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輸液瓶或輸液袋,包括裝液體,裝液體在灌滿藥液的狀態下為扁形結構,在垂直于端口和尾部連線的橫截面上,裝液體的寬度大于厚度,裝液體由左右兩部分合模加工制成,其合模線為裝液體的厚度方向對稱面與裝液體側壁面的交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克服了常規注塑工藝不能生產高厚比醫用軟袋的缺陷,滿足產品質量的要求;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用完后體積收縮很小,容易處理;原材料性價比高,成本下降。尤其是將裝液體的合模線設置在其厚度方向側壁上,可有效保障產品成型,提高產品的成型率,保證了產品質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液體容器的
,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用的輸液瓶或輸液袋。
技術介紹
目前,醫藥行業中主要使用的輸液容器之一為塑料輸液瓶(袋)。專利200710134792.1《一種醫用輸液軟袋及其制造方法和定型方法》公開了塑料輸液瓶(袋)的制造方法為一步法注塑工藝和兩步法注、拉、吹工藝。其包括:二步法注、拉、吹工藝過程為:進行輸液軟袋醫用塑料原料配制;所配制的醫用原料進行混合;將混合后醫用原料通過注塑機注塑制成輸液軟袋的坯型;所制成的輸液袋的坯型放置固化穩定;將固化穩定后的輸液軟袋的坯型送入吹瓶機吹制成型。現有技術的方案為合模線5在寬度或長軸7上,如圖1所示。其缺點為兩步法工藝下,側壁面4的厚薄均勻性差,兩側厚度差異大;吹瓶模具制作過程中此處無法設置冷卻水道,無法有效保障產品成型。且兩步法工藝條件下不能實現專利200710134792.1《一種醫用輸液軟袋及其制造方法和定型方法》中所提出的袋體3的寬度或長軸7與厚度或短軸6比大于3的瓶型。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經過改進的輸液瓶或輸液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一種輸液瓶或輸液袋,包括裝液體,裝液體在灌滿藥液的狀態下為扁形結構,在垂直于端口和尾部連線的橫截面上,裝液體的寬度大于厚度,裝液體由左右兩部分合模加工制成 ,其合模線為裝液體的厚度方向對稱面與裝液體側壁面的交線。進一步,所述裝液體的寬度與厚度的比例大于或等于。進一步,所述扁形結構由兩個主體面構成,兩個主體面的側邊緣為通過曲面過渡相連接。上述輸液瓶或輸液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為二步法注、拉、吹工藝,該二步法注、拉、吹工藝過程為:I)進行裝液體醫用塑料原料配制;2)所配制的醫用塑料原料進行混合;3)將混合后醫用塑料原料通過注塑機注塑制成裝液體的坯型;4)所制成的裝液體的坯型放置或在保護條件下強制冷卻使之固化穩定;5)將固化穩定后的裝液體的坯型送入吹瓶機吹制成型,獲得成品,其中吹瓶機的左右模具的合模線設置在裝液體的厚度方向上;6)將裝液體成品包裝儲存。進一步,所述的裝液體原料為顆粒狀的增韌改性塑料。本技術克服了常規注塑工藝不能生產高厚比醫用軟袋的缺陷,滿足產品質量的要求;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用完后體積收縮很小,容易處理;原材料性價比高,成本下降。尤其是將裝液體的合模線設置在其厚度方向側壁上,可有效保障產品成型,提高產品的成型率,保證了產品質量。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仰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考附圖,對本技術進行更全面的說明,附圖中示出了本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技術可以體現為多種不同形式,并不應理解為局限于這里敘述的示例性實施例。而是,提供這些實施例,從而使本技術全面和完整,并將本技術的范圍完全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為了易于說明,在這里可以使用諸如“上”、“下” “左” “右”等空間相對術語,用于說明圖中示出的一個元件或特征相對于另一個元件或特征的關系。應該理解的是,除了圖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間術語意在于包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圖中的裝置被倒置,被敘述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將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兩者。裝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這里所用的空間相對說明可相應地解釋。如圖2、圖3所示,本技術一種輸液瓶或輸液袋,包括裝液體3,裝液體3在灌滿藥液的狀態下為扁形結構,在垂`直于端口和尾部連線的橫截面上,裝液體的寬度7大于厚度6,裝液體I由左右兩部分合模加工制成,其合模線5為裝液體I的厚度方向對稱面與裝液體側壁面的交線。