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種能夠促進電動機溫度下降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具備電動機冷卻促進單元(102),該電動機冷卻促進單元(102)在第二電動發電機(MG2)的溫度TMG超過預先設定的規定溫度temp1的情況下,且在越野行駛模式成立的情況下或為了進行越野行駛而將副變速器(36)切換成低速用變速檔的情況下,通過自動變速器(26)的制動器(B1、B2)(離合器裝置)將第二電動發電機(MG2)與車輪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使第二電動發電機(MG2)旋轉。與未使第二電動發電機(MG2)旋轉的情況相比,為了對第二電動發電機(MG2)進行冷卻而從冷卻裝置(60)供給的潤滑油向更大范圍供給,第二電動發電機的冷卻效果提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備電動機和設置在該電動機與車輪之間的離合器裝置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促進電動機的溫度下降的技術。
技術介紹
已知有一種車輛用控制裝置,其具備設置為能夠向車輪進行動力傳遞的電動機和能夠將所述車輪與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及連接的離合器裝置,在電動機的溫度超過預先設定的規定溫度時,通過上述離合器裝置將車輪與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例如專利文獻I及2記載的正是這種情況。根據這種車輛用控制裝置,能夠抑制電動機的溫度上升。另外,在專利文獻3中記載了一種車輛用控制裝置,其具備電動機和包括上述離合器裝置而構成的自動變速器,在電動機與車輪以能夠進行動力傳遞的方式連接的狀態下,在電動機輸出時該電動機的溫度高的情況下,在通過離合器裝置將電動機與車輪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連接的狀態下,自動變速器的變速比增大而使電動機的旋轉上升。由此,與低轉速高輸出時相比,電動機高轉速低輸出時發熱量減少,因此能夠減少該電動機的發熱量而不會限制電動機的輸出。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282886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3-220856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4-028279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專利文獻I及2的車輛用控制裝置中,存在以下問題由于電動機包含層疊鋼板的集合體而構成,因此熱容量大,一旦上升的電動機的溫度難以下降,因此從電動機與車輪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被切斷到該電動機的溫度充分下降為止花費時間。另外,在上述專利文獻3的車輛用控制裝置中,電動機與車輪處于能夠動力傳遞地連接的狀態,電動機為輸出中且車輛為行駛中的情況下,能得到電動機的發熱量減少的效果,例如在電動機與車輪的動力傳遞切斷時、車輛停止時、或電動機未輸出時,存在無法得到上述效果的問題。本專利技術以上述的情況為背景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促進電動機的溫度下降的車輛用控制裝置。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用于實現上述目的的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的主旨在于,(a)—種車輛用控制裝置,具備電動機,以能夠向車輪進行動力傳遞的方式設置;以及離合器裝置,能夠切斷及連接該車輪與該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其中,(b)在所述電動機的溫度超過預先設定的規定溫度的情況下,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該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使該電動機旋轉。另外,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的主旨在于,以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為基礎,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利用作為車輛的驅動力源而設置的發動機來使該電動機旋轉。另外,本專利技術第三方面的主旨在于,以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為基礎,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利用另一電動機來使該電動機旋轉。另外,本專利技術第四方面的主旨在于,以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為基礎,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向該電動機自身供給驅動電流,由此使該電動機旋轉。另外,本專利技術第五方面的主旨在于,以本專利技術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為基礎,具備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具有從所述電動機的內周側向該電動機供給潤滑油的潤滑油供給油路,從該潤滑油供給油路供給的潤滑油因由該電動機的轉子進行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而向外周側飛濺,由此對該電動機進行冷卻。另外,本專利技術第六方面的主旨在于,以本專利技術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為基礎,具備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為了冷卻所述電動機而從該電動機的外側向該電動機施以潤滑油。另外,本專利技術第七方面的主旨在于,以本專利技術第五或第六方面為基礎,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而使該電動機旋轉時,與該動力傳遞路徑被切斷之前相比,增加從所述冷卻裝置向該電動機供給的潤滑油量。另外,本專利技術第八方面的主旨在于,以本專利技術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為基礎,Ca)所述離合器裝置基于電氣指令而動作,(b)在所述電動機的溫度超過所述規定溫度的情況下,輸出所述電氣指令而使所述離合器裝置動作,由此將所述車輪與該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另外,本專利技術第九方面的主旨在于,以本專利技術第一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為基礎,Ca)所述離合器裝置響應車輛的駕駛員進行的離合器切換操作而動作,(b)所述車輛用控制裝置具備第一顯示裝置,在所述電動機的溫度超過所述規定溫度的情況下,該第一顯示裝置對車輛的駕駛員進行引導,以進行用于通過該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該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的規定的離合器切換操作。