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自動定位的二次舉升機構,其基本機械結構包括舉升小車(B)、小車行走機構(C)和托架延伸機構(D)。通過小車行走機構(C)使二次舉升機構沿汽車校正機平臺內框兩側之間或汽車舉升機組升降臺之間設置的行走軌道(A-1)行走至舉車的合適位置,然后通過托架延伸機構(D)使托盤(D-7)移至合適的托舉點,最后通過舉升小車(B)將修理車升降至合適的高度。將二舉小車的行走定位、托架延伸定位這一原來斷續、費時、費力的人工近臺(有時是在車底)作業過程改變為安全、便捷的遠程按鍵操作,具有較好的機動性;更使小車行走、托架升降、延伸這一舉車作業過程趨于連續、流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汽車車體校正機、汽車舉升機的自動定位二次舉升機構。
技術介紹
二次舉升機構是汽車車體校正機以及汽車舉升機常用的功能件之一,它通過滾輪懸掛或騎跨在校正機平臺內框或舉升機組升降臺內側的平行軌道上,當行走至車底合適的位置時托舉修理車升降至合適高度,以便修理車在平臺上裝夾定位或墊高,從而進入鈑金校正、四輪定位、輪胎拆卸等作業程序。現有技術的二次舉升機構均存在下述問題:使用時必須先將修理車降至合適的高度,然后通過近臺(有時在車底)人工操作將二次舉升機構推至合適的托舉位置,再將其托盤移至合適的托舉點才能進行二次舉升,這一工作過程斷續、費時、費力,更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自動定位的二次舉升機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第一、首先通過行走機構使二次舉升機構沿軌道行走至舉車的合適位置;然后通過托架延伸機構使托盤移至合適的托舉點最后通過舉升機構將修理車升降至合適的高度;第二、提高舉升操作的安全性,特別是用于初始舉升高度接近高于人體高度的汽車舉升機時,上述三個動作均采用按鍵遠程操作完成。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自動定位的二次舉升機構,包括汽車校正機平臺或汽車舉升機組升降臺,其特征在于:汽車校正機平臺內框兩側之間或汽車舉升機組升降臺之間設置有行走軌道;還包括舉升小車、小車行走機構和托架延伸機構; 所述舉升小車包括下框和通過剪式支臂與下框相連接的上框,所述舉升小車還包括用于驅動剪式支臂升降的舉升油缸,所述下框由前后兩根槽口相向的槽鋼及左右端板組成,左端板略高于右端板,兩根槽鋼的左端分別設有長圓孔,所述上框由槽口相向的前后兩根槽鋼及左右端板組成, 所述剪式支臂由內外兩組支臂組成,外支臂的下端和內支臂的上端分別與下框和上框鉸接,外支臂的上端裝有限定在上框兩側的軌槽內的舉升滾輪,內支臂的下端裝有限定在下框兩側的軌槽內的舉升滾輪,所述舉升小車還包括固定在下框前后側的立板以及固定在立板頂面外側的兩組軸線等高且左右同軸的軸套組,固定在上框頂面的管狀的托架套管,以及固定在下框上的電機連接板; 所述的小車行走機構具有行走被動輪和由電機驅動的驅動軸,驅動軸左右兩端分別穿過所述的軸套組,驅動軸左右兩端還分別安裝有行走主動輪,所述行走主動輪和行走被動輪分別懸掛在行走軌道上;所述電機安裝在張緊連接板上,張緊連接板安裝在所述電機連接板上; 所述的托架延伸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托架套管內的延伸驅動油缸,所述的延伸驅動油缸由左右缸體并聯;托架套管內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管狀的左托架和右托架,左托架和右托架的外端分別連接有托盤,左托架內設置有內端與延伸驅動油缸相連外端與左托架相連的左推桿,右托架內設置有內端與延伸驅動油缸相連外端與右托架相連的右推桿。