扁形結構由兩個主體面I構成,兩個主體面I的側邊緣通過曲面過渡2相連接。本技術輸液瓶或輸液袋,是針對于裝液體3的寬度7與厚度6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的情況,但裝液體3的寬度7與厚度6的比例小于3時,也可以采用上述結構形式。本技術解決了常規注塑工藝不能生產高厚比醫用軟袋的缺陷。由于裝液體3的寬度7與厚度6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后,側壁面均勻性差,兩側厚度差異大,吹瓶模具制作過程中此處無法設置冷卻水道,無法有效保障產品成型。將合模線5設置為裝液體I的厚度方向對稱面與裝液體側壁面的交線,即將合模線5設置在厚度方向上,可以縮短一套模具模腔與模腔之間間距,單臺設備生產效率較現有技術方案一提高2倍以上,在此基礎上,相應的吹瓶設備體積可以縮小,能耗得到降低。本技術中,上述輸液瓶或輸液袋的制造方法,為二步法注、拉、吹工藝,該二步法注、拉、吹工藝過程為:I)進行裝液體醫用塑料原料配制;2)所配制的醫用塑料原料進行混合;3)將混合后醫用塑料原料通過注塑機注塑制成裝液體的坯型;4)所制成的裝液體的坯型放置或在保護條件下強制冷卻使之固化穩定;5)將固化穩定后的裝液體的坯型送入吹瓶機吹制成型,獲得成品,其中吹瓶機的左右模具的合模線設置在裝液體的厚度方向上;6)將裝液體成品包裝儲存。本技術中具體工藝步驟為:1、 顆粒狀的增韌改性塑料經輔助設備(如吸料機)輸入到注塑機料筒內,在料筒內經加熱熔融后注入注塑模具型腔中,保壓冷卻成型制成坯型。2、 坯型放置冷卻固化或采用強制冷卻的方式在凈化保護下送入吹瓶機進行再加熱,吹制成為輸液袋或輸液瓶,吹塑方式采用的雙向拉伸吹塑方式進行吹瓶。(雙向拉伸吹塑方式的概念理解說明:經加熱后的坯型在吹塑模具中采用吹瓶機拉伸桿的機械力實施縱向拉伸;同時或者稍后用1.8 2.5Mpa壓力范圍的壓縮空氣進行橫向拉伸)3、 輸液瓶或輸液袋經洗瓶、灌裝藥液、封蓋后進入高溫下進行滅菌。其滅菌和定型的溫度一般可以采用115°C,或118°C,或121°C,符合國家標準的規定且能獲得最佳的藥液滅菌和輸液軟袋定型的效果。本技術的裝液體I為注、拉、吹形成的一個整體,裝液體I可相應的形成端口、頸部等,其沒有連接面,不需要進行高溫熱壓塑封,也就不會出現邊緣塑封不密實而發生泄漏的情況。本技術輸液瓶或輸液袋為柔性體,其不采用通氣管路,不存在回氣對藥液的污染問題;輸液結束時扁癟,藥液完全排盡,不產生靜脈血液回血現象,提高輸液安全性,能獲得最佳的藥液滅菌和輸液軟袋定型的效果。本技術加工工藝先進,克服了常規注塑工藝不能生產高厚比醫 用軟袋的缺陷,滿足產品質量的要求,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用完后體積收縮很小,容易處理,原材料性價比高,成本下降。尤其是將裝液體的合模線設置在其厚度方向側壁上,通過該技術改進,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記載的輸液軟袋存在的問題,本技術可有效保障產品成型,提高產品的成型率,保證了產品質量。權利要求1.一種輸液瓶或輸液袋,包括裝液體,裝液體在灌滿藥液的狀態下為扁形結構,在垂直于端口和尾部連線的橫截面上,裝液體的寬度大于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裝液體由左右兩部分合模加工制成,其合模線為裝液體的厚度方向對稱面與裝液體側壁面的交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液瓶或輸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液體的寬度與厚度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液瓶或輸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結構由兩個主體面構成,兩個主體面的側邊緣為 通過曲面過渡相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輸液瓶或輸液袋,包括裝液體,裝液體在灌滿藥液的狀態下為扁形結構,在垂直于端口和尾部連線的橫截面上,裝液體的寬度大于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裝液體由左右兩部分合模加工制成,其合模線為裝液體的厚度方向對稱面與裝液體側壁面的交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液瓶或輸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液體的寬度與厚度的比例大于或等于3。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液瓶或輸液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結構由兩個主體面構成,兩個主體面的側邊緣為通過曲面過渡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譚順洪,譚鴻波,萬陽浴,葛均友,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