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槽式太陽能聚光跟蹤機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發電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槽式太陽能聚光跟蹤機構。
技術介紹
采用太陽熱能進行大規模集中式發電,不僅對我國電力的可持續發展和改變以煤為主的發電結構將發揮重大作用,也是電力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能源基礎。太陽能熱發電系統按集熱器類型的不同,可分為槽式系統、塔式系統和碟式系統三大類。太陽能發電方式都可以或者必須安裝能夠跟蹤太陽光線的跟蹤系統,使得太陽能集熱面板能夠每天隨太陽角度變化而相應的自動變化,從而最大限度的發電。傳統槽式太陽能聚光跟蹤動力機構主要為液壓驅動,費用較大,且維修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槽式太陽能聚光跟蹤機構,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夠有效的降低太陽能聚光跟蹤機構的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槽式太陽能聚光跟蹤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架、右支架、用于吸收太陽光并將其轉換為熱能的槽式太陽能集熱器、安裝在左支架頂部的氣壓傳感器、對稱安裝在槽式太陽能集熱器左右兩側的光傳感器、安裝在左支架左側上部的電機、用于驅動電機工作的驅動器、根據氣壓傳感器和光傳感器檢測到的信號控制電機旋轉合適的角度以使槽式太陽能集熱器最大限度吸收太陽光熱的控制器、安裝在右支架頂部的帶座軸承以及用于帶動槽式太陽能集熱器轉動的旋轉軸;所述控制器固定在左支架左側下部且位于電機正下方,所述驅動器安裝在左支架左側且位于電機和控制器之間,所述槽式太陽能集熱器焊接在旋轉軸上,所述左支架上與電機平行的位置安裝有聯軸器,所述旋轉軸水平安裝在左支架和右支架上方,且所述旋轉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槽式太陽能聚光跟蹤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架(5)、右支架(9)、用于吸收太陽光并將其轉換為熱能的槽式太陽能集熱器(7)、安裝在左支架(5)頂部的氣壓傳感器(3)、對稱安裝在槽式太陽能集熱器(7)左右兩側的光傳感器(4)、安裝在左支架(5)左側上部的電機(2)、用于驅動電機(2)工作的驅動器(1)、根據氣壓傳感器(3)和光傳感器(4)檢測到的信號控制電機(2)旋轉合適的角度以使槽式太陽能集熱器(7)最大限度吸收太陽光熱的控制器(10)、安裝在右支架(9)頂部的帶座軸承(8)以及用于帶動槽式太陽能集熱器(7)轉動的旋轉軸(6);所述控制器(10)固定在左支架(5)左側下部且位于電機(2)正下方,所述驅動器(1)安裝在左支架(5)左側且位于電機(2)和控制器(10)之間,所述槽式太陽能集熱器(7)焊接在旋轉軸(6)上,所述左支架(5)上與電機(2)平行的位置安裝有聯軸器,所述旋轉軸(6)水平安裝在左支架(5)和右支架(9)上方,且所述旋轉軸(6)的左端通過所述聯軸器與電機(2)的輸出軸相接,同時其右端固定在帶座軸承(8)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槽式太陽能聚光跟蹤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架(5)、右支架(9)、用于吸收太陽光并將其轉換為熱能的槽式太陽能集熱器(7)、安裝在左支架(5)頂部的氣壓傳感器(3)、對稱安裝在槽式太陽能集熱器(7)左右兩側的光傳感器(4)、安裝在左支架(5)左側上部的電機(2)、用于驅動電機(2)工作的驅動器(I)、根據氣壓傳感器(3)和光傳感器(4)檢測到的信號控制電機(2)旋轉合適的角度以使槽式太陽能集熱器(7)最大限度吸收太陽光熱的控制器(10)、安裝在右支架(9)頂部的帶座軸承(8)以及用于帶動槽式太陽能集熱器(7)轉動的旋轉軸(6);所述控制器(10)固定在左支架(5)左側下部且位于電機(2)正下方,所述驅動器(I)安裝在左支架(5 )左側且位于電機(2 )和控制器(10 )之間,所述槽式太陽能集熱器(7 )焊接在旋轉軸(6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麻樹波,
申請(專利權)人:飛秒光電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