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徑向擠壓模,屬于模具技術領域,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程度高、操作方便、擠壓后零件環(huán)的密封一致性好的擠壓模,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上模和模座上下對應、水平設置,導板以過渡配合裝于模座凹槽內(nèi),在導板頂部輻射式設置有八個相同的梯形槽,多個導板螺釘穿過導板將導板與模座固定,八個滑塊的下端均通過間隙配合分別裝于導板的八個梯形槽內(nèi),套筒設置在滑塊圍成的圓中,套筒螺釘穿過套筒將套筒與導板固定,套筒下部設置有八個與頂桿配合的水平凹槽,拉桿的頂端依次穿過模座貫通孔、導板貫通孔、套筒后,拉桿的上部由下至上套有模芯和開口墊,中部設有導向部,底端與機床底缸的活塞桿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要應用于零件擠壓成型。(*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徑向擠壓模
一種徑向擠壓模,屬于模具
。
技術介紹
現(xiàn)有技術中的徑向擠壓模包括上模、螺母、墊圈、軸承、滑塊、芯模、套筒、導板、螺桿和模座,螺桿的螺紋一端在上與模座同軸,下端擴臺置于模座相應孔內(nèi),導板梯形槽一面在上套于螺桿之外與模座同軸,且底面與螺桿擴臺上表面和模座擴臺孔底面相觸并由螺釘透過導板與模座螺紋固聯(lián)。滑塊錐面朝上,下端分別以動配合裝入導板梯形槽內(nèi)。套筒擴臺孔在上與模座同軸套于螺桿外,底面與導板相觸并由螺釘透過套筒與導板螺紋緊固。模芯、軸承和墊圈與模座同軸依次套于螺桿之外且模芯在軸承之下、墊圈在軸承之上。所述螺母在墊圈之上與螺桿螺紋聯(lián)接組成下模部分。所述上模與下模部分同軸組成徑向擠壓模。擠壓前零件座套于模芯小端,零件環(huán)套于零件座外,將裝有零件座和零件環(huán)的模芯套在螺桿外,上面先后加軸承和墊圈后用螺母壓緊固定。擠壓后松開螺母將滑塊打開,依次取出墊圈,軸承和模芯并退出零件。在整個擠壓操作過程中,需要用扳手旋緊和松開螺母以及打開滑塊,人工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最為重要的是擠壓后零件環(huán)的密度一致性差,有時不能滿足工藝要求。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程度高、操作方便、擠壓后零件環(huán)的密封一致性好的擠壓模。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徑向擠壓模,包括上模、模芯、開口墊、拉桿、多個導板螺釘、導板、多個套筒螺釘、八個結構相同的頂桿、套筒、八個結構相同的滑塊和模座,所述上模、模芯、拉桿、導板、套筒和模座的軸線均在同一直線上,并且所述上模、模芯、導板和模座中心均開有貫通孔,所述上模和模座上下對應、水平設置,所述導板以過渡配合裝于模座的凹槽內(nèi),在導板頂部沿導板的軸線呈輻射式設置有八個相同的梯形槽,所述多個導板螺釘穿過導板將導板與模座固定,所述八個滑塊的上端均設計為與上模下部錐面相配合的錐形結構,下端均設計為與導板8頂部梯形槽相配合的梯形結構,所述八個滑塊的下端均通過間隙配合分別裝于導板的八個梯形槽內(nèi),所述套筒設置在八個滑塊所圍成的圓中,所述套筒螺釘穿過套筒將套筒與導板固定,在套筒的上部設置有帶套筒擴臺的凹槽、在套筒的下部設置有八個與所述頂桿相配合的水平凹槽,所述水平設置的八個頂桿均為一端可與滑塊滑動接觸,另一端可與拉桿滑動接觸,所述拉桿的頂端依次穿過模座貫通孔、導板貫通孔、套筒后,在拉桿的上部由下至上套有模芯和開口墊,在拉桿中部設有在拉桿上升過程中為八個頂桿導向的導向部,拉桿的底端與機床底缸的活塞桿螺紋連接,所述模芯一端直徑大,一端直徑小,并且模芯直徑小的一端與套筒上部的凹槽上下相對,在模芯的中部還設有模芯擴臺,所述開口墊套在拉桿上部開設的槽中。所述拉桿中部設有的導向部結構為由上至下直徑逐漸變粗的圓錐。所述拉桿中部設有的導向部結構為由上至下直徑逐漸變粗的八棱錐,并且八棱錐的每個側面分別對應一個頂桿。