所述的舉升油缸還包括連接在缸底與推桿之間用以提升復位速度的回位補力拉簧。還包括固定在槽鋼底面并位于助推架下方的托板。還包括固定在下框前后兩根槽鋼之間、底面與所述槽鋼底面平齊,且位于助推架的前方用于限定助推架的最大推出位置的限位板。所述舉升小車還包括助推架,所述助推架由前后兩片立板和設有鎖套的右擋板組成,左端設有鉸支孔,它布置在剪式支臂的內側,通過前后兩個自內至外插入的帶帽鎖銷與內支臂下端鉸接,與內支臂的舉升滾輪連接,穿過下框的長圓孔,并通過擋圈和螺母將舉升滾輪限定在下框的軌槽內。所述的舉升油缸安裝在下框的左端,位于助推架的前后立板之間,其右方的推桿固鎖在助推架右端的鎖套上。所述舉升滾輪具有錐面和椎底,所述錐面與下框、上框槽鋼的槽形斜面適配,所述錐底設有限位輪緣。所述的托架延伸機構還包括在所述的左托架和右托架的前后兩側與托架套管左右內壁的滑動面上所固設的滑軌。所述的托架延伸機構還包括分別將左托架和右托架與延伸驅動油缸連接起來,以保證在油缸卸荷回油時左、右托架同步回縮或完全復位的左右各一延伸回位拉簧。還包括二次舉升控制裝置,二次舉升控制裝置包括安裝在電機上的正反轉控制繼電器組,油泵,安裝在油泵的回油口上并連接有油箱的第一電磁閥,安裝在油泵的進油口上并與舉升油缸連通的第二電磁閥,安裝在油泵的進油口上并分別與延伸驅動油缸進油口和右進油口連通的第三電磁和第四電磁閥,所述的二次舉升控制裝置還包括用于接收和處理信號的數據處理芯片以及遙控鍵板。本專利技術的積極效果在于: 第一、本專利技術的二次舉升機構在用于修理車托舉作業時,將二舉小車的行走定位、托架延伸定位這一原來斷續、費時、費力的人工近臺(有時是在車底)作業過程改變為安全、便捷的遠程按鍵操作,具有較好的機動性;更使小車行走、托架升降、延伸這一舉車作業過程趨于連續、流暢。第二、本專利技術在用于汽車舉升機四輪定位時,借助一定的輔助工具還可通過其自動行走和托舉功能微調汽車在四輪定位滑臺上的車輪位置,還可通過托架的左右自動延伸功能調節汽車的輪距,為校正機和舉升機的二舉機構開發了新的使用功能。第三、由于本專利技術裝置構造簡單、小而機動、所占修理空間少,具備較強的實用性;還由于充分沿用了主機的控制裝置資源,除電機外配件及相應成本所增有限,無需高精的加工工藝,因此仍具一定的經濟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總成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舉升小車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剖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部件小車行走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剖視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部件托架延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如圖1,本專利技術自動定位的二次舉升機構包括舉升小車B、小車行走機構C和托架延伸機構D,汽車校正機平臺或汽車舉升機組升降臺A,固定在汽車校正機平臺A內框兩側或汽車舉升機組升降臺之間、由平行槽鋼組成的行走軌道A-1。如圖2和圖3,所述舉升小車B包括下框B-1、上框B_2、舉升滾輪B_3、剪式支臂B-4、助推架B-5和舉升油缸B-6。所述下框B-1由前后兩根槽口相向的槽鋼及左右端板組成,左端板略高于右端板。兩根槽鋼的左端分別設有長圓孔B-7,右端分別設有第一鉸支孔B-S0所述上框B-2由槽口相向的前后兩根槽鋼及左右端板組成,兩根槽鋼右端分別設有第二鉸支孔B-9。所述舉升滾輪B-3具有錐面和椎底,所述錐面與下框B-1、上框B-2槽鋼的槽形斜面適配,所述錐底設有限位輪緣。