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全液壓驅動的礦用自卸車
本技術屬于礦用自卸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全液壓驅動的礦用自卸車。
技術介紹
大型礦用自卸車是現代礦山企業重要的運輸工具之一,專用于露天礦山、采石場以及水電工程等大型建筑工地。其工作特點為運程短、承載重,常由大型電鏟配合裝載,往返于采掘點和卸礦點。對于載重噸位100噸以上的車型,國內外廠家廣泛采用電動驅動方式,其傳動路線為發動機帶動交流發電機發電,發出的交流電經過可控硅整流、濾波單元轉變成直流電,再經過逆變裝置,變成電壓幅值、頻率可調的交流電,然后驅動位于后輪的輪轂電動機,從而使交流電動機在交流驅動下實現變頻調速,但電動機的能容量小,一臺電動機和同功率的液壓馬達相比,其重量和體積要大很多,由于輪轂空間的限制,其徑向尺寸要求非常嚴格,軸向尺寸也有一定的要求,這給機器的空間布置帶來了很大麻煩,而且制造成本高。另外電傳動方式能量傳遞形式為發動機-發電機-電動機,發動機將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帶動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中間還要先整流再逆變,最后經電動機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能量傳遞中間過程多,能量損失環節多,驅動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出了一種全液壓驅動的礦用自卸車,該礦用自卸車的驅動效率高,并且成本低。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所述的全液壓驅動的礦用自卸車包括第一發動機、第二發動機、前變量泵、分動箱、第一后變量泵、第二后變量泵、用于驅動礦用自卸車上第一前車輪及第二前車輪轉動的第一傳動系統、用于驅動礦用自卸車上第一后車輪轉動的第二傳動系統、以及用于驅動礦用自卸車上第二后車輪轉動的第三傳動系統;所述第一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液壓驅動的礦用自卸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發動機(14)、第二發動機(28)、前變量泵(29)、分動箱(13)、第一后變量泵(12)、第二后變量泵(15)、用于驅動礦用自卸車上第一前車輪(1)及第二前車輪(11)轉動的第一傳動系統、用于驅動礦用自卸車上第一后車輪(25)轉動的第二傳動系統、以及用于驅動礦用自卸車上第二后車輪(19)轉動的第三傳動系統;所述第一發動機(14)的輸出軸與分動箱(13)的輸入軸相連接,分動箱(13)上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第一后變量泵(12)的驅動軸及第二后變量泵(15)的驅動軸相連接,第一后變量泵(12)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二傳動系統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相連通,第二后變量泵(15)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三傳動系統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相連通,第二傳動系統的輸出端與第一后車輪(25)相連接,第三傳動系統的輸出軸與第二后車輪(19)相連接;所述第二發動機(28)的輸出軸與前變量泵(29)的驅動軸相連接,前變量泵(29)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一傳動系統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相連接,第一傳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全液壓驅動的礦用自卸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發動機(14)、第二發動機(28)、前變量泵(29)、分動箱(13)、第一后變量泵(12)、第二后變量泵(15)、用于驅動礦用自卸車上第一前車輪(I)及第二前車輪(11)轉動的第一傳動系統、用于驅動礦用自卸車上第一后車輪(25)轉動的第二傳動系統、以及用于驅動礦用自卸車上第二后車輪(19)轉動的第三傳動系統; 所述第一發動機(14)的輸出軸與分動箱(13)的輸入軸相連接,分動箱(13)上的兩個輸出端分別與第一后變量泵(12)的驅動軸及第二后變量泵(15)的驅動軸相連接,第一后變量泵(12)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二傳動系統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相連通,第二后變量泵(15)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三傳動系統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相連通,第二傳動系統的輸出端與第一后車輪(25)相連接,第三傳動系統的輸出軸與第二后車輪(19)相連接; 所述第二發動機(28)的輸出軸與前變量泵(29)的驅動軸相連接,前變量泵(29)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分別與第一傳動系統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工作油口相連接,第一傳動系統上的兩個輸出軸分別與第一前車輪(I)及第二前車輪(11)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液壓驅動的礦用自卸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傳動系統包括同步閥(6)、第一前變量馬達(4)、第二前變量馬達(5)、第三前變量馬達(7)、第四前變量馬達(8)、第一齒輪匯流裝置(3)、第二齒輪匯流裝置(9)、第一輪邊減速器(2)及第二輪邊減速器(10); 所述前變量泵(29)上的第一工作油口通過同步閥(6)分為兩路,其中,一路與第一前變量馬達(4)上的第 一工作油口及第二前變量馬達(5)上的第一工作油口相連通,另一路與第三前變量馬達(7)上的第一工作油口及第四前變量馬達(8)上的第一工作油口相連通,第一前變量馬達(4)上的第二工作油口、第二前變量馬達(5)上的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前變量馬達(7)上的第二工作油口及第四前變量馬達(8)上的第二工作油口通過管道并管后與前變量泵(29)上的第二工作油口相連通,第一齒輪匯流裝置(3)上的兩個輸入軸分別與第一前變量馬達(4)的輸出軸及第二前變量馬達(5)的輸出軸相連接,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焦生杰,張寧,顧海榮,焦淵,劉漢清,
申請(專利權)人:長安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