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散熱器,該散熱器包括一上殼體、一下殼體及一工作流體,上殼體包含一頂板,頂板相對兩側延伸有兩側板,并在兩側板之間形成相對的兩開口;下殼體包含一底板,底板相對兩側延伸有兩延伸板,并在兩延伸板之間形成相對的兩切口,兩側板對應兩切口組接,兩延伸板對應兩開口組接,而使上殼體及下殼體組接成一盒體并且內部具有一容腔;工作流體填充于容腔。借此,使上殼體和下殼體組接成的盒體具有方便組裝及結構穩定的優點。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通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共同形成多個熱交換流道,以使工作流體流通于各熱交換流道,進而增加工作流體的流動效率,提升散熱器的散熱功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關于ー種散熱裝置,尤指ー種散熱器。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進步,產品追求輕型化的趨勢成為目前市場上共同的目標,特別是在電子產品或燈具上,同時隨著電子產品或燈具輕型化的影響下,其運作時所產生的熱量大幅提升也不可避免,為了避免所產生的熱量產生溫升效應而影響電子產品或燈具的運作,適當的散熱作用開始受到重視,因此直接將散熱器設置在電子產品或燈具上,成為現今相當普遍的一種技術手段。傳統的散熱器,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號為M320063號的熱交換結構及具有熱交換結構的散熱裝置中,其以ー盒體為主體,盒體內具有腔體,且利用一循環管連通腔體,再將水填充于腔體及循環管,使散熱器具有回路式的冷卻系統,達到大幅降低電子產品或燈具的運作溫度。然而,上述散熱器的盒體由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所組接而成,上殼體、下殼體分別為ー塊體并自塊體中央凹設一容槽,兩個容槽對接以形成腔體,此上殼體及下殼體的組接利用兩者之間的間隙焊接,因此如何提高上殼體及下殼體的焊接面積與簡化熱交換結構的制程,以增加盒體強度和換熱效率,也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追求的目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散熱器,其利用上殼體具有頂板及自頂板相對兩側延伸兩側板的結構,及下殼體具有底板及自底板相對兩側延伸兩延伸板的結構,使上殼體和下殼體組接成的盒體具有方便組裝及結構穩定的優點。本技術提供一種散熱器,包括ー上殼體,包含ー頂板,該頂板相對兩側延伸有兩側板,并在兩側板之間形成相対的兩開ロ ;ー下殼體,包含一底板,該底板相對兩側延伸有兩延伸板,并在兩延伸板之間形成相對的兩切ロ,所述的兩側板對應兩切ロ組接,所述的兩延伸板對應兩開ロ組接,使該上殼體及該下殼體組接成一盒體且內部具有一腔室;以及一工作流體,填充于該腔室。優選的,該頂板對應各開ロ形成相對的兩U型端緣,各延伸板對應各U型端緣以焊接方式相互連接。優選的,該底板對應各切ロ形成相對的兩U型邊緣,各側板對應各U型邊緣以焊接方式相互連接。優選的,該頂板朝接近該底板方向延伸有多個第一凸肋,相鄰的兩第一凸肋之間形成有一第一流道,該底板朝接近該頂板方向延伸有多個第二凸肋,相鄰的兩第二凸肋之間形成有一第二流道,各第一流道和各第二流道呈交叉方式對疊。優選的,本技術還包括一焊料,該焊料夾置在各第一凸肋及各第二凸肋之間。優選的,該頂板朝接近該底板方向延伸有多個第一凸肋,相鄰兩第一凸肋之間形成有一第一流道。優選的,該底板朝接近該頂板方向延伸有多個第二凸肋,相鄰的兩第二凸肋之間形成有一第二流道。優選的,該頂板具有遠離該下殼體的ー受熱面,該上殼體朝遠離該受熱面方向延伸有多個鰭片。優選的,本技術提供還包括ー循環管,該循環管內具有一容腔,該循環管的兩端分別連通該盒體,使該容腔和該腔室相互連通。本技術提供的散熱器優選的還包括多個散熱鰭片,各散熱鰭片連接于該循環管。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第一、上殼體具有頂板及自頂板相對兩側延伸兩側板的結構,及下殼體具有底板及自底板相對兩側延伸兩延伸板的結構,使上殼體和下殼體對接的面積増大,進而增加上殼體及下殼體的焊接面積,使組裝后的盒體具有方便組裝及結構穩定的優點。第二、頂板朝接近底板方向延伸有多個第一凸肋,相鄰的兩第一凸肋之間形成有第一流道;底板朝接近頂板方向延伸有多個第二凸肋,相鄰的兩第二凸肋之間形成有第二流道,各第一流道和各第二流道呈交叉方式對疊,使各第一流道和各第二流道共同形成多個熱交換流道,以讓工作流體流通于各熱交換流道,進而增加工作流體的流動效率,提升散熱器的散熱功率。第三、本技術提供的散熱器還包括焊料,焊料夾置在各第一凸肋及各第二凸肋之間,使后續對盒體進行加熱過程時,焊料會受熱熔接各第一凸肋及各第二凸肋,讓各第一凸肋及各第二凸肋彼此結合,進而補強盒體的結構,達到加強盒體的結構穩固度。第四、本技術提供的散熱器還包括循環管及散熱鰭片,循環管內具有容腔,循環管的兩端分別連通盒體,從而使容腔和腔室相互連通;各散熱鰭片連接于循環管,使工作流體流通于容腔和腔室,并在容腔和腔室內部抽真空,讓工作流體受壓カ牽引而自行流動于容腔和腔室,使散熱器通過工作流體、盒體、循環管及散熱鰭片共同散熱,使本技術的散熱器具有極佳地散熱效率。