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臂式精密切割機,包括底座、切割機臂和切割鋸片,所述切割機臂包括第一切割機臂和第二切割機臂,所述第一切割機臂包括第一旋轉臂和第一樣本夾具,所述第二切割機臂包括第二旋轉臂和第二樣本夾具,所述第一切割機臂與第二切割機臂相對平行分布,兩者的一端同時通過第一連接傳動桿與底座連接,并隨第一連接傳動桿轉動;所述第一樣本夾具和第二樣本夾具分別相對的設置在第一切割機臂和第二切割機臂的自由端,并且在兩者之間形成作為切割區的間隙;所述切割鋸片通過第二連接傳動桿與底座連接,并與第一樣本夾具和第二樣本夾具之間的切割區相對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使得樣本的掉落率大大減少,提高了穩定性和實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實驗工具
,具體涉及一種以大型鯊魚類脊椎骨為對象的雙臂式精密切割機。
技術介紹
鯊魚類是軟骨魚類中的重要種類,位于海洋生態系統的頂端,作為延繩釣漁業的主要兼捕魚種,它的經濟價值較高。近年來伴隨著金槍魚延繩釣漁業的發展,鯊魚類中主要兼捕對象如尖吻鯖鯊、鐮狀真鯊和大青鯊等兼捕嚴重。鯊魚類具有生長緩慢、性成熟期晚、繁殖周期長、壽命長等特征,一旦遭受過渡捕撈,種群資源的恢復困難,故對鯊魚類進行資源評估必不可少,而年齡和生長信息是評估種群資源狀態的基本信息。大洋性鯊魚類脊椎骨具有穩定儲存生長信息的特點,是研究鯊魚類年齡和生長最有效的材料。脊椎骨呈雙凹型,作為一種生長信息載體,它能穩定的儲存機體輸入的生長信息,揭示鯊魚類幼仔長度、魚體的年齡和各年的生長等信息,因此成為鯊魚類年齡鑒定的最佳材料。用于年齡鑒定的脊椎骨,在切割機上進行切片后,于透射光解剖鏡下進行觀察,一般常對脊椎骨進行縱切,切片的厚度一般為0.3-0.5mm。采用切割機切割脊椎骨切片時易出現固定槽固定不穩導致脊椎骨松動,而出現脫落,且由于樣本夾具的固定槽為平面,如果將樣本固定過緊,易使脊椎骨受損。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切割機存在的在切割大型鯊魚類脊椎骨時脊椎骨樣本容易發生松動、脫落現象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穩定切割、實用性強的雙臂式精密切割機。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雙臂式精密切割機,包括底座、切割機臂和切割鋸片,所述切割機臂包括第一切割機臂和第二切割機臂,所述第一切割機臂包括第一旋轉臂和第一樣本夾具,所述第二切割機臂包括第二旋轉臂和第二樣本夾具,所述第一切割機臂與第二切割機臂相對平行分布,兩者的一端同時通過第一連接傳動桿與底座連接,并隨第一連接傳動桿轉動;所述第一樣本夾具和第二樣本夾具分別相對的設置在第一切割機臂和第二切割機臂的自由端,并且在兩者之間形成作為切割區的間隙;所述切割鋸片通過第二連接傳動桿與底座連接,并與第一樣本夾具和第二樣本夾具之間的切割區相對應。在本技術的優選實例中,所述第一樣本夾具和第二樣本夾具分別包括載物臺、升降桿、連接體以及調節裝置,所述連接體固設在相應切割機臂的自由端,所述載物臺通過升降桿與連接體相接,并可沿升降桿上下移動,所述調節裝置安置在升降桿上并驅動載物臺沿升降桿移動。進一步的,所述載物臺的承載面上設置有與樣本相吻合的凹形固定槽。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旋轉臂和第二旋轉臂上分別設置有若干個連接調節孔。進一步的,所述雙臂式精密切割機上還設置一回收槽,所述回收槽位于切割鋸片和切割機臂的下方。本技術根據鏡像原理,在切割鋸片的兩側設置相應的旋轉臂和樣本夾具,根據鯊魚類脊椎骨呈雙凹形,將樣本夾具的固定槽設置為凹形,這種設計有利于固定脊椎骨,防止脊椎骨在切割時出現松動和脫落問題,使得樣本的掉落率大大減少,提高了穩定性和頭用性。同時本技術提供的切割機在鯊魚類年齡鑒定中適用性廣泛,特別適用于大型鯊魚類。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技術。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切割機臂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切割鋸片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夾具樣本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參見圖1,一種雙臂式精密切割機主要包括底座100、切割機臂200和切割鋸片300。