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與微量輸液泵結合的供氧裝置。
技術介紹
氣管切開術系切開頸段氣管,放入金屬氣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難、呼吸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難的一種常見手術。目前臨床上使用的一次性吸氧管兼容性較差,只能提供吸氧功能,病人切開氣管后,為了改善病人的呼吸,需要對病人氣管內進行濕化,如果氣道濕化不夠會造成痰液粘稠、干燥甚至形成痰痂,影響通氣功能誘發肺部 感染,嚴重時會危及患者生命。故氣道濕化和氧氣供給是重要的基本要求,目前可以通過加溫霧化裝置和輸氧管同時滿足病人這兩種需求,但吸氧和濕化分別進行時,增加了患者吸氣阻力,增大了呼吸做功,使病人容易疲勞,也增加了醫療費用的支出的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與微量輸液泵結合的供氧裝置,該供氧裝置能使氣道濕化與氧氣供給通過同一管道同時進行,以稀釋痰液,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發生。實現本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與微量輸液泵結合的供氧裝置,包括微量輸液泵、注射器和輸氧管,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輸氧管一端設有氧源對接口,與氧源連通,另一端設有開口端,與氣管導管連通,與微量輸液泵結合的注射器與輸氧管連通。所述微量輸液泵以2_4ml/h的速度對氣管進行滴注,以保持氣道濕化。本技術的優點是:1、本技術供氧裝置與微量輸液泵結合使用,使氣道濕化與氧氣供給能同時進行,以稀釋痰液,減少肺部并發癥的發生;2、注射器內盛裝有0.45%氯化鈉溶液,該溶液為低滲溶液,進入呼吸道后因水分蒸發留在呼吸道的液體滲透壓符合氣道的生理需要,保持了氣道濕化及纖毛運動活躍,與輸氧管連通,在給氧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與微量輸液泵結合的供氧裝置,包括微量輸液泵、注射器和輸氧管,其特征是:輸氧管一端設有氧源對接口,與氧源連通,另一端設有開口端,與氣管導管連通,與微量輸液泵結合的注射器與輸氧管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戚益群,唐玉平,蔣和娣,肖艷林,韋樸素,李亞群,
申請(專利權)人:戚益群,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