第五、頂板具有遠離下殼體的受熱面,上殼體朝遠離受熱面方向延伸有多個鰭片,使盒體累積的熱量,除了導熱至工作流體外,也可通過鰭片發散自外界環境,進而讓盒體同時具有導熱及散熱功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提出的散熱器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技術提出的散熱器的立體組合圖。圖3是本技術提出的散熱器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本技術提出的散熱器又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本技術提出的散熱器又一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提出的散熱器再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中:10…散熱器I…上殼體11…頂板111…第一凸肋112…第一流道12…側板13 …開ロ14…U型端緣15…鰭片2…下殼體21 底板211…第二凸肋212…第二流道22…延伸板23…切ロ24…U型邊緣25…受熱面3…工作流體4…盒體4ト 腔室5…循環管51…容腔6…散熱鰭片7…焊料8…填充頭100…發熱組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術井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1和圖2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散熱器,此散熱器10主要包括一上殼體1、一下殼體2及一工作流體3。上殼體I包含一頂板11,頂板11相對兩側延伸有兩側板12,并在兩側板12之間形成相対的兩開ロ 13;詳細說明如下,上殼體I呈ーn字型塊體,頂板11對應各開ロ 13形成相對的兩U型端緣14。下殼體2包含一底板21,底板21相對兩側延伸有兩延伸板22,并在兩延伸板22之間形成相對的兩切ロ 23,兩側板12對應兩切ロ 23組接,兩延伸板22對應兩開ロ 13組接,而使上殼體I及下殼體2組接成ー盒體4并且內部具有一腔室41 ;詳細說明如下,下殼體2分別呈ー n字型塊體,從而使盒體4呈一矩形體,且底板21對應各切ロ 23形成相對的兩U型邊緣24 ;另外,各延伸板22對應各U型端緣14以焊接方式相互連接,各側板12對應各U型邊緣24以焊接方式相互連接;再者,頂板11具有遠離下殼體2的一受熱面25。工作流體3填充于腔室41,此工作流體3為水或冷媒。本技術提供的散熱器10還包括一循環管5,循環管5內具有一容腔51,循環管5的兩端分別連通盒體4,從而使容腔51和腔室41相互連通。本技術提供的散熱器10還包括多個散熱鰭片6,各散熱鰭片6連接于循環管5。另外,盒體4上設有連通腔室41的一填充頭8,對填充頭8抽真空,再將工作流體3灌入腔室41及容腔51中,使工作流體3容置于腔室41及容腔51內。本技術提供的散熱器10的組合,其利用上殼體I包含頂板11,頂板11相對兩側延伸有側板12,并在各側板12之間形成相對的開ロ 13 ;下殼體2包含底板21,底板21相對兩側延伸有延伸板22,并在各延伸板22之間形成相対的切ロ 23,各側板12對應各切ロ23組接,各延伸板22對應各開ロ 13組接,而使上殼體I及下殼體2組接成盒體4并內部具有腔室41 ;工作流體3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殼體,包含一頂板,該頂板相對兩側延伸有兩側板,并在兩側板之間形成相對的兩開口;一下殼體,包含一底板,該底板相對兩側延伸有兩延伸板,并在兩延伸板之間形成相對的兩切口,所述的兩側板對應兩切口組接,所述的兩延伸板對應兩開口組接,使該上殼體及該下殼體組接成一盒體且內部具有一腔室;以及一工作流體,填充于該腔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散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上殼體,包含ー頂板,該頂板相對兩側延伸有兩側板,并在兩側板之間形成相對的兩開ロ ; ー下殼體,包含一底板,該底板相對兩側延伸有兩延伸板,并在兩延伸板之間形成相對的兩切ロ,所述的兩側板對應兩切ロ組接,所述的兩延伸板對應兩開ロ組接,使該上殼體及該下殼體組接成一盒體且內部具有一腔室;以及 一工作流體,填充于該腔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頂板對應各開ロ形成相對的兩U型端緣,各延伸板對應各U型端緣以焊接方式相互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其特征在干,該底板對應各切ロ形成相對的兩U型邊緣,各側板對應各U型邊緣以焊接方式相互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其特征在于,該頂板朝接近該底板方向延伸有多個第一凸肋,相鄰的兩第一凸肋之間形成有一第一流道,該底板朝接近該頂板方向延伸有多個第二凸肋,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連拓邦,王弋青,
申請(專利權)人:冠昊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