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火力發電廠新型煤斗。特別涉及側煤倉煤斗。
技術介紹
我國目前投入運行的火力發電廠機組中,特別是國產600MW級超(超)臨界機組,由于采用兩爐合用側煤倉方案在主廠房占地、降低工程造價方面優勢明顯,已逐漸被各大發電集團所接受。但是,常規的側煤倉方案中,煤斗分兩部分:一般均上部采用矩形,下部為棱臺形。下部為棱臺形側面與水平夾角按規范要求一般大于65°,棱臺出口為方形,一般為900X900mm。常規的側煤倉方案中煤斗外形如圖1。該類型煤斗現場反應堵煤較嚴重。究其原因,棱臺形煤斗由于兩側面成90°夾角,煤在下落過程中很容易被擠壓,特別是在煤含水率較大時,極易發生堵煤。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煤斗堵煤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煤斗上部采用矩形,中部采用方圓節,下部接雙曲線煤斗。該煤斗由上部、中部和下部組成。其中,上部橫截面為矩形,中部為方圓節,下部橫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垂直剖面為雙曲線。優選的,上部分隔為兩個矩形落煤口,所述中部方圓節為兩個,每個方圓節上部分別與一個落煤口方形開口契合,每個方圓節向下與煤斗的下部雙曲線部分契合優選的,保證雙曲線收縮率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煤斗各側面與水平面夾角均大于70°,保證煤斗有足夠大的下煤角度。本新型的煤斗結構簡單方 便生產制造、安裝,適用于新建電廠側煤倉方案,也適用于已有煤斗結構改造項目。附圖說明圖1-3是現有側煤倉煤斗的示意圖。圖4-6是本技術的煤斗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4-6,本技術的煤斗,由上部1、中部2和下部3組成。上部I為兩個長9000mm,寬6750mm,高50 ...
【技術保護點】
火力發電廠新型煤斗,其特征在于,煤斗由上部、中部和下部組成,所述上部橫截面為矩形,所述中部為方圓節,所述下部橫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所述下部垂直剖面為雙曲線。
【技術特征摘要】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