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軸承結構,特別涉及一種應用于輸油泵上的軸承結構。
技術介紹
到目前為止,國外成熟高速大功率輸油泵的功率是1250K-1600KW之間,對國外輸油泵的調研表明,這些大功率輸油泵的軸瓦與軸承體之間的配合基本屬于過盈配合形式,過盈量一般在0-0.64mm,運行時軸瓦從開始升溫到穩定一般大約在2_2.5H,據此分析認為,軸瓦溫度要從開始升溫到穩定的時間偏長.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軸瓦材料與軸承體材料的線性膨脹系數不一致,造成運行初期軸瓦向內膨脹減少了軸和軸瓦之間的油膜空間,使軸瓦產生的熱量偏多,而是軸瓦結構易存熱而不易散發,容易造成設備的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出一種能有效散熱的輸油泵軸承結構。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軸承,包括上、下軸體和上、下軸瓦,所述的上軸體為N型結構,所述的下軸體為U型結構,上下軸瓦分別可拆卸地設置于上、下軸體內部。較優選地,所述的上軸體與上軸瓦,下軸體與下軸瓦之間均為螺接。本技術所述的軸承,將原軸承與軸瓦之間的過盈連接改成間隙配合連接,增大了軸承與軸瓦之間的配合間隙,增大了散熱空間,本技術結構簡單實用性較強。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連接示意圖。圖中1-上軸體;2_下軸體;3_上軸瓦;4_下軸瓦。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軸承,包括上、下軸體1、2和上、下軸瓦3、4,所述的上軸體I為N型結構,所述的下軸體2為U型結構,上、下軸瓦3、4分別螺接于上、下軸體1、2內部。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軸承,包括上、下軸體(1、2)和上、下軸瓦(3、4),所述的上軸體(1)為N型結構,所述的下軸體(2)為U型結構,上、下軸瓦(3、4)分別分別可拆卸地設置于上、下軸體(1、2)內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軸承,包括上、下軸體(1、2)和上、下軸瓦(3、4),所述的上軸體(I)為N型結構,所述的下軸體(2)為U型結構,上、下軸瓦(3、4)分別分別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梅玫,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中明能源投資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