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加固效果好、實施簡單快捷、能夠真實提高石砌體抗震性能的石砌體加固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立柱、石砌體、加固線、噴漿層和拉緊裝置,在石砌體的兩側分別對應設置立柱,立柱緊貼石砌體,立柱的底端固定在地基地面上,相鄰的立柱之間橫向等間距為20cm設有加固線,在立柱之間縱向等間距為50cm設有加固線,相鄰的立柱之間對角線方向上設有加固線,所述的加固線構成縱橫交錯和含有對角線的加固線網,在加固線網的外側設有噴漿層,拉緊裝置設置在加固線的兩端的立柱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成本低、加固效果好、實施簡單快捷、能夠真實提高石砌體抗震性能和牢固性,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和實用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加固
,尤其涉及一種石砌體加固裝置。
技術介紹
我國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而且我國大陸的地震絕大多數發生在廣大農村和鄉鎮地區。鄉村鎮房屋往往是用簡單便捷的方式進行建造,由于經濟原因,在我國貧困地區及偏遠山區存在大量無抹灰石砌體結構房屋,這些石砌體結構的圍墻、房屋的承重墻采用毛石塊堆積而成,且無抹灰,石砌體內部沒有加固材料。這種結構存在的主要抗震隱患如下:(I)石砌體結構中缺少約束構件,幾乎所有的石砌體結構房屋均未設置圈梁、構造柱和拉結鋼筋,且在砌筑時僅是堆積,未進行抹灰處理,縱橫墻之間聯系薄弱,結構整體性差;(2)結構整體在地基中支撐長度不足,在微弱地震作用下,就會發生坍塌;(3)現有技術中,雖然有相關的加固措施,但是造價極高,對于經濟困難的偏遠地區得不到實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加固效果好、實施簡單快捷、能夠真實提高石砌體抗震性能的石砌體加固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包括立柱、石砌體、加固線、噴漿層和拉緊裝置,在石砌體的兩側分別對應設置立柱,立柱緊貼石砌體,立柱的底端固定在地基地面上,相鄰的立柱之間橫向等間距為20cm設有加固線,在立柱之間縱向等間距為50cm設有加固線,相鄰的立柱之間對角線方向上設有加固線,所述的加固線構成縱橫交錯和含有對角線的加固線網,在加固線網的外側設有噴漿層,拉緊裝置設置在加固線的兩端的立柱上。本技術采取立柱緊貼在石砌體外側,以立柱為加固支點將加固線固定在立柱上以后,橫向上,進行相鄰立柱之間的加固,縱向上,加固線從石砌體的一側緊固到另一側,在相鄰立柱之間對角線上進行加固線的鉸接,在立柱上設有拉緊裝置,所述的拉緊裝置為通過加固線之間的纏繞對接,實現拉緊,此拉緊裝置簡單易行,一次性拉緊。本技術充分考慮了石砌體的特點將加固線的橫向和縱向間距設置為對于加固最為有利的距離,既能夠節省材料又能夠達到最好的加固作用。所述的立柱為木粧或混凝土柱。立柱的選擇根據實際需要和經濟狀況進行選擇,木粧的造價更低,其加固性能低于混泥土柱,但是對于腐蝕環境較弱的地區也可以采用木粧。所述的石砌體內部不含有加固材料。對于石砌體內部含有加固材料的墻體,本技術也能達到加固的作用,但是本技術解決的本質問題是對于石砌體內部沒有加固材料的墻體。所述的加固線為鋼絲或鋼筋。所述的拉緊裝置為一次性拉緊裝置。所述的加固線在縱向上覆蓋石砌體的頂部,縱向上的加固線在石砌體的兩側為一條加固線。所述的噴漿層為水泥砂漿層。所述的噴楽層為4cm_8cm。所述的立柱之間的間距為100cm-200cm。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可以有效地提尚無抹灰石砲體結構的承載力和抗震整體性,滿足了村鎮石砲體結構安全使用的要求,本技術加固方法施工工藝簡單,施工時間短,且造價低廉,經濟,符合農村的實際經濟情況。(2)在石砌體四周以鋼絲或鋼筋網固定并加以噴漿處理,提高了結構的整體性。(3)在石砌體內外側附著木粧或混凝土柱,增加了結構的穩定性。本技術成本低、加固效果好、實施簡單快捷、能夠真實提高石砌體抗震性能和牢固性,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和實用價值。【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本技術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立柱;2石砌體;3加固線;4噴漿層;5地基地面。【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石砌體加固裝置,包括立柱1、石砌體2、加固線3、噴漿層4和拉緊裝置,在石砌體2的兩側分別對應設置立柱1,立柱I緊貼石砌體2,立柱I的底端固定在地基地面5上,相鄰的立柱I之間橫向等間距為20cm設有加固線3,在立柱I之間縱向等間距為50cm設有加固線3,相鄰的立柱I之間對角線方向上設有加固線3,所述的加固線3構成縱橫交錯和含有對角線的加固線網,在加固線網的外側設有噴漿層4,拉緊裝置設置在加固線3的兩端的立柱I上。所述的立柱I為木粧或混凝土柱。所述的石砌體2內部不含有加固材料。所述的加固線3為鋼絲或鋼筋。所述的拉緊裝置為一次性拉緊裝置。 如圖2所示,所述的加固線3在縱向上覆蓋石砌體的頂部,縱向上的加固線3在石砌體2的兩側為一條加固線。