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機械手技術領域,特指冷卻翻轉機械手,它包括有氣缸支座、升降氣缸、氣缸支撐板、旋轉氣缸、翻轉手臂、吸嘴頭、活塞桿,升降氣缸的輸出端朝上并連接氣缸支撐板,旋轉氣缸固定在氣缸支撐板上,翻轉手臂的一端與旋轉氣缸的輸出端連接,翻轉手臂的另一端通過活塞桿與吸嘴頭連接,吸嘴頭與活塞桿之間連接有調整墊,翻轉手臂為弧形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升降氣缸、旋轉氣缸控制吸嘴頭旋轉到水平方向并下降移動到工件表面,使吸嘴頭吸附工件,然后再控制吸嘴頭自動上升并向上將工件翻轉90度進行冷卻處理,實現自動冷卻工件,便于自動化大批量生產,操作簡單方便,生產效率高,節省人力,降低人力成本。(*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冷卻翻轉機械手
:本技術涉及機械手
,特指一種冷卻翻轉機械手。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為自動化生產制造行業迅速崛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平臺。在自動化生產制造行業中,為了保證產品的高精度、高質量、高效率要求,相應地,應用于自動化生產制造行業中的各種設備、裝置或機器必須能達到要求。目前,在自動化生產線中,經常需要對工件進行冷卻處理,對于片狀的工件來說,一般都需要將工件翻轉90度換位到豎向位置進行自然冷卻或利用風冷卻設備進行冷卻,但是現有的做法都是通過人工進行冷卻換位操作,操作不方便,工作效率低,不利于自動化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通過吸氣吸附工件的方式自動將工件翻轉90度進行冷卻、操作簡單方便、生產效率高的冷卻翻轉機械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冷卻翻轉機械手,包括有氣缸支座、固定在氣缸 支座上的升降氣缸、氣缸支撐板、旋轉氣缸、翻轉手臂、吸嘴頭、活塞桿,升降氣缸的輸出端朝上并連接氣缸支撐板,旋轉氣缸固定在氣缸支撐板上,翻轉手臂的一端與旋轉氣缸的輸出端連接,翻轉手臂的另一端通過活塞桿與吸嘴頭連接,吸嘴頭與活塞桿之間連接有調整墊,翻轉手臂為弧形結構。所述氣缸支座為L型結構。所述氣缸支座上開設有長條形調節孔。所述調整墊與吸嘴頭之間連接有擋塊。 所述翻轉手臂上開設有弧形槽。本技術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提供的冷卻翻轉機械手,它包括有氣缸支座、固定在氣缸支座上的升降氣缸、氣缸支撐板、旋轉氣缸、翻轉手臂、吸嘴頭、活塞桿,升降氣缸的輸出端朝上并連接氣缸支撐板,旋轉氣缸固定在氣缸支撐板上,翻轉手臂的一端與旋轉氣缸的輸出端連接,翻轉手臂的另一端通過活塞桿與吸嘴頭連接,吸嘴頭與活塞桿之間連接有調整墊,翻轉手臂為弧形結構,本技術通過升降氣缸、旋轉氣缸控制吸嘴頭旋轉到水平方向并下降移動到工件表面,使吸嘴頭吸附工件,然后再控制吸嘴頭自動上升并向上將工件翻轉90度換位到豎向位置進行冷卻處理,實現自動冷卻工件,代替了復雜的人工冷卻換位操作,便于自動化大批量生產,操作簡單方便,生產效率高,節省人力,降低人力成本。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見圖1所示,本技術包括有氣缸支座1、固定在氣缸支座I上的升降氣缸2、氣缸支撐板3、旋轉氣缸4、翻轉手臂5、吸嘴頭6、活塞桿7,升降氣缸2的輸出端朝上并連接氣缸支撐板3,旋轉氣缸4固定在氣缸支撐板3上,翻轉手臂5的一端與旋轉氣缸4的輸出端連接,翻轉手臂5的另一端通過活塞桿7與吸嘴頭6連接,吸嘴頭6與活塞桿7之間連接有調整墊8,翻轉手臂5為弧形結構。氣缸支座I為L型結構,結構簡單,強度高。氣缸支座I上開設有長條形調節孔11,方便調節升降氣缸2與氣缸支座I之間的安裝位置。調整墊8與吸嘴頭6之間連接有擋塊9,起到限位作用。翻轉手臂5上開設有弧形槽51。本技術通過升降氣缸2、旋轉氣缸4控制吸嘴頭6旋轉到水平方向并下降移動到工件表面,使吸嘴頭6吸附工件,然后再控制吸嘴頭6自動上升并向上將工件翻轉90度換位到豎向位置進行冷卻處理,實現自動冷卻工件,代替了復雜的人工冷卻換位操作,便于自動化大批量生產,操作簡單方便,生產效率高,節省人力,降低人力成本。當然,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 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技術專利申請范圍內。權利要求1.冷卻翻轉機械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氣缸支座(I)、固定在氣缸支座(I)上的升降氣缸(2)、氣缸支撐板(3)、旋轉氣缸(4)、翻轉手臂(5)、吸嘴頭(6)、活塞桿(7),升降氣缸(2 )的輸出端朝上并連接氣缸支撐板(3 ),旋轉氣缸(4 )固定在氣缸支撐板(3 )上,翻轉手臂(5)的一端與旋轉氣缸(4)的輸出端連接,翻轉手臂(5)的另一端通過活塞桿(7)與吸嘴頭(6)連接,吸嘴頭(6)與活塞桿(7)之間連接有調整墊(8),翻轉手臂(5)為弧形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翻轉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支座(I)為L型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翻轉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支座(I)上開設有長條形調節孔(11)。4.根據權 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翻轉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墊(8)與吸嘴頭(6)之間連接有擋塊(9)。5.根據權利要求Γ4任意一項所述的冷卻翻轉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手臂(5)上開設有弧形槽(51)。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機械手
,特指冷卻翻轉機械手,它包括有氣缸支座、升降氣缸、氣缸支撐板、旋轉氣缸、翻轉手臂、吸嘴頭、活塞桿,升降氣缸的輸出端朝上并連接氣缸支撐板,旋轉氣缸固定在氣缸支撐板上,翻轉手臂的一端與旋轉氣缸的輸出端連接,翻轉手臂的另一端通過活塞桿與吸嘴頭連接,吸嘴頭與活塞桿之間連接有調整墊,翻轉手臂為弧形結構,本技術通過升降氣缸、旋轉氣缸控制吸嘴頭旋轉到水平方向并下降移動到工件表面,使吸嘴頭吸附工件,然后再控制吸嘴頭自動上升并向上將工件翻轉90度進行冷卻處理,實現自動冷卻工件,便于自動化大批量生產,操作簡單方便,生產效率高,節省人力,降低人力成本。文檔編號B25J15/06GK203092552SQ20132001766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4日專利技術者劉汝榮 申請人:東莞市安利通用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冷卻翻轉機械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氣缸支座(1)、固定在氣缸支座(1)上的升降氣缸(2)、氣缸支撐板(3)、旋轉氣缸(4)、翻轉手臂(5)、吸嘴頭(6)、活塞桿(7),升降氣缸(2)的輸出端朝上并連接氣缸支撐板(3),旋轉氣缸(4)固定在氣缸支撐板(3)上,翻轉手臂(5)的一端與旋轉氣缸(4)的輸出端連接,翻轉手臂(5)的另一端通過活塞桿(7)與吸嘴頭(6)連接,吸嘴頭(6)與活塞桿(7)之間連接有調整墊(8),翻轉手臂(5)為弧形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汝榮,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安利通用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