所述拉桿中部設有的導向部還開有八個在拉桿上升過程中為頂桿導向的凹槽,并且凹槽的形狀與頂桿端部相適應,凹槽的位置與八個頂桿一一對應。本技術和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通過拉桿下端與機床底缸的活塞桿螺紋連接,合理利用了機床底缸活塞桿的回程力和頂出力,減少了人工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二、將零件座以過渡配合套裝在模芯直徑小的一端,并且零件座的上端面與模芯擴臺端面相接觸,接著將零件環(huán)套裝在零件座外部,然后將裝有零件座和零件環(huán)的模芯小端朝下套在拉桿外,再將開口墊套在拉桿上部的槽中并推到槽的最高位;此時上模開始下行,同時機床底缸活塞桿回程帶動拉桿和開口墊下行,開口墊逐漸接觸模芯上端面并壓緊模芯。上模繼續(xù)下行,上模底部錐面接觸滑塊,在上模錐面的擠壓作用下滑塊沿導板的梯形槽向模座中心逐漸運動,與此同時,零件座的下端面與套筒擴臺端面逐漸相接觸,使模芯的底部和套筒的頂部之間形成擠壓間隙,隨著上模的繼續(xù)下行滑塊逐漸接觸到零件環(huán)并擠壓零件環(huán),上模運動到下死點擠壓完成。上模運動至上死點后,開啟機床底缸活塞桿,機床底缸活塞桿向上頂出,并帶動相連接的拉桿及開口墊同時向上運動,上升過程中,拉桿中部所設的導向部逐漸接觸頂桿并推動頂桿向外運動,頂桿運動的同時帶動滑塊一起沿導板的梯形槽向外運動,當機床底缸活塞桿運動到上死點,滑塊打開。這時,取出開口墊及裝有零件的模芯并退出零件;在整個擠壓過程中,不僅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而且零件的密度一致性好,質量滿足工藝要求。三、通過在拉桿中部設有的導向部開八個在拉桿上升過程中為頂桿導向的凹槽,并且凹槽的形狀與頂桿端部相適應,凹槽的位置與八個頂桿一一對應,當拉桿上升過程拉桿導向部接觸到頂桿后,可以更加穩(wěn)定的推動頂桿向外運動。凹槽的設計同時也延長了拉桿的使用壽命,避免無凹槽設計的拉桿長時間使用后磨損,從而不能穩(wěn)定為頂桿導向,推動頂桿向外運動。【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為圖2的A-A向俯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滑塊的安裝結構圖。圖4為圖2中滑塊打開后的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擠壓前零件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擠壓后零件示意圖。圖中,I為上模,2為模芯,3為開口墊,4為拉桿,5為零件座,6為零件環(huán),7為導板螺釘,8為導板,9為套筒螺釘,10為頂桿,11為套筒,12為滑塊,13為模座。【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如圖1-圖6所不,一種徑向擠壓模,包括上模1、模芯2、開口墊3、拉桿4、多個導板螺釘7、導板8、多個套筒螺釘9、八個結構相同的頂桿10、套筒11、八個結構相同的滑塊12和模座13,所述上模1、模芯2、拉桿4、導板8、套筒11和模座13的軸線均在同一直線上,并且所述上模1、模芯2、導板8和模座13中心均開有貫通孔,所述上模I和模座13上下對應、水平設置,所述導板8以過渡配合裝于模座13的凹槽內(nèi),在導板8頂部沿導板8的軸線呈輻射式設置有八個相同的梯形槽,所述多個導板螺釘7穿過導板8將導板8與模座13固定,所述八個滑塊12的上端均設計為與上模I下部錐面相配合的錐形結構,下端均設計為與導板8頂部梯形槽相配合的梯形結構,所述八個滑塊12的下端均通過間隙配合分別裝于導板8的八個梯形槽內(nèi),所述套筒11設置在八個滑塊12所圍成的圓中,所述套筒螺釘9穿過套筒11將套筒11與導板8固定,在套筒11的上部設置有帶套筒擴臺的凹槽、在套筒11的下部設置有八個與所述頂桿10相配合的水平凹槽,所述水平設置的八個頂桿10均為一端可與滑塊12滑動接觸,另一端可與拉桿4滑動接觸,所述拉桿4的頂端依次穿過模座13貫通孔、導板8貫通孔、套筒11后,在拉桿4的上部由下至上套有模芯2和開口墊3,在拉桿4中部設有在拉桿4上升過程中為八個頂桿10導向的導向部,拉桿4的底端與機床底缸的活塞桿螺紋連接,所述模芯2 —端直徑大,一端直徑小,并且模芯2直徑小的一端與套筒11上部的凹槽上下相對,在模芯2的中部還設有模芯擴臺,所述開口墊3套在拉桿4上部開設的槽中。