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坩堝鉗,屬于機械領域。
技術介紹
目前常用的坩堝鉗形式多樣,基本都為人工式,這類坩堝鉗是靠人手的力量使坩堝鉗夾緊坩堝,將其抬起并移至所需位置。這種人工式的坩堝鉗方便靈活,但其夾持力是靠人力來提供,費時費力,浪費人工,這就決定了它不適用于大型坩堝的夾持。
技術實現思路
根據以上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坩堝鉗,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時省力,節省人工,能夾持大型坩堝。本技術所述的坩堝鉗,包括導向梁,導向梁兩端分叉,呈H型,其中部穿裝收緊桿,收緊桿上端固定提拉環,收緊桿兩側對稱安裝傳力臂,傳力臂分為第一傳力臂和第二傳力臂,傳力臂末端安裝夾持臂,夾持臂分別為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夾持臂與導向梁兩端的叉口相配合,夾持臂下端固定弧形鉗,弧形鉗分為第一弧形鉗和第二弧形鉗。工作原理及過程:將本技術所述的坩堝鉗抬起并置于坩堝正上方,向下移動坩堝鉗,使坩堝置于弧形鉗形成的鉗口內,用起重機掛住提拉環向上提拉,收緊桿上移,帶動傳力臂角度發生變化,傳力臂帶動夾持臂在導向梁內向中間移動,進而帶動弧形鉗夾緊坩堝。所述的坩堝鉗結構簡單,一個工人便可操作,節省人工,且適合夾持大型坩堝。所述的收緊桿下端安裝限制頭,限制頭能防止收緊桿抽離導向梁而使坩堝墜落而發生意外事故。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簡單機械部件組成,操作簡單,設計巧妙,僅需一位工人就可完成全部操作,節省人工,且能夾持大型坩堝,應用范圍廣。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用型實施例示意圖;圖2是A-A截面示意圖。圖中:1、第一夾持臂;2、第一傳力臂;3、收緊桿;4、提拉環;5、第二傳力臂;6、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坩堝鉗,其特征在于:包括導向梁(9),導向梁(9)兩端分叉,呈H型,其中部穿裝收緊桿(3),收緊桿(3)上端固定提拉環(4),收緊桿(3)兩側對稱安裝傳力臂,分別為第一傳力臂(2)和第二傳力臂(5),傳力臂末端安裝夾持臂,夾持臂分別為第一夾持臂(1)和第二夾持臂(6),夾持臂與導向梁(9)兩端的叉口相配合,夾持臂下端固定弧形鉗,分別為第一弧形鉗(7)和第二弧形鉗(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美云,李霞,江玉仁,周加明,逯紀德,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德瑞防腐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