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包括第一固定夾模,第二固定夾模,固定座,第三固定夾模,第一防皺板,第二防皺板,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滾軸,凹槽,通過滾軸帶動第三固定夾模,第一固定夾模,第二固定夾模與固定座整體翻轉彎折,達到彎模的效果,減少繁瑣的加工程序,防皺板與凹槽形成管體空腔,保護管體,避免彎折時損傷管體,防皺板與加固板通過螺栓與固定夾模實現固定連接,起加固作用,防止彎折時導致管體錯位變形,第三凹槽直徑R大于第四凹槽直徑r,將管件彎曲成兩種尺寸的管子,滿足廠家的要求,減少繁瑣的加工程序,節省時間,保證管件彎曲一致,提高廠家的生產效率。(*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排氣系統排氣管工藝領域。
技術介紹
當今社會汽車已經普及全球,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排氣管是汽車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安裝于發動機排氣歧管與消聲器之間,從而起減振降噪和延長排氣消聲系統使用壽命的作用。而排氣管又涉及一種變徑彎模技術,現有的變徑彎模是一種稀有的彎模,加工程序繁瑣,導致管件彎曲不一致,嚴重影響廠家的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解決現有變徑彎模加工程序繁瑣導致管件彎曲不一致的問題。為解決以上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方案: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包括第一固定夾模,第二固定夾模,固定座,第三固定夾模,第一防皺板,第二防皺板,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滾軸,所述的固定座上設有第一固定夾模,第二固定夾模與第三固定夾模,所述的第一固定夾模上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二固定夾模上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三固定夾模上設有第三凹槽與第四凹槽,所述的固定座上設有第五凹槽與第六凹槽,所述的滾軸插入第三固定夾模內,所述的第一防皺板向內凹陷與第一凹槽構成第一管體空腔,所述的第二防皺板向內凹陷與第二凹槽構成第二管體空腔,所述的第五凹槽與第三凹槽構成第三管體空腔,所述的第六凹槽與第四凹槽構成第四管體空腔,所述的第一防皺板上設有第一加固板,所述的第二防皺板上設有第二加固板,所述的第三凹槽直徑R大于第四凹槽直徑r。上述的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其中,所述的第一固定夾模與第二固定夾模平行設置,所述的第三凹槽與第四凹槽平行設置,所述的第三固定夾模與第一固定夾模和第二固定夾模相互垂直。上述的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其中,所述的第一管體空腔與第三管體空腔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第二管體空腔與第四管體空腔在同一直線上。上述的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其中,所述的第一凹槽與第五凹槽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第二凹槽與第六凹槽在同一直線上。上述的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其中,所述的第一防皺板和第一加固板通過螺栓與第一固定夾模實現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防皺板和第二加固板通過螺栓與第二固定夾模實現固定連接。上述的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其中,所述的第三固定夾模,第一固定夾模和第二固定夾模通過螺栓與固定座實現固定連接。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通過滾軸帶動第三固定夾模,第一固定夾模,第二固定夾模與固定座整體翻轉彎折,達到彎模的效果,減少繁瑣的加工程序,縮短管材的制造周期;防皺板與凹槽形成管體空腔,保護管體,避免彎折時損傷管體;防皺板與加固板通過螺栓與固定夾模實現固定連接,起加固作用,防止彎折時導致管體錯位變形;第三凹槽直徑R大于第四凹槽直徑r,將管件彎曲成兩種尺寸的管子,滿足廠家的要求,減少繁瑣的加工程序,節省時間,保證管件彎曲一致,提高廠家的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后視圖。