內凹設置有沉孔部11,閥殼部20外壁與沉孔部11的側壁間形成密封式固接配合;閥殼部20外形呈開口向下的中空筒體狀,其上端面設置有用于穿設閥桿30并與其構成滑插配合的貫穿孔道21 ;閥桿30的位于貫穿孔道21上方的一端布置有用于與閥殼部20上端面形成單向擋位密封配合的擋位部31,其另一端設置有擋位臺32 ;所述彈性部40 —端抵靠于閥殼部20上端內壁處,其另一端與擋位臺32間構成擋位固接配合;所述閥殼部20頂端與沉孔部11頂面間存有間隙,該間隙連通外部大氣環境設置。本專利技術結構如圖1-6所示,實際上,本專利技術通過將原有加機油口蓋與單向閥機構進行集成,從而使加機油口蓋本身具備了單向閥的單向導通及反向截止功能。當發動機內部壓力高于大氣壓力與閥桿30動作彈力之和時,加機油口蓋上單向閥被迫開啟以實現泄壓,從而將發動機體內的高壓水蒸汽排出;而當發動機不工作或機體內部壓力處于正常水平時,加機油口蓋上單向閥則自行關閉以實現其原有密封功能。當然,為保證上述閥桿30本身的工作特性,此處通過在閥桿30上布置彈性部40,從而其開啟壓力由閥桿30上套接的彈性部40本身的彈力決定。而在正常使用時,其本身閥桿30上端擋位部31即已經能夠保證對于貫穿孔道21的準確密封能力,如常用的擋位部31下端面處布置與貫穿孔道21內壁適配的錐面狀以與其構成緊密配合等;也可通過對于擋位部31與貫穿孔道21的配合面處布置諸如橡膠密封墊層等密封性能優良的密封層,從而保證在發動機不工作乃至正常工作時的加機油口蓋的良好密封性能。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優選方案所述閥桿30外形呈圖釘狀,所述擋位部31構成圖釘狀閥桿30的蓋帽端,所述擋位部32與閥殼部20上端面間形成單向密封的面抵靠配合。而實際工作中,其閥桿30上所套接的彈性部或為彈性管,或為壓縮彈簧等,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取用,本專利技術優選彈性部40為彈簧,擋位臺32為彈簧墊且其用于與彈性部40配合的一端面內凹設置有適配彈性部40端部的卡位部321 ;所述閥桿30上的遠離擋位部31 —端布置有縮頸段33,所述擋位臺32上相應設置有彈性卡接口 322,兩者間構成卡接式配合。其具體結構可參照圖2-3及圖5所示,從而根據不同發動機對于其內部壓力的不同需求,可通過采用相應型號的彈性部40以實現閥桿30的預定開啟壓力,最終保證閥桿30的準確可靠工作;圖釘狀閥桿30的布置,實現了其蓋帽端與閥殼部20上貫穿孔道21間的面抵合關系,以確保在閥桿30動作時的兩者間正向導通及反向密封目的;其閥桿30上的縮頸段33的設置,也確保了對于彈性墊的卡接目的,其應用原理如同圖5所示的閥殼部20與沉孔部11內壁間的卡接效果一樣,其使用范圍為常用手段即可解決,以實現本專利技術的模塊化拆裝更換目的,最終保證其維護更換的便捷性。實際上,為確保上述單向閥單元在實際工作中的穩定性及靈敏度,如圖4-5所示,所述圖釘狀閥體30的對應蓋帽端的桿體段在其遠離擋位部31所在端面處設有沉孔34,該沉孔34沿其軸線內凹設置,所述擋位臺32上相應布置有貫穿孔323,兩孔間同軸布置。也即是說,在使用時不單單是依靠擋位臺32外壁與閥殼部20內壁間縫隙處透氣并頂開閥桿30上的蓋帽端,亦可使其高壓氣體壓迫經由上述貫穿孔323來壓迫上述沉孔34,以實現快速而靈敏的頂起閥桿30的目的。作為單向閥結構本身而言,其在本領域已經得到普遍應用,然而,如何將其改進至本申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加機油口蓋總成,包括上蓋本體(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機油蓋總成還包括單向閥單元,所述單向閥單元包括閥殼部(20)、位于閥殼部(20)內的閥桿(30)以及套設于閥桿(30)上的彈性部(40),上蓋本體(10)底端面沿其軸線內凹設置有沉孔部(11),閥殼部(20)外壁與沉孔部(11)的側壁間形成密封式固接配合;閥殼部(20)外形呈開口向下的中空筒體狀,其上端面設置有用于穿設閥桿(30)并與其構成滑插配合的貫穿孔道(21);閥桿(30)的位于貫穿孔道(21)上方的一端布置有用于與閥殼部(20)上端面形成單向擋位密封配合的擋位部(31),其另一端設置有擋位臺(32);所述彈性部(40)一端抵靠于閥殼部(20)上端內壁處,其另一端與擋位臺(32)間構成擋位固接配合;所述閥殼部(20)頂端與沉孔部(11)頂面間存有間隙,該間隙連通外部大氣環境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加機油口蓋總成,包括上蓋本體(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機油蓋總成還包括單向閥單元,所述單向閥單元包括閥殼部(20)、位于閥殼部(20)內的閥桿(30)以及套設于閥桿(30)上的彈性部(40),上蓋本體(10)底端面沿其軸線內凹設置有沉孔部(11),閥殼部(20)外壁與沉孔部(11)的側壁間形成密封式固接配合;閥殼部(20)外形呈開口向下的中空筒體狀,其上端面設置有用于穿設閥桿(30)并與其構成滑插配合的貫穿孔道(21);閥桿(30)的位于貫穿孔道(21)上方的一端布置有用于與閥殼部(20)上端面形成單向擋位密封配合的擋位部(31),其另一端設置有擋位臺(32);所述彈性部(40)—端抵靠于閥殼部(20)上端內壁處,其另一端與擋位臺(32)間構成擋位固接配合;所述閥殼部(20)頂端與沉孔部(11)頂面間存有間隙,該間隙連通外部大氣環境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機油口蓋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30)外形呈圖釘狀,所述擋位部(31)構成圖釘狀閥桿(30)的蓋帽端,所述擋位部(32)與閥殼部(20)上端面間形成單向密封的面抵靠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機油口蓋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40)為彈簧,擋位臺(32)為彈簧墊且其用于與彈性部(40)配合的一端面內凹設置有適配彈性部(40)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耘,
申請(專利權)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