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安裝方便的通信塔,包括有底面呈矩形的機房框架,設置在機房框架下方的配重,設置在機房框架上的塔體,設置在塔體上部的天支以及設置在塔體頂端的避雷針。所述的塔體自下而上包括有通過法蘭連接的第一塔桿;第二塔桿、第三塔桿、第四塔桿和第五塔桿;所述的第一塔桿下端通過法蘭連接在塔座上,所述的天支設置在第五塔桿上。該單管塔的機房框架結構簡單牢固,各部件通過螺栓連接,運輸、安裝方便,塔體由多節塔桿構成且各節塔桿通過法蘭連接,安裝穩固且施工速度快。(*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安裝方便的通信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面呈矩形的機房框架,設置在機房框架下方的配重,設置在機房框架上的塔體,設置在塔體上部的天支以及設置在塔體頂端的避雷針;所述的配重沿鋼框架長度方向設置有7個,所述配重為條狀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配重上設置有兩個穿透配重寬度方向的矩形的通孔,兩個通孔以配重長度方向的中點對稱設置;配重上對應通孔的位置還設有兩個沿配重高度方向的圓形的連接孔,連接孔的下端與所述通孔相連通;所述配重的四個側面均呈等腰梯形;所述配重上方位于兩個通孔之間的位置設有矩形的上凸塊;所述配重內設有垂直于配重長度方向的鋼筋圈,鋼筋圈呈等腰梯形,鋼筋圈沿配重長度方向均勻排列;各個鋼筋圈之間通過多根直鋼筋焊接相連;所述直鋼筋包括有7根,其中3根均勻連接在鋼筋圈的上底邊,另外4根均勻連接在鋼筋圈的下底邊;所述配重的四個側面包括兩個相對的寬側面和兩個相對的長側面,寬側面位于配重長度方向的兩側,長側面位于配重寬度方向的兩側;長側面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q為11°,寬側面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夾角p為6°;所述的機房框架包括有與各個配重直接連接的底架,底架包括兩個長桿和垂直于長桿且等距設置的三個短桿,位于兩端的短桿與長桿之間連接有連接座,位于中間的短桿一端與長桿之間連接有塔座,該短桿另一端與長桿直接連接;兩個長桿之間位于相鄰兩個短桿之間的中間還連接有加固桿;所述的連接座上方連接有豎直設置的豎支桿,豎支桿的兩端分別固定設有連接頭;各個相鄰豎支桿之間靠近上端部位置分別通過上長桿和上短桿連接,上長桿位于長桿正上方且與長桿平行,上短桿位于短桿正上方且與短桿平行;所述的豎支桿與長桿之間分別連接有斜支桿,每個斜支桿與長桿、豎支桿共同圍成等腰直角三角形;遠離塔座一側的豎支桿與短桿之間分別連接有側斜支桿,每個側斜支桿與豎支桿、短桿共同圍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豎支桿為圓管,豎支桿兩端的連接頭呈正方形,豎支桿側壁與連接頭之間等距焊接固定有8個連接筋,所述的連接筋呈三角形,所述的連接頭上設置有八個連接孔;所述的塔體自下而上包括有通過法蘭連接的第一塔桿;第二塔桿、第三塔桿、第四塔桿和第五塔桿;所述的第一塔桿下端通過法蘭連接在塔座上,第一塔桿側壁還一體連接有一對連接端頭A以及位于連接端頭A上方的一對連接端頭B;一對連接端頭A和靠近塔座一側的兩個豎支桿上端之間分別通過第一支撐桿連接,兩個第一支撐桿相互垂直;一對連接端頭B和遠離塔座一側的兩個豎支桿上端之間分別通過第二支撐桿連接,兩個第二支撐桿之間形成銳角;構成所述塔體的塔桿均是外徑為50?60cm的圓管,所述的第一塔桿;第二塔桿、第三塔桿、第四塔桿和第五塔桿長度之比為8:8:7:6:6;所述的天支設置在第五塔桿上;天支包括有設置在同一高度的4個,每個天支通過兩個固定圈固定在所述的第五塔桿上;所述的固定圈包括有圓形的外固定圈和內固定圈,外固定圈和內固定圈之間通過六個等距分布的連桿連接;天支的下部外設置有一個裝飾圈,所述的裝飾圈包括有一個與第五塔桿連接的內圈以及一個由三個外圈體構成的外圈;內圈外壁等距設有三個連接管,外圈體兩端部分別設有一短臂和一長臂;所述長臂端部與所述連接管插接并通過螺釘固定,所述短臂與相鄰外圈體的長臂通過螺釘連接;每個天支上連接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天支連桿,位于上方的天支連桿長度大于下方位置的天支連桿長度,天支與塔體長度方向之間的夾角m為5?10度;天支連桿的末端一體連接有一個方形的連接壁,連接壁上設有兩個或四個固定孔,每個連接壁通過一個或兩個U形螺栓與固定圈連接,U形螺栓的兩端部穿過連接壁上的兩個固定孔并通過螺母鎖定;每個天支上的兩個天支連桿將天支分為三段,該三段的長度比x:y:z為1:2: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志華,李震,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巨匠鋼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