所述的噴漿層4為水泥砂漿層。所述的噴楽層4為4cm_8cm。所述的立柱I之間的間距為100cm_200cm。本技術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首先,將立柱I緊貼石砌體內外兩側,將立柱I以加固線3進行加固;其次,將水泥砂漿噴涂到加固線3和石砌體2的表面;最后,水泥砂漿凝固形成水泥茶漿層,本技術組建完畢。【主權項】1.一種石砌體加固裝置,包括立柱(1)、石砌體(2)、加固線(3)、噴漿層(4)和拉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石砌體(2)的兩側分別對應設置立柱(1),立柱(I)緊貼石砌體(2),立柱⑴的底端固定在地基地面(5)上,相鄰的立柱⑴之間橫向等間距為20cm設有加固線(3),在立柱(I)之間縱向等間距為50cm設有加固線(3),相鄰的立柱(I)之間對角線方向上設有加固線(3),所述的加固線(3)構成縱橫交錯和含有對角線的加固線網,在加固線網的外側設有噴漿層(4),拉緊裝置設置在加固線(3)的兩端的立柱(I)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砌體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I)為木粧或混凝土柱O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砌體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砌體(2)內部不含有加固材料。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砌體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線⑶為鋼絲或鋼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砌體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緊裝置為一次性拉緊裝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砌體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線(3)在縱向上覆蓋石砌體的頂部,縱向上的加固線(3)在石砌體(2)的兩側為一條加固線。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砌體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漿層⑷為水泥砂漿層。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石砌體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噴漿層(4)為4cm_8cm0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砌體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I)之間的間距為 100cm-200cm。【專利摘要】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加固效果好、實施簡單快捷、能夠真實提高石砌體抗震性能的石砌體加固裝置。本技術包括立柱、石砌體、加固線、噴漿層和拉緊裝置,在石砌體的兩側分別對應設置立柱,立柱緊貼石砌體,立柱的底端固定在地基地面上,相鄰的立柱之間橫向等間距為20cm設有加固線,在立柱之間縱向等間距為50cm設有加固線,相鄰的立柱之間對角線方向上設有加固線,所述的加固線構成縱橫交錯和含有對角線的加固線網,在加固線網的外側設有噴漿層,拉緊裝置設置在加固線的兩端的立柱上。本技術成本低、加固效果好、實施簡單快捷、能夠真實提高石砌體抗震性能和牢固性,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和實用價值。【IPC分類】E04B2-02, E04B1-98, E04G23-02【公開號】CN204456938【申請號】CN201520051242【專利技術人】楊淑娟, 王凱 【申請人】青島理工大學【公開日】2015年7月8日【申請日】2015年1月26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石砌體加固裝置,包括立柱(1)、石砌體(2)、加固線(3)、噴漿層(4)和拉緊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石砌體(2)的兩側分別對應設置立柱(1),立柱(1)緊貼石砌體(2),立柱(1)的底端固定在地基地面(5)上,相鄰的立柱(1)之間橫向等間距為20cm設有加固線(3),在立柱(1)之間縱向等間距為50cm設有加固線(3),相鄰的立柱(1)之間對角線方向上設有加固線(3),所述的加固線(3)構成縱橫交錯和含有對角線的加固線網,在加固線網的外側設有噴漿層(4),拉緊裝置設置在加固線(3)的兩端的立柱(1)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淑娟,王凱,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理工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