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免拆模墻板結構,內墻體在工廠內的預置化程度高,產品質量可以嚴格控制,省去了在現場施工制作內墻體的時間,大大縮短了現場的施工周期。內墻體的外表面為整體的免拆模板,雖然兩塊免拆模板之間的填充腔內填充的材料不同,這些材料會因為熱膨脹系數不同而分裂,但由于外部有整體的免拆模板做保護,所以內墻體整體的性能穩定,外部不會產生裂紋,可以很好地解決內墻體產生裂縫的問題。防水耐候膠層可以防止雨水由上層外墻板和下層外墻板的拼接處進入外墻體內部,即使有少量雨水通過了防水耐候膠層,在凸起和止水帶的作用下也無法再進入內部而對內墻體造成腐蝕,從而可以更好地保證整個墻體的承載能力。(*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房屋建筑
,涉及到一種免拆模墻板結構。
技術介紹
申請號為201310144162的專利申請文件公開了一種現澆式鋼筋焊接網架復合混凝土剪力墻的構造及施工方法,在內墻與外墻圍成的T型結構上全部進行現場搭接好鋼筋(絲)空間焊接保溫夾芯網架(其中包括模板),然后向其中添加隔音材料、保溫材料,然后進行澆筑承載墻體與保溫板外保護墻體,最后對內墻與外墻的模板進行拆除。出現的問題是:1、現場施工非常繁瑣,效率低下,而且整體穩定性差,拆除模具后,由于不同材料之間熱膨脹系數不同,導致時間久后非常容易出現裂縫,即使再在外表面做裝飾或者保護層,也會隨著內墻產生裂縫;2、外墻外表面的豎直方向是多塊墻體之間進行拼接,但拼接處很容易受到天氣影響而進水,進水后會對鋼筋(絲)空間焊接保溫夾芯網架產生嚴重的腐蝕、生銹影響,進而導致整個墻體的承載能力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設計了一種免拆模墻板結構,工廠內預置化程度高,產品質量可以嚴格控制,并且性能穩定,不會出現裂縫,可以提高現場施工的工作效率,縮短現場施工周期。本技術所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免拆模墻板結構,包括外墻體和內墻體,外墻體和內墻體垂直設置且內墻體的外側與外墻體的內側固定連接,外墻體包括保溫板,保溫板的外側面上設置有外保護層,保溫板的內側和內墻體之間設置有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關鍵是:所述的內墻體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塊免拆模板,兩塊免拆模板之間的空間為填充腔,從外到內依次為第一填充腔、隔音層、第二填充腔,隔音層內填充有隔音材料,隔音層與免拆模板固定連接,隔音層內設置有加強肋,加強肋與免拆模板固定連接,第一填充腔與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的連接處連通形成T字形連接腔,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T字形連接腔、第二填充腔內都填充有鋼筋砼,免拆模板的外側與保溫板內側的鋼筋砼固定連接。所述的免拆模板的厚度為10?30mm,兩層免拆模板之間的凈間距為120?240mm,隔音層兩端填充腔的長度都是50?1500mm。所述的T字形連接腔的橫縱比為0.5?2。所述的隔音層沿內墻體長度方向的長度為100?5000mm。所述的外墻體內設置有沿厚度方向穿通保溫板且橫截面為T字形的預埋件和沿厚度方向穿通鋼筋砼的拉鉤,拉鉤和預埋件固定連接。所述的外墻體分為上層外墻板和下層外墻板,上層外墻板底部沿外墻體的長度方向開設有凹槽,下層外墻板頂部與凹槽相對應的位置上開設有凸起,凹槽與凸起之間設置有止水帶,上層外墻板和下層外墻板的外側拼接處設置有防水耐候膠層。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內墻體在工廠內的預置化程度高,產品質量可以嚴格控制,省去了在現場施工制作內墻體的時間,大大縮短了現場的施工周期,同時省去了拆卸內墻體模板的時間,可以進一步提高現場施工的工作效率。內墻體的外表面為整體的免拆模板,雖然兩塊免拆模板之間的填充腔內填充的材料不同,這些材料會因為熱膨脹系數不同而分裂,但由于外部有整體的免拆模板做保護,所以內墻體整體的性能穩定,外部不會產生裂紋,可以很好地解決內墻體產生裂縫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中外墻體與內墻體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2為外墻體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I代表保溫板,2代表外保護層,3代表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4代表免拆模板,5代表T字形連接腔,6代表隔音層,7代表第二填充腔,8代表加強肋,9代表模具,10代表預埋件,11代表拉鉤,12代表防水耐候膠層,13代表上層外墻板,14代表下層外墻板,15代表止水帶。