所述剪式支臂B-4由內外兩組支臂組成,外支臂的下端和內支臂的上端通過鉸支軸分別與第一鉸支孔B-8和第二鉸支孔B-9鉸接,內支臂的下端設有第三鉸支孔B-10,外支臂的上端外側通過固定的通軸B-1l裝有舉升滾輪B-3,并通過卡簧將舉升滾輪B-3限定在上框B-2兩側的軌槽內。所述助推架B-5由前后兩片立板和設有鎖套的右擋板組成,左端設有鉸支孔,它布置在剪式支臂B-4的內側,通過前后兩個自內至外插入的帶帽鎖銷與剪式支臂B-4的第三鉸支孔B-1O鉸接,在內支臂的外側與舉升滾輪B-3連接,穿過下框B-1的長圓孔B-7,并通過擋圈和螺母將舉升滾輪B-3限定在下框B-1的軌槽內。所述的舉升油缸B-6是一種單作用缸,它安裝在下框B-1的左端,位于助推架B-5的前后立板之間,其右方的推桿則通過緊定螺釘固鎖在助推架B-5右端的鎖套上。所述的舉升油缸B-6還包括連接在缸底與推桿之間用以提升復位速度的回位補力拉簧B-12。所述下框B-1還包括托板B-13,它固定在槽鋼底面并位于助推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定位的二次舉升機構,包括汽車校正機平臺或汽車舉升機組升降臺,其特征在于:汽車校正機平臺內框兩側之間或汽車舉升機組升降臺之間設置有行走軌道(A?1);還包括舉升小車(B)、小車行走機構(C)和托架延伸機構(D);所述舉升小車(B)包括下框(B?1)和通過剪式支臂(B?4)與下框(B?1)相連接的上框(B?2),所述舉升小車(B)還包括用于驅動剪式支臂(B?4)升降的舉升油缸(B?6),所述下框(B?1)由前后兩根槽口相向的槽鋼及左右端板組成,左端板略高于右端板,兩根槽鋼的左端分別設有長圓孔(B?7),所述上框(B?2)由槽口相向的前后兩根槽鋼及左右端板組成,所述剪式支臂(B?4)由內外兩組支臂組成,外支臂的下端和內支臂的上端分別與下框(B?1)和上框(B?2)鉸接,外支臂的上端裝有限定在上框(B?2)兩側的軌槽內的舉升滾輪(B?3),內支臂的下端裝有限定在下框(B?1)兩側的軌槽內的舉升滾輪(B?3),所述舉升小車(B)還包括固定在下框(B?1)前后側的立板以及固定在立板頂面外側的兩組軸線等高且左右同軸的軸套組(B?15),固定在上框(B?1)頂面的管狀的托架套管(B?16),以及固定在下框(B?1)上的電機連接板(B?17);所述的小車行走機構(C)具有行走被動輪(C?8)和由電機(C?1)驅動的驅動軸(C?5),驅動軸(C?5)左右兩端分別穿過所述的軸套組(B?15),驅動軸(C?5)左右兩端還分別安裝有行走主動輪(C?6),所述行走主動輪(C?6)和行走被動輪(C?8)分別懸掛在行走軌道(A?1)上;所述電機(C?1)安裝在張緊連接板(C?7)上,張緊連接板(C?7)安裝在所述電機連接板(B?17)上;所述的托架延伸機構(D)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托架套管(B?16)內的延伸驅動油缸(D?1),所述的延伸驅動油缸(D?1)由左右缸體并聯;托架套管(B?16)內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管狀的左托架(D?4)和右托架(D?5),左托架(D?4)和右托架(D?5)的外端分別連接有托盤(D?7),左托架(D?4)內設置有內端與延伸驅動油缸(D?1)相連外端與左托架(D?4)相連的左推桿(D?2),右托架(D?5)內設置有內端與延伸驅動油缸(D?1)相連外端與右托架(D?5)相連的右推桿(D?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宏,張令浩,崔建平,
申請(專利權)人:煙臺三重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