底座100,其為驅動裝置,在其內部可設置控制器和驅動電機,驅動電機通過與之連接的第一連接傳動桿201和第二連接傳動桿301來分別驅動切割機臂200和切割鋸片300的轉動,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控制單元來控制驅動電機的旋轉方向和旋轉速度,從而來控制切割機臂200和切割鋸片300的旋轉方向和旋轉速度。參見圖2,切割機臂200,包括第一切割機臂200a和第二切割機臂200b,第一切割機臂200a與第二切割機臂200b相對平行設置,兩者的驅動端同時通過第一連接傳動桿201與底座100的驅動電機連接,這樣,驅動電機就可以通過驅動第一連接傳動桿201的轉動,從而驅動第一切割機臂200a和第二切割機臂200b的轉動,本裝置采用雙機臂,這樣在實驗時,第一切割機臂200a和第二切割機臂200b可同時固定脊椎骨,增加了接觸面積,使得脫落率大大降低,提高了穩定性。為了增加切割機臂200與底座100連接的穩定性,在第一連接傳動桿201的外部設置固定螺絲。在本技術中第一切割機臂200a與第二切割機臂200b結構相同,每個切割機臂包括旋轉臂210和樣本夾具220。旋轉臂210的一端通過第一連接傳動桿201與底座內的驅動電機相接,并能夠隨第一連接傳動桿201上進行旋轉。其上設置若干個與第一連接傳動桿201相對應的連接調節孔211,旋轉臂210通過連接調節孔211與第一連接傳動桿201連接,這樣在實驗時,可以根據樣本的大小而選擇不同的連接調節孔211,從而調整旋轉臂210的長度,這樣在實驗時,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準確度。樣本夾具220用于夾持待切割的樣本,分別對稱設置在第一切割機臂200a與第二切割機臂200b中旋轉臂的自由端上,從而使得第一切割機臂200a與第二切割機臂200b上的樣本夾具220相對設置,并兩個樣本夾具220之間形成作為切割區域的間隙。參見圖4,樣本夾具220主要包括載物臺221、升降桿222和連接體223。其中,連接體223用于實現樣本夾具與旋轉臂的相接,其固設在旋轉臂的自由端。升降桿222垂直設置在連接體223的底部,用于連接載物臺221,并作為載物臺221的移動軌道。載物臺221用于承載樣本,其上的載物面上設置有固定槽221a,由于大型鯊魚類的脊椎骨為雙凹形,為了與之相配合,固定槽221a設置為凹形固定槽221a,這種設計有利于固定脊椎骨,防止脊椎骨在切割時出現松動和脫落問題。同時,又可以避免在實驗時,脊椎骨放到載物臺221上進行固定時,壓壞脊椎骨。該載物臺221上還設置有與升降桿222相對應的連接孔,通過該連接孔與升降桿222配合,使得載物臺221移動的安置在升降桿222上,其可沿升降桿222進行上下移動,從而改變載物臺221與連接體223之間的距離,從而來夾緊樣本。為了便于對樣本進行固定的調節,在樣本夾具220上設置有一調節裝置,該調節裝置由升降桿222與調節螺母221b配合形成,其中升降桿222由與調節螺母221b相配合的螺桿形成。由此通過調節螺母221b與螺桿形成的升降桿222配合,驅動載物臺221沿升降桿222移動以及固定載物臺221。由此可依據不同的脊椎骨尺寸來調節固定螺絲以達到穩固脊椎骨的目的。參見圖3,切割鋸片300,其是與切割機臂200上的樣本夾具相配合的,是用來切割樣本夾具上固定的樣本,其通過第二連接傳動桿301與底座100的驅動電機連接,這樣,驅動電機就可以通過驅動第二連接傳動桿301的轉動,從而驅動切割鋸片300的轉動。切割鋸片300設置在第一切割機臂200a和第二切割機臂200b的下方,具體位置與第一切割機臂200a和第二切割機臂200b上兩樣本夾具之間的切割區域相對應。為了保護環境和資源的回收,在底座100上設置一可拆卸的回收槽400,在回收槽40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臂式精密切割機,包括底座、切割機臂和切割鋸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機臂包括第一切割機臂和第二切割機臂,所述第一切割機臂包括第一旋轉臂和第一樣本夾具,所述第二切割機臂包括第二旋轉臂和第二樣本夾具,所述第一切割機臂與第二切割機臂相對平行分布,兩者的一端同時通過第一連接傳動桿與底座連接,并隨第一連接傳動桿轉動;所述第一樣本夾具和第二樣本夾具分別相對的設置在第一切割機臂和第二切割機臂的自由端,并且在兩者之間形成作為切割區的間隙;所述切割鋸片通過第二連接傳動桿與底座連接,并與第一樣本夾具和第二樣本夾具之間的切割區相對應。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小杰,高春霞,李建華,耿龍,許友偉,吳峰,鄭曉春,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海洋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