圖3為本實用型新彎折后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包括第一固定夾模1,第二固定夾模2,固定座3,第三固定夾模4,第一防皺板5,第二防皺板6,第一加固板7,第二加固板8,滾軸9,所述的固定座3上設有第一固定夾模1,第二固定夾模2與第三固定夾模4,所述的第一固定夾模I上設有第一凹槽10,所述的第二固定夾模2上設有第二凹槽11,所述的第三固定夾模4上設有第三凹槽12與第四凹槽13,所述的固定座3上設有第五凹槽18與第六凹槽19,所述的滾軸9插入第三固定夾模4內,所述的第一防皺板5向內凹陷與第一凹槽10構成第一管體空腔14,所述的第二防皺板6向內凹陷與第二凹槽構11成第二管體空腔15,所述的第五凹槽18與第三凹槽構12成第三管體空腔17,所述的第六凹槽19與第四凹槽13構成第四管體空腔16,所述的第一防皺板5上設有第一加固板7,所述的第二防皺板6上設有第二加固板8,所述的第三凹槽12直徑R大于第四凹槽13直徑r,所述的第一固定夾模I與第二固定夾模2平行設置,所述的第三凹槽12與第四凹槽13平行設置,所述的第三固定夾模4與第一固定夾模I和第二固定夾模2相互垂直,所述的第一管體空腔14與第三管體空腔17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第二管體空腔15與第四管體空腔16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第一凹槽10與第五凹槽18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第二凹槽11與第六凹槽19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第一防皺板5和第一加固板7通過螺栓與第一固定夾模I實現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防皺板6和第二加固板8通過螺栓與第二固定夾模2實現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三固定夾模4,第一固定夾模I和第二固定夾模2通過螺栓與固定座3實現固定連接。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將管體一端插入第一管體空腔14與第三管體空腔17內并固定在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后方的機械上,通過滾軸9帶動第三固定夾模4,第一固定夾模1,第二固定夾模2與固定座3整體翻轉彎折,為第一次彎折,取出管體后在將管體另一端插入第二管體空腔15與第四管體空腔16內并固定在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后方的機械上,通過滾軸9帶動第三固定夾模4,第一固定夾模I,第二固定夾模2與固定座3整體翻轉彎折,為第二次彎折;防皺板在彎折時保護管體,避免損傷管體,加固板通過螺栓將防皺板與固定夾模鎖死,避免彎折時導致管體錯位變形,減少繁瑣的加工程序,縮短管材的制造周期;第三凹槽12直徑R大于第四凹槽13直徑r,將管件彎曲成兩種尺寸的管子,滿足廠家的要求,減少繁瑣的加工程序,節省時間,保證管件彎曲一致,提高廠家的生產效率。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主權項】1.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包括第一固定夾模,第二固定夾模,固定座,第三固定夾模,第一防皺板,第二防皺板,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滾軸,其特征為,所述的固定座上設有第一固定夾模,第二固定夾模與第三固定夾模,所述的第一固定夾模上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二固定夾模上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三固定夾模上設有第三凹槽與第四凹槽,所述的固定座上設有第五凹槽與第六凹槽,所述的滾軸插入第三固定夾模內,所述的第一防皺板向內凹陷與第一凹槽構成第一管體空腔,所述的第二防皺板向內凹陷與第二凹槽構成第二管體空腔,所述的第五凹槽與第三凹槽構成第三管體空腔,所述的第六凹槽與第四凹槽構成第四管體空腔,所述的第一防皺板上設有第一加固板,所述的第二防皺板上設有第二加固板,所述的第三凹槽直徑R大于第四凹槽直徑r。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其特征為,所述的第一固定夾模與第二固定夾模平行設置,所述的第三凹槽與第四凹槽平行設置,所述的第三固定夾模與第一固定夾模和第二固定夾模相互垂直。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其特征為,所述的第一管體空腔與第三管體空腔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第二管體空腔與第四管體空腔在同一直線上。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其特征為,所述的第一凹槽與第五凹槽在同一直線上,所述的第二凹槽與第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變徑彎模加工模具,包括第一固定夾模,第二固定夾模,固定座,第三固定夾模,第一防皺板,第二防皺板,第一加固板,第二加固板,滾軸,其特征為,所述的固定座上設有第一固定夾模,第二固定夾模與第三固定夾模,所述的第一固定夾模上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二固定夾模上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三固定夾模上設有第三凹槽與第四凹槽,所述的固定座上設有第五凹槽與第六凹槽,所述的滾軸插入第三固定夾模內,所述的第一防皺板向內凹陷與第一凹槽構成第一管體空腔,所述的第二防皺板向內凹陷與第二凹槽構成第二管體空腔,所述的第五凹槽與第三凹槽構成第三管體空腔,所述的第六凹槽與第四凹槽構成第四管體空腔,所述的第一防皺板上設有第一加固板,所述的第二防皺板上設有第二加固板,所述的第三凹槽直徑R大于第四凹槽直徑r。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經懷忠,
申請(專利權)人:鎮江利奧排氣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