另外,本專利技術第十方面的主旨在于,以本專利技術第一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為基礎,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而使該電動機旋轉時,所述電動機的溫度越高,則使該電動機的旋轉速度越高。另外,本專利技術第十一方面的主旨在于,以本專利技術第一至第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為基礎,在所述電動機的溫度超過所述規定溫度的情況下、且越野行駛模式成立的情況下或越野行駛用的低速用變速檔成立的情況下,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該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使該電動機旋轉。另外,本專利技術第十二方面的主旨在于,以本專利技術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為基礎,具備第二顯示裝置,該第二顯示裝置將所述電動機的溫度處于所述規定溫度以下這一情況告知車輛的駕駛員。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在電動機的溫度超過規定溫度的情況下,通過離合器裝置將車輪與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使上述電動機旋轉,因此,與電動機不旋轉的情況相比,為了對電動機進行冷卻而供給的潤滑油更多地或向更大范圍地供給,電動機的冷卻效果提高,因此能夠促進電動機的溫度下降。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的車輛用控制裝置,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使用作為車輛的驅動力源而設置的發動機來使該電動機旋轉,因此,電動機以無負載狀態旋轉,因而來自該電動機的發熱量受到抑制,因此能夠進一步促進電動機的溫度下降。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三方面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使用另一電動機使該電動機旋轉,因此,電動機以無負載狀態旋轉,因而來自該電動機的發熱量受到抑制,因此能夠進一步促進電動機的溫度下降。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四方面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向該電動機自身供給驅動電流而使該電動機旋轉,因此,與不使電動機旋轉的情況相比,為了對電動機進行冷卻而供給的潤滑油更多地或向更大范圍地供給,電動機的冷卻效果提高,因此能夠促進電動機的溫度下降。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五方面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具備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具有從所述電動機的內周側向該電動機供給潤滑油的潤滑油供給油路,從該潤滑油供給油路供給的潤滑油因由上述電動機的轉子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而向外周側飛溉,由此冷卻該電動機,因此,通過使電動機旋轉,從該電動機的轉子向外周側飛濺例如向電動機的定子等供給的潤滑油量增加,因此電動機的冷卻性能提高。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第六方面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具備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為了冷卻所述電動機而從該電動機的外側向該電動機施以潤滑油,因此,通過使電動機旋轉,使該電動機中施有潤滑油的部位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1.一種車輛用控制裝置,具備:電動機,以能夠向車輪進行動力傳遞的方式設置;以及離合器裝置,能夠切斷及連接該車輪與該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 所述車輛用控制裝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電動機的溫度超過預先設定的規定溫度的情況下,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該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使該電動機旋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利用作為車輛的驅動力源而設 置的發動機來使該電動機旋轉。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利用另一電動機來使該電動機旋轉。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的動力傳遞路徑切斷后,向該電動機自身供給驅動電流,由此使該電動機旋轉。5.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備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具有從所述電動機的內周側向該電動機供給潤滑油的潤滑油供給油路,從該潤滑油供給油路供給的潤滑油因由該電動機的轉子進行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而向外周側飛濺,由此對該電動機進行冷卻。6.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備冷卻裝置,該冷卻裝置為了冷卻所述電動機而從該電動機的外側向該電動機施以潤滑油。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車輛用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過所述離合器裝置將所述車輪與所述電動機之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松原亨,田端淳,多賀豐,上野康志,峰川秀人,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