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路面破損修復機涉及到道路維修工程機械的制造領域,是由機車、底盤、液壓泵、固定架、鉆體和驅動馬達構成,所述的固定架矗立座于機車的主機底盤上,所述的固定架為框式結構,在固定架上設有鉆體的鉆體座,鉆體座的兩端置于固定架的外側并與固定在主機底盤上的鉆體升降油缸鉸接,鉆體座上固定著鉆體驅動馬達、并與鉆體驅動連接;在主機底盤上設有鉆體的工作通孔。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一種路面破損修復機,結構設計合理,性能穩定、維修效率高、工作效率高,能夠在不同區域內進行作業,降低了維修成本和人員勞動強度,節約材料,便于維修,節約能源。特別是使用本裝置修復路面時,不需要沖擊,就可以直接進行壓鉆,不但減少了一道工序,而且保證了基層孔壁無裂紋,保證了維修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到道路維修工程機械的制造領域,具體說是涉及到一種路面破損修復機。
技術介紹
公路路面常因車輛超載等原因,使其在沒有達到維修期便造成嚴重損壞,尤其是在我國的東北地區,冬夏的溫差達到50°C以上,路面更易損壞,這就需要定期維護路面的間隙,在路面被損壞時,進行及時搶修,通常的路面搶修只是在破損的路面上補鋪一層浙青或者水泥,但無法解決路基塌陷的問題,導致維護完成的路面沒過多久便會再次損壞,而如果進行路基維護,則需要幾個星期。維護的時間過長又會影響交通,目前市面上的路面維修設備都是單一鑿毛功能,無法從根本上修復路面。專利號為“201120453547.9”的路面破損快速修復機,雖然能夠對路基進行維護,但是在修復程序上需要先對路基進行沖擊,再對路基進行壓鉆,才能完成施工,但沖擊時對破損路面的修復效果不理想、工作效率低,主要表現為用鋼繩絲進行提升鉆體,沖擊力大,孔洞周圍出現裂紋,容易灌水,給路基留下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針對背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種路面破損修復機。本專利技術的路面破損修復機,是由機車、底盤、液壓泵、固定架、鉆體和驅動馬達構成,所述的固定架矗立座于機車的主機底盤上,主機底盤與駕駛室底盤通過轉向器連接,在駕駛室底盤與主機底盤之間連接了轉向油缸;所述的固定架為框式結構,在固定架上設有鉆體的鉆體座,鉆體座的兩端置于固定架的外側并與固定在主機底盤上的鉆體升降油缸鉸接,鉆體座上固定著鉆體驅動馬達、并與鉆體驅動連接;在主機底盤上設有鉆體的工作通孔。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主機底盤的底部設有不少于一組的下支承環升降油缸,每組下支承環升降油缸均與下支承環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機車的前后兩端下部均設有不少于一個的液壓式車體固定支架。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機車的發動機分別與液壓泵和高壓液壓泵連接,液壓泵和高壓液壓泵均與變速箱連接;高壓液壓泵與電磁閥分配器連接,電磁閥分配器分別連接了變速箱和鉆體驅動馬達;液壓泵連接了油缸分配器,油缸分配器分別與轉向油缸、鉆體升降油缸、下支承環升降油缸和液壓式車體固定支架連接。 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路面破損修復機,結構設計合理,性能穩定、維修效率高、工作效率高,能夠在不同區域內進行作業,降低了維修成本和人員勞動強度,節約材料,便于維修,節約能源。特別是使用本裝置修復路面時,不需要沖擊,就可以直接進行壓鉆,不但減少了一道工序,而且保證了基層孔壁無裂紋,保證了維修質量。附圖說明圖1為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路面破損修復機,做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路面破損修復機,是由機車、底盤、液壓泵、固定架、鉆體和驅動馬達構成,固定架3矗立座于機車I的主機底盤2上,主機底盤2與駕駛室底盤18通過轉向器19連接,在駕駛室底盤18與主機底盤2之間連接了轉向油缸17實現機車轉向;所述的固定架3為框式結構,在固定架3上設有鉆體4的鉆體座5,鉆體座5的兩端置于固定架3的外側并與固定在主機底盤2上的鉆體升降油缸6鉸接,鉆體座5上固定著鉆體驅動馬達7、并與鉆體4驅動連接;在主機底盤2上設有鉆體4的工作通孔。鉆體座5在固定架3的框架間運行,進行升降。在主機底盤2的底部設有不少于一組的下支承環升降油缸8,每組下支承環升降油缸8均與下支承環9連接。 機車I的前后兩端下部均設有不少于一個的液壓式車體固定支架10。