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輪輻自動落料機,包括左輥道(1)、壓機(7)和右輥道(8),左輥道(1)和右輥道(8)分別布置在壓機(7)的兩側,壓機(7)上安裝上模具(6)和下模具(5),下模具(5)兩側各設置一個壓機滾筒(4);所述壓機(7)的兩側各設置一個鋼板側移機(3),且左輥道(1)和右輥道(8)根據需要配置動力裝置。所述左輥道(1)和/或右輥道(8)臨近鋼板側移機(3)的端部設置送料機構(2)。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構造簡單合理,自動化程度高,只要一個人就能夠操作鋼板平移和對位,節約了用工,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消除了不安全的因數。(*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輪輻自動落料機
本技術涉及一種輪輻自動落料機。
技術介紹
目前的輪輻自動落料機主要由左輥道、壓機和右輥道組成,左輥道和右輥道分別布置在壓機的兩側,壓機上安裝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兩側各設置一個壓機滾筒。圓形的輪輻坯料是從鋼板上沖壓下來的,一塊鋼板上能夠沖壓出多排的輪輻坯料。每完成一排的輪輻坯料的落料后,鋼板需要整體側移一端距離。其不足之處,鋼板的側移靠人工操作勞動強度大。另外,雖然有的左輥道和右輥道都配有動力,由輥道與鋼板之間存在滑動,采用左輥道和右輥道縱向給料誤差很大,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兩個工人操作,一個負責壓機和輥道的動作,另外一個不得不站在鋼板上,用撬棍調整鋼板的位置,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只要一個人就能夠操作的、能夠自動平移鋼板的、能夠自動對位的、操作安全可靠的輪輻自動落料機。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包括左輥道、壓機和右輥道,左輥道和右輥道分別布置在壓機的兩側,壓機上安裝上模具和下模具,下模具兩側各設置一個壓機滾筒;所述壓機的兩側各設置一個鋼板側移機,且左輥道和右輥道根據需要配置動力>J-U ρ?α裝直。`所述鋼板側移機的機架上方安裝支撐滾筒、絲桿和移動擋塊,絲桿和移動擋塊為螺紋連接,絲桿的一端與位移驅動機構連接,位移驅動機構安裝在鋼板側移機的機架的側面。所述左輥道和/或右輥道臨近鋼板側移機的端部設置送料機構。所述送料機構主要由兩個垂直布置的上滾筒和下滾筒組成;上滾筒的軸承箱套裝在軸承箱框架內,軸承箱的上方安裝壓縮彈簧,壓縮彈簧的上方安裝調壓板,調壓板的上方鉸連接調壓絲桿,調壓絲桿與軸承箱框架螺紋連接,調壓絲桿頂部安裝轉動手柄;下滾筒的一端連接驅動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構造簡單合理,自動化程度高,只要一個人就能夠操作鋼板平移和對位,節約了用工,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消除了不安全的因數。【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俯視結構示意圖,去掉壓機上部。圖3為圖1的K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1_左輥道,2-送料機構,3-鋼板側移機,4-壓機滾筒,5-下模具,6-上夾具,7-壓機,8-右棍道,9-位移驅動機構,10-支撐滾筒,11-絲桿,12-移動擋塊,13-豎向滾筒,14-軸承箱框架,15-調壓絲桿,16-轉動手柄,17-調壓板,18-壓縮彈簧,19-軸承箱,20-上滾筒,21-下滾筒。【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參考附圖,包括左輥道1、壓機7和右輥道8,左輥道I和右輥道8分別布置在壓機7的兩側,壓機7上安裝上模具6和下模具5,下模具5兩側各設置一個壓機滾筒4 ;所述壓機7的兩側各設置一個鋼板側移機3,且左輥道I和右輥道8根據需要配置動力裝置。所述鋼板側移機3的機架上方安裝支撐滾筒10、絲桿11和移動擋塊12,絲桿11和移動擋塊12為螺紋連接,絲桿11的一端與位移驅動機構9連接,位移驅動機構9安裝在鋼板側移機3的機架的側面。