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覆蓋件支撐裝置、工程機械及車輛,該覆蓋件支撐裝置包括氣彈簧、連桿、復合支承;氣彈簧的第一端與第一部件鉸接于第一鉸點;氣彈簧的第二端與復合支承的第一端鉸接于第二鉸點,復合支承的第二端與第二部件鉸接于第三鉸點;第二鉸點和第三鉸點不同軸設置;連桿的第一端與第一部件鉸接于第四鉸點;復合支承設有通孔,連桿的第二端穿過通孔并與通孔可滑動地配合;在覆蓋件關閉狀態下,第二鉸點和第四鉸點位于第一鉸點與第三鉸點連線的同側;第一部件為覆蓋件,第二部件為機架或車架;或者,第一部件為機架或車架,第二部件為覆蓋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在覆蓋件微動情況下,減小或避免氣彈簧的伸縮,延長氣彈簧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覆蓋件支撐裝置及具有該支撐裝置的エ程機械和具有該支撐裝置的車輛。
技術介紹
車輛或工程機械通常會設置有覆蓋件,用于覆蓋發動機、儲物倉等,覆蓋件與車輛的車架或工程機械的機架通常為鉸接,為達到開啟覆蓋件省力以及開啟后支撐覆蓋件的目的,車輛或工程機械覆蓋件一般都使用氣彈簧提供預支撐力矩;氣彈簧通常為氣壓缸的形式,傳統的氣彈簧安裝方式是一端鉸接點的位置不動,而另一端鉸接點的位置可以隨覆蓋件變化。通常情況下,氣彈簧提供的預支撐力矩都略小于覆蓋件自重力矩,且方向相反,在覆蓋件打開或關閉狀態下,氣彈簧的活塞桿均處于伸出狀態,因此,覆蓋件在關閉狀態下因氣彈簧的預支撐力矩會抵消一部分自重カ矩,導致其關閉狀態下的鎖緊カ矩會變小。然而,由于車輛或工程機械如壓路機自身不斷振動,導致覆蓋件很容易克服鎖緊カ矩循環產生微小的開啟——閉合動作(以下稱微動),從而使氣彈簧不斷地伸縮,造成氣彈簧提前達到其設計的使用次數(壽命)而失效。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出一種覆蓋件支撐裝置、工程機械及車輛,其能夠在覆蓋件微動情況下,減小或避免覆蓋件氣彈簧的伸縮,延長氣彈簧的使用壽命。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覆蓋件支撐裝置,包括:氣彈簧、連桿、復合支承;其中所述氣彈簧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與第一部件鉸接于第一鉸點;復合支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氣彈簧的第二端與所述復合支承的第一端鉸接于第二鉸點,所述復合支承的第二端與第二部件鉸接于第三鉸點;所述第二鉸點和所述第三鉸點不同軸設置;所述連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連桿的第一端與第一部件鉸接于第四鉸點;所述復合支承上開設有通孔,所述連桿的第二端穿過所述通孔并與所述通孔可滑動地配合;以及,在所述覆蓋件關閉狀態下,所述第二鉸點和所述第四鉸點位于所述第一鉸點與所述第三鉸點連線的同側;所述第一部件為覆蓋件,所述第二部件為機架或車架;或者,所述第一部件為機架或車架,所述第二部件為覆蓋件。進ー步地,所述復合支承的第一端或第二端具有側向延伸的凸出部,所述通孔設置在所述凸出部上。進ー步地,所述第一部件還包括鉸銷,所述連桿通過所述鉸銷與所述第一部件鉸接于所述第四鉸點。進ー步地,所述第二部件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復合支承的第二端與所述固定底座鉸接于所述第三鉸點。另ー方面,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工程機械,包括覆蓋件和機架,所述覆蓋件與所述機架之間設置有支撐裝置,所述支撐裝置為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覆蓋件支撐裝置。另ー方面,本技術還提供一種車輛,包括覆蓋件和車架,所述覆蓋件與所述車架之間設置有支撐裝置,所述支撐裝置為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覆蓋件支撐裝置。本技術的兩種覆蓋件支撐裝置的工作過程及原理相似,以工程機械的覆蓋件支撐裝置為例,且設定第一部件為覆蓋件,第二部件為工程機械的機架,工程機械的覆蓋件在關閉狀態下,其氣彈簧處于伸出狀態,連桿限制復合支承的極限位置,且覆蓋件從關閉狀態下打開時,連桿會隨著覆蓋件向上移動,同吋,由于連桿與復合支承通過通孔滑動配合連接,連桿能夠帶動復合支承隨連桿同步轉動,使得第二鉸點相對于第三鉸點旋轉,進而使復合支承轉動一定的角度。這樣,在覆蓋件的微動過程中,只要復合支承具有適當的長度,使復合支承轉動角度可以緩沖或抵消氣彈簧的伸長動作,使氣彈簧兩端的第一鉸點與第二鉸點的之間的距離不發生變化或者變化較小,即氣彈簧沒有伸長或氣彈簧伸長的長度相對覆蓋件的微動距離小;覆蓋件微動閉合時,連桿和復合支承按原軌跡返回至初始位置,氣彈簧也隨之返回至初始位置,并且不發生收縮或收縮量很小;因此,在覆蓋件的整個微動過程中,氣彈簧沒有伸縮或伸縮量小于覆蓋件的微動距離。而現有的支承裝置中,氣彈簧會隨著覆蓋件的微動進行等量的伸縮,與現有的覆蓋件支撐裝置相比,本技術實施例能夠在覆蓋件微動情況下,減小或避免氣彈簧的伸縮,延長氣彈簧的使用壽命。本技術的工程機械和車輛設置有上述任意一種覆蓋件支撐裝置,因此也具有上述的技術效果,不再贅述。附圖說明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ー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覆蓋件支撐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復合支承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復合支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中,覆蓋件支撐裝置運動過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本技術的基本思想在干:由于車輛或工程機械的覆蓋件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微動,進而造成氣彈簧不斷重復伸縮而提前達到使用壽命,本技術在氣彈簧與工程機械機架(或車輛的車架)或覆蓋件之間增設聯動機構,使氣彈簧能夠與覆蓋件的微動而同步運動,減小或避免氣彈簧伸縮,延長使用壽命。