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后置脫氮生物濾池反沖洗空氣管路,所述空氣管路包括進氣方管及空氣支管,進氣方管鋪設在靠近一側池壁的濾池底部,進氣方管上垂直安裝各空氣支管,該空氣支管安裝在濾池底部所鋪設的濾池底磚的反射腔內,各空氣支管的下部外緣部位制有出氣孔,其特征在于:在各空氣支管的末端垂直連通一末端連通管,該末端連通管鋪設在靠近另一側池壁的濾池底部,并自濾池底磚的底腳下穿過。本空氣管針對傳統(tǒng)的反沖洗空氣管進行改造,將空氣支管的末端相互連通,使原來的枝椏狀管路改為環(huán)狀管路,由此保證了空氣支管末端與進氣端壓力相一致,對于空氣管路來說,較均衡的節(jié)點壓力意味著更穩(wěn)定的運行工況,更安全地提供空氣,大幅增強了濾池的反沖洗效果。(*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環(huán)保
,涉及污水處理的脫氮生物濾池,尤其是一種后置脫氮生物濾池反沖洗空氣管路。
技術介紹
后置脫氮生物濾池中,在濾池底磚內鋪設有反沖洗空氣管路,該反沖洗空氣管路采用進氣方管與空氣支管相連接的枝椏狀分管結構。這種結構的缺點是:由于進氣方管沿濾池長度方向設置,使得空氣支管進氣端的壓力大,而枝椏末端的空氣支管壓力較低,使得濾池底磚反射腔內鋪設的空氣管路所形成空氣射流的強度不一樣,影響了反沖效果,進而影響了生物脫氮的效率。此外,現有的進氣管底部所制的出氣孔,其與支管剖面垂直軸線夾角也影響了反沖洗布氣的均勻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原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后置脫氮生物濾池反沖洗空氣管路,該空氣管路氣阻小,出氣流暢并均勻平衡,提高了反沖洗的技術水平。本技術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后置脫氮生物濾池反沖洗空氣管路,所述空氣管路包括進氣方管及空氣支管,進氣方管鋪設在靠近一側池壁的濾池底部,進氣方管垂直安裝各空氣支管,該空氣支管安裝在濾池底部所鋪設的濾池底磚的反射腔內,各空氣支管的下部外緣部位制有出氣孔,其特征在于:在各空氣支管的末端垂直連通一末端連通管,該末端連通管鋪設在靠近另一側池壁的濾池底部,并自濾池底磚的底腳下穿過。而且,所述空氣支管下部外緣部位的出氣孔與其截面的垂直軸線呈40-50度。本技術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1、本空氣管針對傳統(tǒng)的反沖洗空氣管進行改造,將空氣支管的末端通過末端連通管相連通,使原來的枝椏狀管路改為環(huán)狀管路,由此保證了空氣支管末端與進氣端壓力相一致,對于空氣管路來說,較均衡的節(jié)點壓力意味著更穩(wěn)定的運行工況,更安全地提供空氣,大幅增強了濾池的反沖洗效果。2、本空氣管將出氣口與其截面的垂直軸線的角度修改為40-50度,減少了氣阻,提高了反沖洗的強度,增強了反沖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主視圖;圖2為圖1的A-A向截面剖視放大圖;圖3為圖1的空氣分管截面剖視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一種后置脫氮生物濾池反沖洗空氣管路,所述空氣管路包括進氣方管2及空氣支管4,進氣方管鋪設在靠近一側池壁I的濾池底部,進氣方管垂安裝各空氣支管,在濾池底部所鋪設濾池底磚3的反射腔內安裝空氣支管,相鄰的濾池底磚采用連接銷6連接,在空氣支管的下部外緣部位制有出氣孔7。本技術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1、各空氣支管的末端垂直連通一末端連通管5,該末端連通管鋪設在靠近另一側池壁的濾池底部,并自濾池底磚的底腳下穿過。本空氣管路針對傳統(tǒng)的反沖洗空氣管路進行改造,將空氣支管末端采用末端連通管連通,使原來的枝椏狀管路改為環(huán)狀管路,由此保證了空氣支管末端與進氣端壓力相一致。2、所述空氣支管下部外緣部位所制出氣孔與其截面的垂直軸線的角度為45度,使布氣更加均勻。本技術的技術優(yōu)勢具體體現在:末端連通管與鋪設在濾池內濾池底磚反射腔內的各空氣支管末端相連,使整個反沖空氣管形成環(huán)狀管路,這樣空氣支管不存在出氣末端,保證了空氣支管內的氣體壓力與進氣管的壓力一致。為了減少氣阻,空氣分管的出氣孔與其水平軸線呈40-50度,最佳為45度,以提高反沖洗的強度。通過測試,該角度的改進,提高的氣體流量強度增加了 1.5倍。【主權項】1.一種后置脫氮生物濾池反沖洗空氣管路,所述空氣管路包括進氣方管及空氣支管,進氣方管鋪設在靠近一側池壁的濾池底部,進氣方管垂直安裝各空氣支管,該空氣支管安裝在濾池底部所鋪設的濾池底磚的反射腔內,各空氣支管的下部外緣部位制有出氣孔,其特征在于:在各空氣支管的末端垂直連通一末端連通管,該末端連通管鋪設在靠近另一側池壁的濾池底部,并自濾池底磚的底腳下穿過。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脫氮生物濾池反沖洗空氣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支管下部外緣部位的出氣孔與其截面的垂直軸線呈40-50度。【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后置脫氮生物濾池反沖洗空氣管路,所述空氣管路包括進氣方管及空氣支管,進氣方管鋪設在靠近一側池壁的濾池底部,進氣方管上垂直安裝各空氣支管,該空氣支管安裝在濾池底部所鋪設的濾池底磚的反射腔內,各空氣支管的下部外緣部位制有出氣孔,其特征在于:在各空氣支管的末端垂直連通一末端連通管,該末端連通管鋪設在靠近另一側池壁的濾池底部,并自濾池底磚的底腳下穿過。本空氣管針對傳統(tǒng)的反沖洗空氣管進行改造,將空氣支管的末端相互連通,使原來的枝椏狀管路改為環(huán)狀管路,由此保證了空氣支管末端與進氣端壓力相一致,對于空氣管路來說,較均衡的節(jié)點壓力意味著更穩(wěn)定的運行工況,更安全地提供空氣,大幅增強了濾池的反沖洗效果。【IPC分類】C02F3-00【公開號】CN204298134【申請?zhí)枴緾N201420800937【專利技術人】李新凱, 李萱, 李新亭, 張棟, 王文靜, 劉華 【申請人】天津誠信環(huán)球節(jié)能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申請日】2014年12月16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后置脫氮生物濾池反沖洗空氣管路,所述空氣管路包括進氣方管及空氣支管,進氣方管鋪設在靠近一側池壁的濾池底部,進氣方管垂直安裝各空氣支管,該空氣支管安裝在濾池底部所鋪設的濾池底磚的反射腔內,各空氣支管的下部外緣部位制有出氣孔,其特征在于:在各空氣支管的末端垂直連通一末端連通管,該末端連通管鋪設在靠近另一側池壁的濾池底部,并自濾池底磚的底腳下穿過。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新凱,李萱,李新亭,張棟,王文靜,劉華,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誠信環(huán)球節(jié)能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