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軌道車輛輪軸熱裝工藝方法,包括選配裝在同一根車軸上的兩個車輪踏面直徑及車輪內孔直徑,確認與車軸相配合的過盈量,擦洗車輪表面-自然干燥后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放入恒溫箱-設定溫度220°-240°、恒溫時間2.5-3.5小時-加熱,此時將車軸依次放在工裝架上-時間達到2.5-3.5小時后開箱-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依次裝配同時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直至合格-冷卻1-2小時后再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冷卻24小時后作止推試驗,試驗載荷值為840-1100千牛-繼續檢查電阻值及探傷檢查。本發明專利技術表面接觸應力為零,探傷100%合格,使用壽命大幅度提高,返修率及廢品率為零;輪位差可以穩定在0.3毫米之內,可以完全杜絕組裝誤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輪軸裝配工藝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軌道車輛輪 軸熱裝工藝方法。技術背景傳統的車輛輪軸壓裝是選配兩個車輪內孔及對應的車軸兩側輪 座直徑,確認過盈量;然后將車輪事先套在車軸的兩側,運到設備的 專用臺架上;啟動設備依次壓裝左右兩個車輪,事先調整好活塞的運 行速度每分鐘運行120——160毫米左右,壓裝過程中,觀察位移與 載荷的合成曲線形狀,目測觀察到位后,瞬間按下停止電鈕,使活塞 退回,因為公差只有0.5-1毫米,所以要求操作者必須在0.1秒時間 內作出反應;檢測內側距、輪位差及判定位移與載荷的合成曲線形狀, 如果有一項不符合要求,就要將車輪退下,重新選配壓裝;如果合格, 則交付下工序,檢查電阻值及探傷檢查。這種傳統的壓裝方法壓裝時 的最小負荷是680KN,最大可達1110KN,車輪內孔與車軸輪座處的 最小過盈量為0.17毫米。壓裝過程中,金屬之間勢必產生劇烈摩擦, 產生較大的接觸應力,導致金屬表面纖維有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戧 軸。這個破壞在后續的超聲波探傷檢測時其波形顯示非常明顯,有 10%左右波形顯示不合格。即使超聲波探傷檢測合格,也必定會在檢修過程中減少車軸的使用壽命;另外,此壓裝工藝方法由于種種主客 觀原因,返修率一般在8%左右,報廢率一般在1.5%左右,出現一起, 則直接經濟損失就會近萬元,尤其是壓裝帶有齒輪箱的動車輪對,如 果出現一起報廢現象,則不僅有直接經濟損失,因為再次拆卸造成的 工期延誤最少為40天,最多會延誤幾個月;還有由于要求操作者大 腦的反應速度極快,而每年的產量達到8000-10000件,時有失誤的 概率;同時此壓裝工藝無法達到精確的組裝精度,輪位差0.5毫米是 極限精度,不可能再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使車軸使用壽命延長,返 修率及廢品率為零,對操作者的大腦反應速度要求不嚴,輪位差可以 穩定的達到0. 3毫米之內,可以完全杜絕組裝誤差的軌道車輛輪軸熱 裝工藝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軌道車輛輪軸熱裝工藝方 法,包括選配裝在同一根車軸上的兩個車輪踏面直徑及車輪內孔直 徑,確認與車軸相配合的過盈量,其特征在于擦洗車輪表面一一自 然干燥后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放入恒溫箱——設定溫度220° —240 ° 、恒溫時間2.5—3.5小時——加熱,此時將車軸依次放在工裝架上 ——時間達到2.5_3.5小時后開箱——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依次裝 配同時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直至合格——冷卻l一2小時后再檢測輪 位差及內側距——冷卻24小時后作止推試驗,試驗載荷值為840— 1100千牛——繼續檢査電阻值及探傷檢查。本專利技術組裝時,由于加熱,過盈配合變成了間隙配合,金屬表面接觸應力為零,探傷100%合格,使用壽命大幅度提高,返修率及廢品率為零;對操作者的大腦反映速度要求不嚴,幾千件的生產過程,沒有操作失誤的記錄;輪位差可以穩定的達到0.3毫米之內,可以完全杜絕組裝誤差。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選配兩個車輪踏面直徑及車輪內孔直徑,確認與車軸相配合的過 盈量,同一根軸兩個車輪踏面直徑之差等于0.4毫米,車輪內孔直徑 的過盈量為0.22毫米,車輪與車軸相配合的過盈量是車輪內孔直徑 的1.0%。,擦洗車輪表面——自然干燥后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放入恒 溫箱——設定溫度230。、恒溫時間3小時——加熱,此時將車軸依 次放在工裝架上——時間達到3小時后開箱——按車軸上車輪的順 序依次裝配同時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直至合格——冷卻1.5小時后再 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冷卻24小時后作止推試驗,試驗載荷值為 950千牛——繼續檢査電阻值及探傷檢查。 