以下結合附圖,以工程機械的覆蓋件支撐裝置為例,并且在氣彈簧與工程機械的機架之間增設聯動機構,即上述的第一部件為覆蓋件,上述的第二部件為工程機械的機架,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作進ー步詳細說明:如圖1至圖3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覆蓋件支撐裝置包括,氣彈簧2、連桿4、復合支承5 ;其中氣彈簧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與工程機械的覆蓋件I鉸接于第一鉸點A ;復合支承5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氣彈簧2的第二端與復合支承5的第一端鉸接于第二鉸點B,復合支承5的第二端與工程機械的機架鉸接于第三鉸點C ;第ニ鉸點B和第三鉸點C不同軸設置;連桿4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連桿4的第一端與覆蓋件I鉸接于第四鉸點D ;復合支承5上開設有通孔51,連桿4的第二端穿過通孔51并與通孔51可滑動地配合,用于帶動復合支承5運動和限制復合支承5的極限位置。在覆蓋件I關閉狀態下,第ニ鉸點B和第四鉸點D位于第一鉸點A與第三鉸點C連線的同側。對于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覆蓋件支撐裝置,覆蓋件I在關閉狀態下,其氣彈簧2處于伸出狀態,連桿4限制復合支承5的極限位置,且覆蓋件I從關閉狀態下打開時,連桿4會隨著覆蓋件I向上移動,同吋,由于連桿4與復合支承5通過通孔51滑動配合連接,連桿4能夠帶動復合支承5隨連桿4同步轉動,使得第二鉸點B相對于第三鉸點C旋轉,進而使復合支承5轉動一定的角度。這樣,在覆蓋件I的微動過程中,只要復合支承5具有適當的長度,使復合支承5轉動角度可以緩沖或抵消氣彈簧2的伸長動作,使氣彈簧2兩端的第一鉸點A于第二鉸點B的之間的距離不發生變化或者變化較小,即氣彈簧2沒有伸長或氣彈簧2伸長的長度相對覆蓋件I的微動距離小;覆蓋件I微動閉合時,連桿4和復合支承5按原軌跡返回至初始位置,氣彈簧2也隨之返回至初始位置,并且不發生收縮或收縮量很小;因此,在覆蓋件I的整個微動過程中,氣彈簧2沒有伸縮或伸縮量小于覆蓋件I的微動距離。而現有的支承裝置中,氣彈簧2會隨著覆蓋件的微動進行等量的伸縮,與現有的覆蓋件支撐裝置相比,本技術實施例能夠在覆蓋件I微動情況下,減小或避免氣彈簧2的伸縮,延長氣彈簧2的使用壽命。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的是,該實施例中涉及的覆蓋件I和機架,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的覆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覆蓋件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氣彈簧(2)、連桿(4)、復合支承(5);其中?所述氣彈簧(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與第一部件鉸接于第一鉸點;?復合支承(5)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氣彈簧(2)的第二端與所述復合支承(5)的第一端鉸接于第二鉸點,所述復合支承(5)的第二端與第二部件鉸接于第三鉸點;所述第二鉸點和所述第三鉸點不同軸設置;?所述連桿(4)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連桿(4)的第一端與第一部件鉸接于第四鉸點;?所述復合支承(5)上開設有通孔(51),所述連桿(4)的第二端穿過所述通孔(51)并與所述通孔(51)可滑動地配合;以及,在所述覆蓋件(1)關閉狀態下,所述第二鉸點和所述第四鉸點位于所述第一鉸點與所述第三鉸點連線的同側;?所述第一部件為覆蓋件(1),所述第二部件為機架或車架;或者,所述第一部件為機架或車架,所述第二部件為覆蓋件(1)。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覆蓋件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氣彈簧(2)、連桿(4)、復合支承(5);其中 所述氣彈簧(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與第一部件鉸接于第一鉸點; 復合支承(5)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氣彈簧(2)的第二端與所述復合支承(5)的第一端鉸接于第二鉸點,所述復合支承(5)的第二端與第二部件鉸接于第三鉸點;所述第二鉸點和所述第三鉸點不同軸設置; 所述連桿(4)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連桿(4)的第一端與第一部件鉸接于第四鉸點; 所述復合支承(5)上開設有通孔(51),所述連桿(4)的第二端穿過所述通孔(51)并與所述通孔(51)可滑動地配合;以及,在所述覆蓋件(I)關閉狀態下,所述第二鉸點和所述第四鉸點位于所述第一鉸點與所述第三鉸點連線的同側; 所述第一部件為覆蓋件(I ),所述第二部件為機架或車架;或者,所述第一部件為機架或車架,所述第二部件為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頌斌,湯志武,況柏文,
申請(專利權)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