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本專利技術涉及含有吲哚并咔唑化合物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具體而言,涉及對由有機化合物構成的發光層施加電場、放出光的薄膜型器件。
技術介紹
通常,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以下稱有機EL元件)的最簡單的結構,由發光層和夾著該發光層的一對對置電極構成。即,在有機EL兀件中,利用在兩電極間施加電場時電子由陰極注入、空穴由陽極注入、它們在發光層中復合、放出光這一現象。近年來,開始開發使用有機薄膜的有機EL元件。尤其是為了提高發光效率,以提高從電極注入載流子的效率為目的,對電極種類進行最優化,開發將由芳香族二胺構成的空穴輸送層和由8 —羥基喹啉鋁配合物(以下稱作Alq3)構成的發光層作為薄膜設置在電極間的元件,這樣,與以往的使用蒽等的單晶的元件相比,發光效率大幅改善,從而以具有自發光、高速應答性特征的高性能平板的實用化為目標不斷發展。此外,作為提高元件發光效率的嘗試,也正研究不使用熒光而使用磷光。以設有由芳香族二胺構成的空穴輸送層和由Alq3構成的發光層的元件為代表的許多元件利用熒光發光,但通過使用磷光發光、即利用來自三重激發態的發光,與以往的使用熒光(單重態)的元件相比,有望效率提高3?4倍左右。為了該目的,已研究了以香豆素衍生物、二苯甲酮衍生物為發光層,但僅獲得極低的亮度。此外,作為利用三重態的嘗試,研究了使用銪配合物,但也達不到高效率發光。近年來,如專利文獻I所列舉的那樣,以發光的高效化和長壽化為目的,以銥配合物等有機金屬配合物為中心,對磷光發光摻雜劑材料進行了許多研究。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3-515897號公報專利文獻2: ...
【技術保護點】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基板上層疊有陽極、包括磷光發光層在內的多個有機層和陰極,其中,在選自磷光發光層、空穴輸送層、電子輸送層、空穴阻擋層和電子阻擋層中的至少一個有機層中含有通式(1)表示的吲哚并咔唑化合物,通式(1)中,環I表示與鄰接環在任意位置縮合的式(1a)所表示的芳香族烴環,環II表示與鄰接環在任意位置縮合的式(1b)所表示的雜環,A表示碳數6~18的芳香族烴基或碳數3~17的芳香族雜環基,通式(1)和式(1a)中,R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1~10的脂肪族烴基、碳數6~18的芳香族烴基或碳數3~17的芳香族雜環基,p分別獨立地表示0~4的整數,q表示0~2的整數;式(1b)中,X1~X4分別獨立地表示碳數6~18的芳香族烴基或碳數3~17的芳香族雜環基,l、m和n分別獨立地表示0~5的整數;這里,l、m或n在2以上時,X2、X3和X4可分別相同,也可不同。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1.12.15 JP 2011-2744591.有機電致發光兀件,其基板上層疊有陽極、包括磷光發光層在內的多個有機層和陰極,其中,在選自磷光發光層、空穴輸送層、電子輸送層、空穴阻擋層和電子阻擋層中的至少一個有機層中含有通式(I)表示的吲哚并咔唑化合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征在于,通式(I)表示的吲哚并咔唑化合物為通式(2)~(5)中任一個所表示的吲哚并咔唑化合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在式(Ib)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三宮瑠美,甲斐孝弘,古森正樹,山本敏浩,
申請(專利權)人:新日鐵住金化學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