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抱縮組件
本技術涉及夾或箍連接
。
技術介紹
隨著橋梁工程技術的發展,現澆混凝土結構體積越來越大,普通的鋼管腳手架已不能滿足施工時的受力要求,越來越多的施工現場采用大直徑鋼管支架,大直徑鋼管支架比普通腳手架支架的承載力高,剛度大。現有技術中,橋梁工程施工現場采用的大直徑鋼管支架,在與加長的槽鋼、角鋼和鋼管連接時,均采用焊接,這種連接方法的弊端在于:1,對施工現場的條件要求高,需要現場通電,氣候條件必須允許施焊。2,所有橫向連接桿件均需焊接,施工時間長。3,受人為因素影響大,還受到不同的施工順序、焊接技術、操作水平等因素影響。4,支架拆除困難,需采用氣焊割切。5,原材料重復利用性差,拆除后的鋼管表面殘留焊茬,橫向連接桿只能減少尺寸再利用,浪費大量鋼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抱箍組件,具有通過組合的圓環抱箍在大直徑鋼管的兩側、上方或下方用螺栓連接槽鋼或角鋼,組合成大直徑鋼管支架的特點。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抱箍組件,包括半圓抱箍及其上方的左對接抱箍和右對接抱箍,所述左對接抱箍和右對接抱箍均為四分之一圓抱箍;所述半圓抱箍、左對接抱箍和右對接抱箍對接組成可抱緊鋼管的圓環抱箍;所述半圓抱箍的左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一折邊,右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二折邊,所述第二折邊的長度大于第一折邊的長度,第二折邊的螺栓孔的數量大于第一折邊的螺栓孔的數量;所述左對接抱箍的左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三折邊,上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四折邊,所述第三折邊的長度大于第四折邊的長度,第三折邊的螺栓孔的數量大于第四折邊的螺栓孔的數量;所述右對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抱箍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圓抱箍(7)及其上方的左對接抱箍(8)和右對接抱箍(9),所述左對接抱箍(8)和右對接抱箍(9)均為四分之一圓抱箍;所述半圓抱箍(7)、左對接抱箍(8)和右對接抱箍(9)對接組成可抱緊鋼管(10)的圓環抱箍;所述半圓抱箍(7)的左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一折邊(1),右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二折邊(2),所述第二折邊(2)的長度大于第一折邊(1)的長度,第二折邊(2)的螺栓孔的數量大于第一折邊(1)的螺栓孔的數量;所述左對接抱箍(8)的左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三折邊(3),上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四折邊(4),所述第三折邊(3)的長度大于第四折邊(4)的長度,第三折邊(3)的螺栓孔的數量大于第四折邊(4)的螺栓孔的數量;所述右對接抱箍(9)的上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五折邊(5),右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六折邊(6),所述第五折邊(5)的長度大于第六折邊(6)的長度,第五折邊(5)的螺栓孔的數量大于第六折邊(6)的螺栓孔的數量;所述的第一折邊(1)和第三折邊(3)通過螺栓相連接,所述的第四折邊(4)和第五折邊(5)通過螺栓相連接,所述的第六折邊(6)和第二折邊(2)通過螺栓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抱箍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圓抱箍(7)及其上方的左對接抱箍(8)和右對接抱箍(9),所述左對接抱箍(8)和右對接抱箍(9)均為四分之一圓抱箍;所述半圓抱箍(7)、左對接抱箍(8)和右對接抱箍(9)對接組成可抱緊鋼管(10)的圓環抱箍;所述半圓抱箍(7)的左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一折邊(1),右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二折邊(2),所述第二折邊(2)的長度大于第一折邊(I)的長度,第二折邊(2)的螺栓孔的數量大于第一折邊(I)的螺栓孔的數量;所述左對接抱箍(8)的左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三折邊(3),上端設有帶螺栓孔的第四折邊(4),所述第三折邊(3)的長度大于第四折邊(4)的長度,第三折邊(3)的螺栓孔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會芹,劉五一,周永明,李君,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十七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