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竹木移動電源,包括竹木上殼、竹木下殼和移動電源主體;竹木上殼和竹木下殼固定連接構成容置部,移動電源主體置于容置部內;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用于加工固定的上殼夾具固定孔,所述竹木下殼上設有用于加工固定的下殼夾具固定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竹木移動電源,通過設置竹木上殼和竹木下殼兩個外殼,減少了原材料的厚度,節省了材料,節約成本;上殼夾具固定孔和下殼夾具固定孔的設置,使竹木外殼的加工固定很方便,固定穩固,定位準確,生產出的竹木移動電源表面光滑手感好,連接緊密,適配關系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移動電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竹木移動電源。
技術介紹
目前使用的移動電源的外殼一般采用硬質塑料或金屬材料制造,硬質塑料可以用鑄造方法加工制造,金屬材料可以采用模壓法制造,兩者都能夠一次成型,加工過程簡單。但硬質塑料不環保,金屬材料比較重。竹木移動電源外殼不僅能避免上述材料的缺點,而且手感好,且外觀新穎。但現在的竹木移動電源很少,大多采用外殼整體加工的形式生產,要求的竹木材料厚度大,制作成本高;而且加工時,由于竹木材質的外殼固定困難,不易定位,現在的竹木移動電源普遍存在表面粗糙,連接不緊密,適配關系不好等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技術提供一種節約材料、表面光滑、適配關系好的竹木移動電源。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竹木移動電源,包括竹木上殼、竹木下殼和移動電源主體;竹木上殼和竹木下殼固定連接構成容置部,移動電源主體置于容置部內;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用于加工固定的上殼夾具固定孔,所述竹木下殼上設有用于加工固定的下殼夾具固定孔。其中,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第一上凹槽和第二上凹槽;所述竹木下殼上設有第一下凹槽和第二下凹槽;所述第一上凹槽和第一下凹槽相配合構成充電輸入接口孔,移動電源電源主體的充電輸入接口置于充電輸入接口孔內;所述第二上凹槽和第二下凹槽相配合構成供電輸出接口孔,移動電源電源主體的供電輸出接口置于供電輸出接口孔內。其中,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第三上凹槽,所述竹木下殼上設有第三下凹槽,所述第三上凹槽和第四下凹槽相配合構成開關孔,移動電源電源主體的開關置于開關孔內。其中,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至少三個第四上凹槽,所述竹木下殼上設有至少三個第四下凹槽;第四上凹槽和第四下凹槽一一配合構成電量指示燈接口,移動電源主體的第電量指示燈--置于電量指示燈接口內。其中,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上殼合攏面,竹木下殼上設有下殼合攏面,所述上殼合攏面和下殼合攏面相適配固定連接。其中,所述竹木上殼上還設有散熱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竹木移動電源,通過設置竹木上殼和竹木下殼兩個外殼,減少了原材料的厚度,節省了材料,節約成本;上殼夾具固定孔和下殼夾具固定孔的設置,使竹木外殼的加工固定很方便,固定穩固,定位準確,生產出的竹木移動電源表面光滑手感好,連接緊密,適配關系好。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竹木移動電源的結構圖。 圖2為本技術竹木上殼的結構圖。 圖3為本技術竹木下殼的結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 1、竹木上殼 2、竹木下殼3、供電輸出接口4、充電輸入接口 5、開關6、電量指示燈 31、第二上凹槽32、第二下凹槽 41、第一上凹槽42、第一下凹槽 51、第三上凹槽52、第三下凹槽 61、第四上凹槽62、第四下凹槽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術,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描述。請參閱圖1-3,本技術提供一種竹木移動電源,包括竹木上殼I和竹木下殼2,竹木上殼I和竹木下殼2固定連接構成容置部,移動電源主體置于容置部內;竹木上殼I上設有用于加工固定的上殼夾具固定孔11,竹木下殼2上設有用于加工固定的下殼夾具固定孔21。竹木上殼I上設有第一上凹槽41和第二上凹槽31 ;所述竹木下殼2上設有第一下凹槽41和第二下凹槽31 ;所述第一上凹槽41和第一下凹槽41相配合構成充電輸入接口孔,移動電源電源主體的充電輸入接口 4置于充電輸入接口孔內;所述第二上凹槽31和第二下凹槽32相配合構成供電輸出接口孔,移動電源電源主體的供電輸出接口 3置于供電輸出接口孔內。