所述左輥道I和/或右輥道8臨近鋼板側移機3的端部設置送料機構2。所述送料機構2主要由兩個垂直布置的上滾筒20和下滾筒21組成;上滾筒20的軸承箱19套裝在軸承箱框架14內,軸承箱19的上方安裝壓縮彈簧18,壓縮彈簧18的上方安裝調壓板17,調壓板17的上方鉸連接調壓絲桿15,調壓絲桿15與軸承箱框架14螺紋連接,調壓絲桿15頂部安裝轉動手柄16 ;下滾筒21的一端連接驅動裝置。所述左輥道1、壓機滾筒4、下模具5、上模具6、壓機7、右輥道8、位移驅動機構9、支撐滾筒10、絲桿11、軸承箱框架14、調壓絲桿15、轉動手柄16、調壓板17、壓縮彈簧18、軸承箱19、上滾筒20和下滾筒21采用現有技術設計制作。實施例1:壓機7的兩側分別布置左輥道I和右輥道8,壓機7上安裝上模具6和下模具5,下模具5兩側各設置一個壓機滾筒4 ;壓機7的兩側各設置一個鋼板側移機3。即:左輥道I和壓機7之間設置一個鋼板側移機3,壓機7與右棍道8之間設置一個鋼板側移機3。在本實施例中,左輥道I和右輥道8均配置動力裝置。實施例2: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鋼板側移機3的機架上方安裝支撐滾筒10、絲桿11和移動擋塊12,絲桿11和移動擋塊12為螺紋連接,絲桿11的一端與位移驅動機構9連接,位移驅動機構9安裝在鋼板側移機3的機架的側面。移動擋塊12上安裝豎向滾筒13。在本實施例中,左輥道I和右輥道8均配置動力裝置。實施例3、4:分別實施例1、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左輥道I和右輥道8臨近鋼板側移機3的端部均設置送料機構2,且左輥道I和右輥道8均不配置動力裝置。實施例6、7:分別在實施例3、4的基礎上,送料機構2主要由兩個垂直布置的上滾筒20和下滾筒21組成;上滾筒20的軸承箱19套裝在軸承箱框架14內,軸承箱19的上方安裝壓縮彈簧18,壓縮彈簧18的上方安裝調壓板17,調壓板17的上方鉸連接調壓絲桿15,調壓絲桿15與軸承箱框架14螺紋連接,調壓絲桿15頂部安裝轉動手柄16 ;下滾筒21的一端連接驅動裝置,且左輥道I和右輥道8均不配置動力裝置。本技術還可以增加一個或者多個送料機構2,所有送料機構2的驅動裝置同步,帶動鋼板前進或者后退。本技術還可以增加一個或者多個鋼板側移機3,所有鋼板側移機3的位移驅動機構9同步,帶動鋼板橫向平移。由于能夠操控鋼板的縱向的前進、后退和橫向平移,只要一個操作工就能夠方便操作。節省了用工,提高了自動化程度和工作效率,杜絕了人站在鋼板上操作帶來的不安全隱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輪輻自動落料機,包括左輥道(1)、壓機(7)和右輥道(8),左輥道(1)和右輥道(8)分別布置在壓機(7)的兩側,壓機(7)上安裝上模具(6)和下模具(5),下模具(5)兩側各設置一個壓機滾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機(7)的兩側各設置一個鋼板側移機(3),且左輥道(1)和右輥道(8)根據需要配置動力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輪輻自動落料機,包括左輥道(I)、壓機(7)和右輥道(8),左輥道(I)和右輥道(8 )分別布置在壓機(7 )的兩側,壓機(7 )上安裝上模具(6 )和下模具(5 ),下模具(5 )兩側各設置一個壓機滾筒(4);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機(7)的兩側各設置一個鋼板側移機(3),且左輥道(I)和右輥道(8 )根據需要配置動力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輻自動落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板側移機(3)的機架上方安裝支撐滾筒(10)、絲桿(11)和移動擋塊(12),絲桿(11)和移動擋塊(12)為螺紋連接,絲桿(11)的一端與位移驅動機構(9)連接,位移驅動機構(9)安裝在鋼板側移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小紅,
申請(專利權)人:長沙勝通汽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