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以偏高嶺土和磷酸二氫鋁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制備人造石的方法。該方法將MgO與波美度為25.0~32.0°Bé的MgCl2溶液按1.0∶0.8~1.0∶1.2比例配制成氯氧鎂水泥漿料;將1.0%~15.0%偏高嶺土和1.0%~10.0%磷酸二氫鋁作為復合改性劑摻入到氯氧鎂水泥漿料中制備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漿料。按重量百分比計,將0.1%~80.0%大理石廢石粉或花崗巖廢石粉骨料與99.9%~20.0%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漿料混合攪拌均勻后,注模成型制備得到氯氧鎂基人造石,其抗折強度軟化系數在0.88以上,具有高的耐水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氯氧鎂水泥基人造石,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偏高嶺土和磷酸二氫鋁作為復合改性劑改進氯氧鎂水泥制備人造石的方法,該方法制備的人造石,有效改進了人造石的耐水性。
技術介紹
氯氧鎂水泥具有凝結硬化快、強度高、抗折強度高、易和有機物結合等優點,且制品保溫隔熱性、阻燃性、可加工性能等較好,是一種高性能的無機膠凝材料。但氯氧鎂水泥本身耐水性差,嚴重影響到氯氧鎂水泥基人造石的使用周期,也阻礙了氯氧鎂水泥的廣泛應用。一些國內外學者在改進氯氧鎂水泥方面也做了些研究。Dehua Deng等以磷酸、可溶性磷酸鹽改性氯氧鎂水泥耐水性的研究,抗折強度軟化系數可達0.75 (The mechanismfor soluble phosphates to improve the water resistance of magnesium oxychloridecement[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3 (33):1311_1317)。Jianquan Li 與 BAHengjing等也有類似的以磷酸鹽改性氯氧鎂水泥耐水性的研究(BA Hengjing, GUAN Hu1.1nfluence of MgO/MgCI2MoIar Ratio on Phase Stability of Magnesium OxychlorideCement[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tgy-Mater.2009(12):476-481;Jianquan Li, Guozhong Li, Yanzhen Yu.The influence of compound additive onmagnesium oxychloridecement/urban refuse floor tile[J].Construction andBuilding Materials, 2008 (22):521-525)另外,還有以粉煤灰改性氯氧鎂水泥耐水性的研究(聞振甲鎂水泥改性及制品生產實用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142-233)。上述改性方法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氯氧鎂水泥的耐水性,但其抗折強度軟化系數最高僅達0.75,仍未能很好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偏高嶺土和磷酸二氫鋁復合改性劑改性氯氧鎂水泥耐水性,將其與石材廢料制備抗折強度軟化系數達0.88以上的高耐水性氯氧鎂水泥基人造石的方法。本方法將以偏高嶺土和磷酸二氫鋁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利用偏高嶺土和磷酸二氫鋁的共同作用,使氯氧鎂水泥的水化物能在水中更穩定存在,從而提高了氯氧鎂水泥及氯氧鎂水泥基人造石耐水性,使其抗折強度軟化系數達0.88以上。在氯氧鎂水泥中加入偏高嶺土和磷酸二氫鋁復合改性劑后,可有效抑制氯氧鎂水泥中Mg2+、Cr在水中的溶出,浸水后氯氧鎂水泥水化物仍能夠保持原5.I.8晶相結構存在,水泥硬化體結構在水中能穩定存在,從而使改性后的氯氧鎂基人造石的耐水性得到大幅提高,抗折強度軟化系數達0.88以上。本專利技術利用復合改性劑改進氯氧鎂水泥耐水性,并利用石材廢料制備氯氧鎂水泥基人造石,既提高了氯氧鎂基人造石的使用壽命,又充分利用石材廢料,保護環境,拓展氯氧鎂水泥及其制品的用途。本專利技術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包括如下步驟和工藝條件:(I)將MgO與波美度為25 32° Β 的MgCl2溶液,按1: 0.8 1: 1.2重量比例配制成氯氧鎂水泥漿料;以氯氧鎂水泥漿料的重量為基準,按重量百分比計,再將I % 15%偏高嶺土和1% 10%磷酸二氫鋁作為復合改性劑摻入到氯氧鎂水泥漿料中制備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漿料;(2)以原料的總重量為基準,按重量百分比計,將10% 70.0%石粒或拋光石粉與90% 30.0%所述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漿料混合攪拌均勻后注模成型,制得到人造石,自然養護28天;所述石粒直徑為5mm 20mm,以重量百分比計,所述石粒或拋光石粉含水率均低于20%。為進一步實現本專利技術目的,所述偏高嶺土優選為高嶺土經過600°C 900°C煅燒0.5-2.5小時制得。所述石粒或拋光石粉來源于大理石或花崗巖。所述拋光石粉為石材加工拋光過程產生的廢石粉。