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所述的除塵裝置(1)包括卸灰倉(2)、排灰管(9),所述的排灰管(9)上設置卸灰閥(3);所述的卸灰倉(2)設置料位檢測裝置,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通過自動控制裝置(10)電性連接控制卸灰閥(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料位檢測裝置實現了對卸灰倉中灰量的自動檢測與排灰的自動控制,當卸灰倉內的積灰達到檢測上限時,自動控制裝置自動打開卸灰閥出灰,當卸灰至檢測下限時,自動控制裝置自動關閉卸灰閥和送風裝置,實現了輸灰操作的自動控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既保證了即時清灰,又可確保留有合適的下限存灰量,防止放散漏氣,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
本技術屬于煤氣除塵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 可精確檢測積存灰量,及時清理并保留合適余量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
技術介紹
煉鋼高爐最重要的配套系統之一就是煤氣除塵裝置。比如,2500m3高爐配套的干 式煤氣除塵系統,通常會配有十四個除塵裝置和兩個儲灰倉。除塵裝置的容灰量是一定的, 需要及時清除,否則就會影響生產。如果采取人工檢測灰量、手動啟動清灰操作,需要耗費 較大的人工,對于自動化生產也是不利的。現有技術通常采用定時輸灰方式,即統一設定好 時間,不論除塵裝置中的容灰倉的灰量多少都會準時進行輸灰操作,這樣會造成不必要的 浪費。而且輸灰操作過于頻繁也會對除塵裝置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損壞,出現管路漏灰。 如果除塵裝置輸灰過度,灰倉放散致使煤氣超標會引起爆炸等不安全問題。為此,研制開發 一種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灰滿即清,不溢不漏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是非常必要 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可精確檢測積存灰量, 及時清理并保留合適余量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所述的除塵裝置包括卸灰倉、排灰管,所述的排 灰管上設置卸灰閥;所述的排灰管通過輸灰管連接儲灰倉,輸灰管上設置送風裝置;所述 的卸灰倉設置料位檢測裝置,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通過自動控制裝置電性連接控制卸灰閥。本技術采用料位檢測裝置實現了對卸灰倉中灰量的自動檢測與排灰的自動 控制,當卸灰倉內的積灰達到檢測上限時,自動控制裝置自動打開卸灰閥出灰,當卸灰至檢 測下限時,自動控制裝置自動關閉卸灰閥和送風裝置,實現了輸灰操作的自動控制。本實用 新型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既保證了即時清灰,又可確保留有合適的下限存灰量,防止 放散漏氣,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狀態示意圖;圖中:1-除塵裝置,2-卸灰倉,3-卸灰閥,4-輸灰管,5-儲灰倉,6-上限料位檢測 裝置,7-下限料位檢測裝置,8-送風裝置,9-排灰管,10-自動控制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技術加以 限制,基于本技術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換或替換,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如圖1所示,本技術除塵裝置I包括卸灰倉2、排灰管9,所述的排灰管9上設 置卸灰閥3 ;所述的排灰管9通過輸灰管4連接儲灰倉5,輸灰管4上設置送風裝置8 ;所述 的卸灰倉2設置料位檢測裝置,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通過自動控制裝置10電性連接控制卸 灰閥3。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包括上限料位檢測裝置6和下限料位檢測裝置7。所述的上限料位檢測裝置6設置于卸灰倉2上沿,與卸灰倉壁密封配合。所述的上限料位檢測裝置6設置于卸灰倉2之卸灰閥3上方2(T30cm處,并與卸 灰倉壁密封配合。所述的卸灰閥3為電磁控制閥或氣動控制閥中的一種。所述的送風裝置8與自動控制裝置10電控連接。所述的卸灰倉2上設置觀察窗。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為重力式料位檢測裝置或壓力式料位檢測裝置。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為壓力繼電器、平衡式繼電器或光電感應繼電器中的一種。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為熱敏式繼電器。本技術工作原理:本技術采用料位檢測裝置實現了對卸灰倉中灰量的自動檢測與排灰的自動 控制,當卸灰倉內的積灰達到檢測上限時,上限料位檢測裝置發出信號給自動控制裝置,自 動控制裝置自動打開卸灰閥出灰,當卸灰至檢測下限時,上限料位檢測裝置發出信號,自動 控制裝置自動關閉卸灰閥和送風裝置,實現了輸灰操作的自動控制。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所述的除塵裝置(I)包括卸灰倉(2 )、排灰管(9 ),所 述的排灰管(9 )上設置卸灰閥(3 );所述的排灰管(9 )通過輸灰管(4 )連接儲灰倉(5 ),輸灰 管(4)上設置送風裝置(8);其特征是:所述的卸灰倉(2)設置料位檢測裝置,所述的料位檢 測裝置通過自動控制裝置(10 )電性連接控制卸灰閥(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 包括上限料位檢測裝置(6 )和下限料位檢測裝置(7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限料位檢測 裝置(6)設置于卸灰倉(2)上沿,與卸灰倉壁密封配合。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限料位檢測 裝置(6)設置于卸灰倉(2)之卸灰閥(3)上方2(T30cm處,并與卸灰倉壁密封配合。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卸灰閥(3)為電 磁控制閥或氣動控制閥中的一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送風裝置(8)與 自動控制裝置(10)電控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卸灰倉(2)上設 置觀察窗。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 為重力式料位檢測裝置或壓力式料位檢測裝置。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 為壓力繼電器、平衡式繼電器或光電感應繼電器中的一種。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 為熱敏式繼電器。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所述的除塵裝置(1)包括卸灰倉(2)、排灰管(9),所述的排灰管(9)上設置卸灰閥(3);所述的卸灰倉(2)設置料位檢測裝置,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通過自動控制裝置(10)電性連接控制卸灰閥(3)。本技術采用料位檢測裝置實現了對卸灰倉中灰量的自動檢測與排灰的自動控制,當卸灰倉內的積灰達到檢測上限時,自動控制裝置自動打開卸灰閥出灰,當卸灰至檢測下限時,自動控制裝置自動關閉卸灰閥和送風裝置,實現了輸灰操作的自動控制。本技術結構簡單,工作穩定可靠,既保證了即時清灰,又可確保留有合適的下限存灰量,防止放散漏氣,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文檔編號C21B7/22GK202968583SQ20122069282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5日專利技術者黃曉春, 普慶榮 申請人:武鋼集團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控制輸灰的除塵裝置,所述的除塵裝置(1)包括卸灰倉(2)、排灰管(9),所述的排灰管(9)上設置卸灰閥(3);所述的排灰管(9)通過輸灰管(4)連接儲灰倉(5),輸灰管(4)上設置送風裝置(8);其特征是:所述的卸灰倉(2)設置料位檢測裝置,所述的料位檢測裝置通過自動控制裝置(10)電性連接控制卸灰閥(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曉春,普慶榮,
申請(專利權)人:武鋼集團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