實施例2選配兩個車輪踏面直徑及車輪內孔直徑,確認與車軸相配合的過 盈量,同一根軸兩個車輪踏面直徑之差等于0.3毫米,車輪內孔直徑 的過盈量為0.19毫米,車輪與車軸相配合的過盈量是車輪內孔直徑 的0.8%。,擦洗車輪表面——自然干燥后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放入恒 溫箱——設定溫度220。、恒溫時間2.5小時~~~加熱,此時將車軸依次放在工裝架上——時間達到2.5小時后開箱——按車軸上車輪的 順序依次裝配同時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直至合格一一冷卻1小時后 再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冷卻24小時后作止推試驗,試驗載荷值 為840千牛——繼續檢查電阻值及探傷檢查。 實施例3選配兩個車輪踏面直徑及車輪內孔直徑,確認與車軸相配合的過 盈量,同一根軸兩個車輪踏面直徑之差等于0.5毫米,車輪內孔直徑 的過盈量為0.25毫米,車輪與車軸相配合的過盈量是車輪內孔直徑 的1.2%。,擦洗車輪表面——自然干燥后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放入恒 溫箱——設定溫度240° 、恒溫時間3.5小時——加熱,此時將車軸 依次放在工裝架上——時間達到3.5小時后開箱——按車軸上車輪的 順序依次裝配同時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直至合格——冷卻2小時后 再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冷卻24小時后作止推試驗,試驗載荷值 為1100千牛——繼續檢査電阻值及探傷檢査。權利要求1. 一種,包括選配裝在同一根車軸上的兩個車輪踏面直徑及車輪內孔直徑,確認與車軸相配合的過盈量,其特征在于擦洗車輪表面——自然干燥后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放入恒溫箱——設定溫度220°-240°、恒溫時間2.5-3.5小時——加熱,此時將車軸依次放在工裝架上——時間達到2.5-3.5小時后開箱——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依次裝配同時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直至合格——冷卻1-2小時后再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冷卻24小時后作止推試驗,試驗載荷值為840-1100千牛——繼續檢查電阻值及探傷檢查。全文摘要一種,包括選配裝在同一根車軸上的兩個車輪踏面直徑及車輪內孔直徑,確認與車軸相配合的過盈量,擦洗車輪表面—自然干燥后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放入恒溫箱—設定溫度220°-240°、恒溫時間2.5-3.5小時—加熱,此時將車軸依次放在工裝架上—時間達到2.5-3.5小時后開箱—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依次裝配同時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直至合格—冷卻1-2小時后再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冷卻24小時后作止推試驗,試驗載荷值為840-1100千牛—繼續檢查電阻值及探傷檢查。本專利技術表面接觸應力為零,探傷100%合格,使用壽命大幅度提高,返修率及廢品率為零;輪位差可以穩定在0.3毫米之內,可以完全杜絕組裝誤差。文檔編號B23P11/02GK101259577SQ20081005062公開日2008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16日專利技術者劉曉巖 申請人: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軌道車輛輪軸熱裝工藝方法,包括選配裝在同一根車軸上的兩個車輪踏面直徑及車輪內孔直徑,確認與車軸相配合的過盈量,其特征在于:擦洗車輪表面-自然干燥后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放入恒溫箱-設定溫度220°-240°、恒溫時間2.5-3.5小時-加熱,此時將車軸依次放在工裝架上-時間達到2.5-3.5小時后開箱-按車軸上車輪的順序依次裝配同時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直至合格-冷卻1-2小時后再檢測輪位差及內側距-冷卻24小時后作止推試驗,試驗載荷值為840-1100千牛-繼續檢查電阻值及探傷檢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曉巖,
申請(專利權)人: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2[中國|長春]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