本專利技術的機車I的發動機15分別與液壓泵11和高壓液壓泵13連接,液壓泵11和高壓液壓泵13均與變速箱16連接;高壓液壓泵13與電磁閥分配器14連接,電磁閥分配器14分別連接了變速箱16和鉆體驅動馬達7。鉆體的旋轉靠高壓液壓泵13供給電磁閥分配器14靠電磁閥來控制鉆體驅動馬達7來帶動鉆體4轉動。液壓泵11連接了油缸分配器12,油缸分配器12分別與轉向油缸17、鉆體升降油缸6、下支承環升降油缸8和液壓式車體固定支架10連接。由油缸分配器12來控制鉆體座,下支承環,車固定支架的各自油缸的伸縮以達到升降目的。本裝置的機車內設有行走馬達,機車行走時靠發動機15動力帶動高壓液壓泵13,高壓液壓泵13供給電磁閥分配器14靠電磁閥控制帶動行走馬達通過離合器傳給變速箱帶動驅動橋以達到行走的目的。轉向時由四軸變速箱16傳給液壓泵11,給液壓泵11供給轉向分配器控制兩個轉向油缸達到轉向的目的。權利要求1.路面破損修復機,是由機車、底盤、液壓泵、固定架、鉆體和驅動馬達構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架(3)矗立座于機車(I)的主機底盤(2)上,主機底盤(2)與駕駛室底盤(18)通過轉向器(19)連接,在駕駛室底盤(18)與主機底盤(2)之間連接了轉向油缸(17);所述的固定架(3)為框式結構,在固定架(3)上設有鉆體(4)的鉆體座(5),鉆體座(5)的兩端置于固定架(3)的外側并與固定在主機底盤(2)上的鉆體升降油缸(6)鉸接,鉆體座(5)上固定著鉆體驅動馬達(7)、并與鉆體(4)驅動連接;在主機底盤(2)上設有鉆體(4)的工作通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破損修復機,其特征是在主機底盤(2)的底部設有不少于一組的下支承環升降油缸(8 ),每組下支承環升降油缸(8 )均與下支承環(9 )連接。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面破損修復機,其特征在于機車(I)的前后兩端下部均設有不少于一個的液壓式車體固定支架(10)。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破損修復機,其特征在于機車(I)的發動機(15)分別與液壓泵(11)和高壓液壓泵(13)連接,液壓泵(11)和高壓液壓泵(13)均與變速箱(16)連接;高壓液壓泵(13)與電磁閥分配器(14)連接,電磁閥分配器(14)分別連接了變速箱(16)和鉆體驅動馬達(7);液壓泵(11)連接了油缸分配器(12),油缸分配器(12)分別與轉向油缸(17)、鉆體升降油缸(6)、 下支承環升降油缸(8)和液壓式車體固定支架(10)連接。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的路面破損修復機涉及到道路維修工程機械的制造領域,是由機車、底盤、液壓泵、固定架、鉆體和驅動馬達構成,所述的固定架矗立座于機車的主機底盤上,所述的固定架為框式結構,在固定架上設有鉆體的鉆體座,鉆體座的兩端置于固定架的外側并與固定在主機底盤上的鉆體升降油缸鉸接,鉆體座上固定著鉆體驅動馬達、并與鉆體驅動連接;在主機底盤上設有鉆體的工作通孔。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路面破損修復機,結構設計合理,性能穩定、維修效率高、工作效率高,能夠在不同區域內進行作業,降低了維修成本和人員勞動強度,節約材料,便于維修,節約能源。特別是使用本裝置修復路面時,不需要沖擊,就可以直接進行壓鉆,不但減少了一道工序,而且保證了基層孔壁無裂紋,保證了維修質量。文檔編號E01C23/10GK103215885SQ20131015926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3日專利技術者高小林 申請人:高小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路面破損修復機,是由機車、底盤、液壓泵、固定架、鉆體和驅動馬達構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架(3)矗立座于機車(1)的主機底盤(2)上,主機底盤(2)與駕駛室底盤(18)通過轉向器(19)連接,在駕駛室底盤(18)與主機底盤(2)之間連接了轉向油缸(17);所述的固定架(3)為框式結構,在固定架(3)上設有鉆體(4)的鉆體座(5),鉆體座(5)的兩端置于固定架(3)的外側并與固定在主機底盤(2)上的鉆體升降油缸(6)鉸接,鉆體座(5)上固定著鉆體驅動馬達(7)、并與鉆體(4)驅動連接;在主機底盤(2)上設有鉆體(4)的工作通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小林,
申請(專利權)人:高小林,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