竹木上殼上設有第三上凹槽51,所述竹木下殼上設有第三下凹槽52,所述第三上凹槽和第四下凹槽 相配合構成開關孔,移動電源電源主體的開關5置于開關孔內。竹木上殼I上設有至少三個第四上凹槽61,所述竹木下殼2上設有至少三個第四下凹槽62 ;第四上凹槽61和第四下凹槽62 —一配合構成電量指示燈接口,移動電源主體的第電量指示燈6 —一置于電量指示燈接口內。本技術提供的竹木移動電源,通過設置竹木上殼I和竹木下殼2兩個外殼,減少了原材料的厚度,節省了材料,節約成本。采用機械化生產,需要對竹木上殼I和竹木下殼2進行定位,因而在竹木移動電源生產過程中,設置了用于固定竹木上殼I的上殼加工固定孔11和用于固定竹木下殼2的下殼加工固定孔21。在加工時,通過在上殼夾具固定孔11上打螺絲將竹木上殼I固定在夾具上,通過在下殼夾具固定孔21上打螺絲將竹木下殼2固定在夾具上。這樣,竹木外殼的加工固定就很方便,固定穩固,定位準確,生產出的竹木移動電源表面光滑手感好,連接緊密,適配關系好。本技術提供的竹木移動電源,有三個電量指示燈6,當然還可以設置其他數量的電量指示燈6,如設置四個電量指示燈6,每個燈就代表25%的電量,設置的電量指示燈6越多,顯示的剩余電量越精確。竹木上殼I上設有上殼合攏面,竹木下殼2上設有下殼合攏面,所述上殼合攏面和下殼合攏面相適配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例中上殼合攏面和下殼合攏面通過專用木質的膠水連接,由于不需要使用螺絲,竹木移動電源的表面更加光滑,連接方式隱蔽,同一體成型完成的產品從外觀上看很相近,具有整體美感。此外如果不用膠水連接,也能用銷子連接,銷子一端插入一個上殼夾具固定孔11中,另一端插入一個下殼夾具固定孔21中。當然,也能采取其他的連接方式,只要能實現上合攏面和下合攏面相適配固定連接,且連接方式隱蔽,具有整體美感即可。竹木上殼I上還設有散熱孔。移動電源如果長時間使用,會使電源發熱,影響其工作性能??紤]到竹木的散熱性不好,在竹木上殼I上還設有多個散熱孔。以上公開的僅為本技術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技術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竹木移動電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竹木上殼、竹木下殼和移動電源主體;竹木上殼和竹木下殼固定連接構成容置部,移動電源主體置于容置部內;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用于加工固定的上殼夾具固定孔,所述竹木下殼上設有用于加工固定的下殼夾具固定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木移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第一上凹槽和第二上凹槽;所述竹木下殼上設有第一下凹槽和第二下凹槽;所述第一上凹槽和第一下凹槽相配合構成充電輸入接口孔,移動電源電源主體的充電輸入接口置于充電輸入接口孔內;所述第二上凹槽和第二下凹槽相配合構成供電輸出接口孔,移動電源電源主體的供電輸出接口置于供電輸出接口孔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木移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第三上凹槽,所述竹木下殼上設有第三下凹槽,所述第三上凹槽和第四下凹槽相配合構成開關孔,移動電源電源主體的開關置于開關孔內。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木移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至少三個第四上凹槽,所述竹木下殼上設有至少三個第四下凹槽;第四上凹槽和第四下凹槽一一配合構成電量指示燈接口,移動電源主體的第電量指示燈一一置于電量指示燈接口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木移動電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上殼合攏面,竹木下殼上設有下殼合攏面,所述上殼合攏面和下殼合攏面相適配固定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木移動電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竹木移動電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竹木上殼、竹木下殼和移動電源主體;竹木上殼和竹木下殼固定連接構成容置部,移動電源主體置于容置部內;所述竹木上殼上設有用于加工固定的上殼夾具固定孔,所述竹木下殼上設有用于加工固定的下殼夾具固定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文明,
申請(專利權)人:趙文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