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MEMS硅晶圓片劃片切割和結構釋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MEMS硅晶圓片背面貼UV膜;根據硅晶圓片厚度,設置硅晶圓片的第一次劃片的厚度或劃片刀的刀高;第一次劃片的厚度為硅晶圓片厚度的40~55%;設置第二次劃片的厚度為所述硅晶圓片的殘留硅厚度(全劃透)或刀高為最后需要保留的殘留硅厚度加UV膜厚度(半劃透);劃片完成后,消除UV膜粘性的80%~90%;在UV膜上拾取芯片或取下整張硅晶圓片放在設有濾孔的托盤內;再將托盤放入去膠液中去膠;脫液和脫水;結構釋放。采用兩次劃片工藝,解決了厚大芯片的蹦邊,硅屑沾污,劃片導致芯片內應力大的問題;同時,采用了設計的專用托盤,解決了MEMS硅晶圓片的劃片和結構釋放之間先后順序的矛盾。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MEMS娃晶圓片劃片切割和結構釋放方法,屬于微機電系統微細加工和晶圓劃片和切割方法。
技術介紹
微機電系統(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是一種基于微電子技術和微加工技術的一種高科技領域。MEMS技術可將機械構件、驅動部件、電控系統、數字處理系統等集成為一個整體的微型單元。MEMS器件具有微小、智能、可執行、可集成、工藝兼容性好、成本低等諸多優點。MEMS技術的發展開辟了一個全新的
和產業,采用MEMS技術制作的微傳感器、微執行器、微型構件、微機械光學器件、真空微電子器件、電力電子器件等在航空、航天、汽車、生物醫學、環境監控、軍事,物聯網以及其他領域中都有著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在MEMS器件的制造工藝中,很多復雜的三維或支撐結構都采用犧牲層釋放工藝。即在形成微機械結構的空腔或可活動的微結構過程中,先在下層薄膜上用結構材料淀積所需的各種特殊結構件,再用刻蝕劑或蝕刻工藝氣體將此層薄膜蝕刻掉,但不損傷微結構件,然后得到上層薄膜結構(空腔或微結構件)。由于被去掉的下層薄膜只起分離層作用,故稱其為犧牲層(Sacrificial Layer)。常用的犧牲層材料有氧化娃、多晶娃、聚酰亞胺(Polyimide)等。利用犧牲層可制造出多種活動的微結構,如微型橋、懸臂梁、移動部件和質量塊等。所以,MEMS器件制作完成后,MEMS結構釋放(Release)是MEMS器件制造工藝中關鍵的一道工序。MEMS晶圓需要在完成前道各種制造工序后進行切割劃片,把圓片切割成單個的芯片(Die),然后進行測試封裝。結構釋放可以選擇在劃片之前進行,也可以選擇在劃片之后進行。但是,由于晶圓的芯片具有MEMS結構,所以在劃片和結構釋放的先后順序上,二者存在矛盾,如果處理不好,會導致MEMS芯片損壞或全報廢。硅晶圓片劃片和MEMS結構釋放先后順序的沖突問題:1)如果MEMS圓片先劃片,那么不利于后面進行結構釋放;2)如果MEMS圓片先進行結構釋放,那么不利于后面進行劃片操作。原因在于:1)如果先劃片,圓片分離為單個的Die,單個Die在后面清洗,去膠,結構釋放過程中,需要進行反復的拾取,在拾取過程中,很容易損壞芯片的ASIC(Applicati0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電路和MEMS結構;或靜電防護不到位,ASIC芯片電路被靜電放電擊穿失效。2)如果先進行結構釋放,傳統的劃片有沖水和清洗工藝,會導致MEMS結構破裂、橋損、甚至MEMS結構整體從ASIC電路上剝離;且劃片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硅屑沾污MEMS結構,導致MEMS結構無法進行正常的工作。如果是大芯片或晶圓沒有經過一定的減薄處理,劃片過程中很容易導致芯片崩邊,裂紋,硅屑等異常。且上述工藝在劃片過程中,對于厚大芯片容易產生的蹦邊,硅屑沾污,劃片導致芯片內應力大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MEMS硅晶圓片劃片切割和結構釋放方法,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劃片工藝對于較厚的大芯片容易產生的蹦邊,硅屑沾污,劃片導致芯片內應力大的缺陷問題;另外由于晶圓的芯片具有MEMS結構,所以在劃片和結構釋放的先后順序上,二者存在矛盾的缺陷。