實施例二如圖1-圖6所不,一種徑向擠壓模,包括上模1、模芯2、開口墊3、拉桿4、多個導板螺釘7、導板8、多個套筒螺釘9、八個結構相同的頂桿10、套筒11、八個結構相同的滑塊12和模座13,所述上模1、模芯2、拉桿4、導板8、套筒11和模座13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徑向擠壓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模芯(2)、開口墊(3)、拉桿(4)、多個導板螺釘(7)、導板(8)、多個套筒螺釘(9)、八個結構相同的頂桿(10)、套筒(11)、八個結構相同的滑塊(12)和模座(13),所述上模(1)、模芯(2)、拉桿(4)、導板(8)、套筒(11)和模座(13)的軸線均在同一直線上,并且所述上模(1)、模芯(2)、導板(8)和模座(13)中心均開有貫通孔,所述上模(1)和模座(13)上下對應、水平設置,所述導板(8)以過渡配合裝于模座(13)的凹槽內(nèi),在導板(8)頂部沿導板(8)的軸線呈輻射式設置有八個相同的梯形槽,所述多個導板螺釘(7)穿過導板(8)將導板(8)與模座(13)固定,所述八個滑塊(12)的上端均設計為與上模(1)下部錐面相配合的錐形結構,下端均設計為與導板(8)頂部梯形槽相配合的梯形結構,所述八個滑塊(12)的下端均通過間隙配合分別裝于導板(8)的八個梯形槽內(nèi),所述套筒(11)設置在八個滑塊(12)所圍成的圓中,所述套筒螺釘(9)穿過套筒(11)將套筒(11)與導板(8)固定,在套筒(11)的上部設置有帶套筒擴臺的凹槽、在套筒(11)的下部設置有八個與所述頂桿(10)相配合的水平凹槽,所述水平設置的八個頂桿(10)均為一端可與滑塊(12)滑動接觸,另一端可與拉桿(4)滑動接觸,所述拉桿(4)的頂端依次穿過模座(13)貫通孔、導板(8)貫通孔、套筒(11)后,在拉桿(4)的上部由下至上套有模芯(2)和開口墊(3),在拉桿(4)中部設有在拉桿(4)上升過程中為八個頂桿(10)導向的導向部,拉桿(4)的底端與機床底缸的活塞桿螺紋連接,所述模芯(2)一端直徑大,一端直徑小,并且模芯(2)直徑小的一端與套筒(11)上部的凹槽上下相對,在模芯(2)的中部還設有模芯擴臺,所述開口墊(3)套在拉桿(4)上部開設的槽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徑向擠壓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I)、模芯(2)、開口墊(3)、拉桿(4)、多個導板螺釘(7)、導板(8)、多個套筒螺釘(9)、八個結構相同的頂桿(10)、套筒(11)、八個結構相同的滑塊(12)和模座(13),所述上模(I)、模芯(2)、拉桿(4)、導板(8)、套筒(11)和模座(13)的軸線均在同一直線上,并且所述上模(I)、模芯(2)、導板(8)和模座(13)中心均開有貫通孔,所述上模(I)和模座(13)上下對應、水平設置,所述導板(8)以過渡配合裝于模座(13)的凹槽內(nèi),在導板(8)頂部沿導板(8)的軸線呈輻射式設置有八個相同的梯形槽,所述多個導板螺釘(7)穿過導板(8)將導板(8)與模座(13)固定,所述八個滑塊(12)的上端均設計為與上模(I)下部錐面相配合的錐形結構,下端均設計為與導板(8)頂部梯形槽相配合的梯形結構,所述八個滑塊(12)的下端均通過間隙配合分別裝于導板(8)的八個梯形槽內(nèi),所述套筒(11)設置在八個滑塊(12)所圍成的圓中,所述套筒螺釘(9)穿過套筒(11)將套筒(11)與導板(8)固定,在套筒(11)的上部設置有帶套筒擴臺的凹槽、在套筒(11)的下部設置有八個與所述頂桿(10)相配合的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春莊,牛福忙,郭飛龍,韓婧,李宏斌,范玉光,
申請(專利權)人:山西惠豐機械工業(y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西;1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