【具體實施方式】一種免拆模墻板結構,包括外墻體和內墻體,外墻體和內墻體垂直設置且內墻體的外側與外墻體的內側固定連接,外墻體包括保溫板1,保溫板I的外側面上設置有外保護層2,保溫板I的內側和內墻體之間設置有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3,外墻體內設置有沿厚度方向穿通保溫板I且橫截面為T字形的預埋件10和沿厚度方向穿通鋼筋砼的拉鉤11,拉鉤11和預埋件10固定連接,內墻體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塊免拆模板4,免拆模板4為菱鎂水泥板、高壓水泥板等無機板,兩塊免拆模板4之間的空間為填充腔,從外到內依次為第一填充腔、隔音層6、第二填充腔7,隔音層6內填充有隔音材料,隔音層6與免拆模板4固定連接,隔音層6內設置有加強肋8,加強肋8與免拆模板4固定連接,第一填充腔與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3的連接處連通形成T字形連接腔5,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3、T字形連接腔5、第二填充腔7內都填充有鋼筋砼,免拆模板4的外側與保溫板I內側的鋼筋砼固定連接。所述的免拆模板4的厚度為10?30mm,兩層免拆模板4之間的凈間距為120?240mm,隔音層6兩端填充腔的長度都是50?1500mm。所述的T字形連接腔5的橫縱比為0.5?2。所述的隔音層6沿內墻體長度方向的長度為100?5000_。所述的外墻體分為上層外墻板13和下層外墻板14,上層外墻板13底部沿外墻體的長度方向開設有凹槽,下層外墻板14頂部與凹槽相對應的位置上開設有凸起,凹槽與凸起之間設置有止水帶15,上層外墻板13和下層外墻板14的外側拼接處設置有防水耐候膠層12,防水耐候膠層12可以防止雨水由上層外墻板13和下層外墻板14的拼接處進入外墻體內部,即使有少量雨水通過了防水耐候膠層12,在凸起和止水帶15的作用下也無法再進入內部而對內墻體造成腐蝕,從而可以更好地保證整個墻體的承載能力。一種免拆模墻板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預制內墻體:al、先在地面上鋪設一層免拆模板4 ;a2、在其上的中心部位鋪設隔音層6,隔音層6內設置有加強肋8,隔音層6和加強肋8都與底部的免拆模板4固定連接;a3、在隔音層6上鋪設另一層免拆模板4,隔音層6和免拆模板4粘接固定,加強肋8和免拆模板4通過塑料鉚件鉚接固定,得到內墻體備用,隔音層6外側的填充腔由為第一填充腔,隔音層6內側的填充腔為第二填充腔7 ;b、將預埋件10與保溫板I固定連接;C、將預制好的內墻體與施工現場的地面固定連接,將外墻體的模具9與內墻體的外端面固定連接,將拉鉤11的一端與模具固定連接,拉鉤11的另一端與預埋件10固定連接,保溫板I和外保護層2都與模具9固定連接,保溫板I和模具9之間的空腔為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3,第一填充腔與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3的連接處連通形成T字形連接腔5 ;d、向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3、T字形連接腔5、第二填充腔7內澆筑混凝土,同時植入鋼筋;e、拆除外墻體的模具9,并對混凝土表面進行養護。利用現有方法制作一個墻板所需的時間為8小時,利用本技術中的方法制作相同大小的墻板所需的時間為2小時,由此可見,本技術中的方法可以大大縮短現場的施工周期。此外,利用本技術中的方法,可以替代傳統墻體模板,取消墻面抹灰,節省木材及水泥等傳統建材80%。【主權項】1.一種免拆模墻板結構,包括外墻體和內墻體,外墻體和內墻體垂直設置且內墻體的外側與外墻體的內側固定連接,外墻體包括保溫板(1),保溫板(I)的外側面上設置有外保護層(2),保溫板(I)的內側和內墻體之間設置有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墻體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塊免拆模板(4),兩塊免拆模板(4)之間的空間為填充腔,從外到內依次為第一填充腔、隔音層(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免拆模墻板結構,包括外墻體和內墻體,外墻體和內墻體垂直設置且內墻體的外側與外墻體的內側固定連接,外墻體包括保溫板(1),保溫板(1)的外側面上設置有外保護層(2),保溫板(1)的內側和內墻體之間設置有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墻體包括對稱設置的兩塊免拆模板(4),兩塊免拆模板(4)之間的空間為填充腔,從外到內依次為第一填充腔、隔音層(6)、第二填充腔(7),隔音層(6)內填充有隔音材料,隔音層(6)與免拆模板(4)固定連接,隔音層(6)內設置有加強肋(8),加強肋(8)與免拆模板(4)固定連接,第一填充腔與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3)的連接處連通形成T字形連接腔(5),外墻體鋼筋混凝土填充腔(3)、T字形連接腔(5)、第二填充腔(7)內都填充有鋼筋砼,免拆模板(4)的外側與保溫板(1)內側的鋼筋砼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晶廷,
申請(專利權)人:張晶廷,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