本專利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MEMS硅晶圓片劃片切割和結構釋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貼UV膜,在MEMS硅晶圓片背面貼UV膜;步驟2:第一次劃片,將貼UV膜的硅晶圓片正面朝上放置在劃片機的劃片臺上,根據硅晶圓片厚度,設置硅晶圓片的第一次劃片的厚度或劃片刀的刀高;第一次劃片的厚度為硅晶圓片厚度的40%至55% ;設置劃片刀的進刀速度小于10毫米/秒;設置硅晶圓片的劃片參數,對硅晶圓片進行對位操作,進行第一次劃片;步驟3:第二次劃片,全劃透時,設置第二次劃片的厚度為所述硅晶圓片厚度或劃片刀的刀高為UV膜厚度;半劃透時,設置第二次劃片的刀高為所述硅晶圓片需要保留的殘留硅厚度加UV膜厚度,進行第二次劃片;步驟4:劃片后,對硅晶圓片進行劃片后的清洗和甩干。步驟5:消除UV粘性,對劃片后的硅晶圓片的背面的UV膜進行照射2 10分鐘,消除UV膜粘性的80% 90% ;步驟6:濕法去膠,對半劃片處理的硅晶圓片,揭下硅晶圓片背面的UV膜后,放置在設有濾孔的托盤內;對全劃透處理的硅晶圓片,在UV膜上拾取芯片放在設有濾孔的十字架內;再將托盤放入去膠液中去膠;步驟7:脫液和脫水,將放置硅晶圓片或芯片的托盤浸入異丙醇(IPA)溶液中脫液和脫水;步驟8:結構釋放,將放置硅晶圓片或芯片的托盤放在結構釋放設備的工藝腔體(Chamber)中,進行結構釋放。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兩次劃片工藝,第一次劃圓片總厚度的45 55%或40 45%,第二次劃透或者殘留的一小部分硅厚度(在后期可以輕壓滾裂開的厚度)解決了厚大芯片的蹦邊,硅屑沾污,劃片導致芯片內應力大的問題,且由于采用了設有濾孔的托盤可以實現去膠、清洗、結構釋放在同一托盤中進行,多硅晶圓片和多芯片可同時進行結構釋放,作業效率聞;成本低;不反復拾取芯片,良率聞,降低了成本,提聞了生廣效率,更提聞了產品的良率,解決了劃片和結構釋放的先后順序上二者之間的矛盾,會導致MEMS芯片損壞或全報廢問題。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專利技術還可做如下改進。進一步,還包括步驟9:對半劃片處理的娃晶圓片,在結構釋放后,對娃晶圓片的每個芯片進行電學測試;步驟10:測試結束后,對于半劃片處理的硅晶圓片進行背面第二次貼膜,在按照劃片痕跡X或Y方向用手從硅晶圓片背面貼膜處把硅晶圓片頂裂開,從背面用塑料滾輪輕滾,確保所有的芯片完全分開;步驟11:對步驟10處理后的硅晶圓片進行擴晶處理,使得芯片向四周擴散開。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對半劃片處理的硅晶圓片,可以在結構釋放后,經過第二次貼膜和擴晶處理使得芯片散開,利于后面芯片的拾取。進一步,所述步驟11得到擴散開的芯片,每個芯片之間的間距大于120pm。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圓片結構釋放后,進行擴晶工藝,使每個芯片在UV膜或藍膜之間相對引申間距大于120 u m,便于去除UV膜粘性后的芯片拾取。進一步,包括步驟12,在拾取芯片前,對第二次貼膜的UV膜進行照射2 10分鐘,然后進行芯片的篩選拾取,放置在設有濾孔的托盤內。對放置在設有濾孔的托盤內芯片進行取用時,使用真空吸筆,吸住芯片背面,把芯片從濾孔向上頂出,再用另一支真空吸筆吸取芯片。進一步,所述托盤上設置有放置芯片的格子和放置硅晶圓片的十字架;所述托盤底部通過十字架隔開形成多個格子,每個所述格子內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用來放置芯片的橫梁;所述濾孔設置在所述橫梁之間的托盤本體上。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該托盤,芯片或硅晶圓片可以實現去膠,清洗,釋放一體進行。托盤用石英材料制成,可用做芯片的存儲。