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蓄熱結構的
,具體為一種窯室的助燃空氣管路。
技術介紹
窯爐是是用耐火材料砌成的用以燒成制品的設備,在窯爐的窯室內需要確保其溫度足夠高,才能用以燒制產品,現有的窯爐的兩側均布置有燒嘴使得窯爐內的溫度足夠高,但是由于窯爐的兩側均布置有燒嘴,使得助燃空氣的管路布置復雜,需要每個燒嘴都布置有對應的助燃空氣管路,現有的助燃空氣管路為每個燒嘴均單獨布置,使得布置難度大,且布置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窯室的助燃空氣管路,其使得整個窯室的助燃空氣管路成為一個整體結構,使得助燃空氣分布均勻,且整個管路的布置方便、布置成本低。一種窯室的助燃空氣管路,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其包括窯爐,所述窯爐的中部為窯室,所述窯室的兩側壁上均布有燒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窯爐的正上方設置有一端布置有進氣主管路,所述進氣主管路的末端連接有四通的其中一個通路,所述四通的其中三通分別連接兩側的分支管道、對應端的出氣管路,兩側的所述分支管道沿著所述窯室的燒嘴排布方向排布,所述分支管道對應于每個所述燒嘴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出口端連接至對應的所述燒嘴,所述出氣管路連接至所述窯爐的末端位置。其進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四通的兩側通分別通過兩側連接管連接對應的兩側的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水平向平行布置于所述窯室的兩側;所述進氣主管路、出氣管路在同一直線上布置,所述進氣主管路、出氣r>主管路分別通過垂直向支架支承于所述窯爐的上端面。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助燃空氣通過進氣主管路進入,之后通過四通分別流入兩側通的分支管道,然后通過第二支管分別吹入對應的燒嘴內,確保燒嘴的正常燃燒功能,多余的助燃空氣通過出氣管路排出,其使得整個窯室的助燃空氣管路成為一個整體結構,使得助燃空氣分布均勻,且整個管路的布置方便、布置成本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圖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結構示意圖;圖中序號所對應的名稱如下:窯爐1、窯室2、進氣主管路3、四通4、分支管道5、出氣管路6、第二支管7、連接管8、垂直向支架9。具體實施方式一種窯室的助燃空氣管路,見圖1、圖2:其包括窯爐1,窯爐1的中部為窯室2,窯室2的兩側壁上均布有燒嘴,窯爐1的正上方設置有一端布置有進氣主管路3,進氣主管路3的末端連接有四通4的其中一個通路,四通4的其中三通分別連接兩側的分支管道5、對應端的出氣管路6,兩側的分支管道5沿著窯室2的燒嘴排布方向排布,分支管道5對應于每個燒嘴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二支管7,第二支管7的出口端連接至對應的燒嘴,出氣管路6連接至窯爐1的末端位置。四通4的兩側通分別通過兩側連接管8連接對應的兩側的分支管道5,分支管道5水平向平行布置于窯室2的兩側;進氣主管路3、出氣管路6在同一直線上布置,進氣主管路3、出氣主管路6分別通過垂直向支架9支承于窯爐1的上端面。以上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技術創造的實施范圍。凡依本技術創造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專利涵蓋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窯室的助燃空氣管路,其包括窯爐,所述窯爐的中部為窯室,所述窯室的兩側壁上均布有燒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窯爐的正上方設置有一端布置有進氣主管路,所述進氣主管路的末端連接有四通的其中一個通路,所述四通的其中三通分別連接兩側的分支管道、對應端的出氣管路,兩側的所述分支管道沿著所述窯室的燒嘴排布方向排布,所述分支管道對應于每個所述燒嘴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出口端連接至對應的所述燒嘴,所述出氣管路連接至所述窯爐的末端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1.一種窯室的助燃空氣管路,其包括窯爐,所述窯爐的中部為窯室,所
述窯室的兩側壁上均布有燒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窯爐的正上方設置有一端
布置有進氣主管路,所述進氣主管路的末端連接有四通的其中一個通路,所
述四通的其中三通分別連接兩側的分支管道、對應端的出氣管路,兩側的所
述分支管道沿著所述窯室的燒嘴排布方向排布,所述分支管道對應于每個所
述燒嘴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出口端連接至對應的所
技術研發人員:陳斌,張文俊,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匯科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