以氯氧鎂水泥漿料的重量為基準,按重量百分比計,所述偏高嶺土的用量優選為5% 10%。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I)本專利技術以偏高嶺土和磷酸二氫鋁作為復合改性劑,使氯氧鎂水泥在水中可有效地抑制Mg2+、Cl—溶出,浸水后水化物能夠很好的保持5.I.8晶相結構,水泥硬化體結構在水中穩定存在,使氯氧鎂水泥基人造石浸水后有很好的耐水性。(2)本專利技術利用了石材切割、拋光加工產生的廢料制備氯氧鎂水泥基人造石,有利于環境保護,變廢為寶;(3)利用復合改性劑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氯氧鎂水泥的耐水性,使氯氧鎂水泥應用更加廣泛。所制備得到高的氯氧鎂水泥基人造石具有更好耐水性,延長了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浸水前改性氯氧鎂水泥水化物X射線粉晶衍射譜圖;圖2為浸水28天后改性氯氧鎂水泥水化物X射線粉晶衍射譜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實施例表述的范圍。實施例1一種,包括如下步驟和工藝條件:(I)將高嶺土在600°C下煅燒2.5小時制得偏高嶺土。(2)將MgO與波美度為28° Β 的MgCl2溶液,按1: 1.2重量比例配制成氯氧鎂水泥漿料。以氯氧鎂水泥漿料的重量為基準,按重量百分比計,再將10%偏高嶺土和5%磷酸二氫鋁作為復合改性劑摻入到氯氧鎂水泥漿料中制備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漿料。(3)以所有原料的總重量為基準,按重量百分比計,將10%大理石廢石粒骨料(粒徑為5mm 20mm)與90%上述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衆料按比例混合攪拌均勻后,注模成型制備得到人造石,自然養護28天,檢測其抗折強度為29.6MPa。(4)自然養護28天后所制備的人造石放入自來水中再養護28天,經檢測,其抗折強度為28.1MPa,浸水養護前后抗折強度比即為軟化系數為0.95。本實施例在氯氧鎂水泥中加入偏高嶺土和磷酸二氫鋁復合改性劑后,可有效抑制氯氧鎂水泥中Mg2+、Cr在水中的溶出,浸水后氯氧鎂水泥水化物仍能夠保持5.I.8晶相結構存在。圖1為浸水前改性氯氧鎂水泥水化物X射線粉晶衍射譜圖;圖2為浸水28天后改性氯氧鎂水泥水化物X射線粉晶衍射譜圖。從兩圖可見浸水前后改性氯氧鎂水泥水化物都以5.I.8晶相結構為主晶相。說明經過改性后,氯氧鎂水泥水化物的晶相在水中能穩定存在,從而使改性后的氯氧鎂基人造石的耐水性得到大幅提高,軟化系數達0.95。軟化系數是浸水養護前后抗折強度比值,軟化系數越高則表明產品在浸水養護后強度變化越小,耐水性越高。本專利技術所制備的氯氧鎂水泥基人造石的軟化系數高于目前研究報道的,說明其耐水性更好。由于僅僅是工藝參數在合理范圍內的不同,下面實施例中人造石具體的軟化系數與本實施例也非常接近,浸水前后改性氯氧鎂水泥水化物X射線粉晶衍射譜圖與圖1基本相同。實施例2一種,包括如下步驟和工藝條件:(I)將高嶺土在750°C下煅燒2.0小時制得偏高嶺土。(2)將MgO與波美 度為25。Β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以偏高嶺土和磷酸二氫鋁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制備人造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和工藝條件:(1)將MgO與波美度為25~32°Bé的MgCl2溶液,按1∶0.8~1∶1.2重量比例配制成氯氧鎂水泥漿料;以氯氧鎂水泥漿料的重量為基準,按重量百分比計,再將1%~15%偏高嶺土和1%~10%磷酸二氫鋁作為復合改性劑摻入到氯氧鎂水泥漿料中制備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漿料;(2)以原料的總重量為基準,按重量百分比計,將10%~70.0%石粒或拋光石粉與90%~30.0%所述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漿料混合攪拌均勻后注模成型,制得到人造石,自然養護28天;所述石粒直徑為5mm~20mm,以重量百分比計,所述石粒或拋光石粉含水率均低于2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以偏高嶺土和磷酸二氫鋁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制備人造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和工藝條件: (1)將MgO與波美度為25 32°Β 的MgCl2溶液,按1: 0.8 1: 1.2重量比例配制成氯氧鎂水泥漿料;以氯氧鎂水泥漿料的重量為基準,按重量百分比計,再將1% 15%偏高嶺土和1% 10%磷酸二氫鋁作為復合改性劑摻入到氯氧鎂水泥漿料中制備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漿料; (2)以原料的總重量為基準,按重量百分比計,將10% 70.0%石粒或拋光石粉與90% 30.0%所述復合改性氯氧鎂水泥漿料混合攪拌均勻后注模成型,制得到人造石,自然養護28天;所述石粒直徑為5mm 20mm,以重量百分比計,所述石粒或拋光石粉含水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明峰,蘇達根,李鴻棵,
申請(專利權)人:華南理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