由于工藝中采用了該托盤,解決了劃片和MEMS芯片去膠,清洗和結構釋放先后之間的矛盾問題,并且防止半劃透的硅晶圓片在劃片后揭膜、去膠、清洗和結構釋放過程中裂開的問題。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MEMS硅晶圓片劃片切割和結構釋放方法中使用的托盤,包括托盤本體,所述托盤本體底部上設置有濾孔,所述托盤本體底部通過十字架隔開形成多個格子,所述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MEMS硅晶圓片劃片切割和結構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貼UV膜,在MEMS硅晶圓片背面貼UV膜;對硅晶圓片正面進行涂膠保護;步驟2:第一次劃片,將貼UV膜的硅晶圓片正面朝上放置在劃片機的劃片臺上,根據硅晶圓片厚度,設置硅晶圓片的第一次劃片的厚度或劃片刀的刀高;第一次劃片的厚度為硅晶圓片厚度的40~55%;設置劃片刀的進刀速度小于10毫米/秒;設置硅晶圓片的劃片切割參數,對硅晶圓片進行對位操作,進行第一次劃片;步驟3:第二次劃片,全劃透時,設置第二次劃片的厚度為所述硅晶圓片厚度或劃片刀的刀高為UV膜厚度;半劃透時,設置第二次劃片的刀高為所述硅晶圓片需要保留的殘留硅厚度加UV膜厚度,進行第二次劃片;步驟4:劃片后,對硅晶圓片進行劃片后的清洗和甩干;步驟5:消除UV粘性,對劃片后的硅晶圓片的背面粘貼的UV膜進行照射2~10分鐘,消除UV膜粘性的80%~90%;步驟6:濕法去膠,對半劃透的硅晶圓片,揭下硅晶圓片背面的UV膜后,放置在設有濾孔的托盤內;對全劃透的硅晶圓片,在UV膜上拾取芯片放在設有濾孔的托盤格子內;再將托盤放入去膠液中去膠;步驟7:去膠后,脫液和脫水,將放置硅晶圓片或芯片的托盤浸入異丙醇(IPA)溶液中脫液和脫水;步驟8:結構釋放,將放置硅晶圓片或芯片的托盤放在結構釋放設備的工藝腔體中,進行結構釋放。...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MEMS硅晶圓片劃片切割和結構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貼UV膜,在MEMS硅晶圓片背面貼UV膜;對硅晶圓片正面進行涂膠保護; 步驟2:第一次劃片,將貼UV膜的硅晶圓片正面朝上放置在劃片機的劃片臺上,根據硅晶圓片厚度,設置硅晶圓片的第一次劃片的厚度或劃片刀的刀高;第一次劃片的厚度為硅晶圓片厚度的40 55% ;設置劃片刀的進刀速度小于10毫米/秒;設置硅晶圓片的劃片切割參數,對硅晶圓片進行對位操作,進行第一次劃片; 步驟3:第二次劃片,全劃透時,設置第二次劃片的厚度為所述硅晶圓片厚度或劃片刀的刀高為UV膜厚度;半劃透時,設置第二次劃片的刀高為所述硅晶圓片需要保留的殘留硅厚度加UV膜厚度,進行第二次劃片; 步驟4:劃片后,對硅晶圓片進行劃片后的清洗和甩干; 步驟5:消除UV粘性,對劃片后的硅晶圓片的背面粘貼的UV膜進行照射2 10分鐘,消除UV膜粘性的80% 90% ; 步驟6:濕法去膠,對半劃透的硅晶圓片,揭下硅晶圓片背面的UV膜后,放置在設有濾孔的托盤內;對全劃透的硅晶圓片,在UV膜上拾取芯片放在設有濾孔的托盤格子內;再將托盤放入去膠液中去膠; 步驟7:去膠后,脫液和脫水,將放置硅晶圓片或芯片的托盤浸入異丙醇(IPA)溶液中脫液和脫水; 步驟8:結構釋放,將放置硅晶圓片或芯片的托盤放在結構釋放設備的工藝腔體中,進行結構釋放。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一種MEMS硅晶圓片劃片切割和結構釋放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9:對半劃片處理的硅晶圓片,在結構釋放后,對硅晶圓片的每個芯片進行電學測試; 步驟10:測試結束后,對于半劃片處理的硅晶圓片進行背面第二次貼膜,再按照劃片痕跡X或Y方向用手從硅晶圓片背面貼膜處把硅晶圓片頂裂開,從背面用塑料滾輪輕滾,確保所有的芯片完全分開; 步驟11:對步驟10處理后的硅晶圓片進行擴晶處理,使芯片向四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甘先鋒,楊水長,王宏臣,孫瑞山,
申請(專利權)人:煙臺睿創微納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