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彈簧座組件和制動主缸,屬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彈簧座組件,包括兩個彈簧座,在兩個彈簧座之間設置有一拉桿,在彈簧座之間設置有一彈簧,每個彈簧座的內側均設置有一卡槽,所述拉桿的兩端均設置有一卡塊,所述的卡槽與卡塊形成卡扣連接結構,并與彈簧的彈簧力共同形成軸向上的相對固定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制動主缸,包括缸體、主皮圈、副皮圈、活塞和上述的彈簧座組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裝配容易、制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的技術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零部件,特別涉及一種彈簧座組件和制動主缸。
技術介紹
彈簧座組件是一種汽車零配件領域常見的零配件,可用于組裝多種汽車部件,例如汽車制動主缸等。現有技術中的彈簧座組件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彈簧座1、彈簧2、平墊3、拉桿螺釘4、拉伸座5 ;該結構固定方式為拉桿螺釘4處進行鉚釘6鉚接,且配件較多,制造成本高,同時給裝配帶來一定的麻煩,而且鉚接后不能拆卸,不易于后續維修。現有技術中的制動主缸如圖2所示,包括:缸體1、主皮圈3、副皮圈4、活塞5和上述的彈簧座組件2。因上述彈簧座組件2配件較多,制造成本高,裝配麻煩又不易于維修,從而增加了制動主缸的制造成本及售后成本,大大降低了其市場競爭力。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裝配容易、制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的彈簧座組件和制動主缸。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彈簧座組件,包括兩個彈簧座,在兩個彈簧座之間設置有一拉桿,在彈簧座之間設置有一彈簧,每個彈簧座的內側均設置有一卡槽,所述拉桿的兩端均設置有一卡塊,所述的卡槽與卡塊形成卡扣連接結構,并與彈簧的彈簧力共同形成軸向上的相對固定結構。上述的卡槽為"U "型開口槽,所述"U "型開口槽的圓弧中心與彈簧座外圓同軸對應設置,開口方向貫穿彈簧座外圓,槽寬小于彈簧座的外徑尺寸。上述的拉桿為圓柱桿,圓柱桿的外徑小于“U”型開口槽的槽寬,圓柱桿兩端分別設置有所述的卡塊,該卡塊為圓柱體,所述圓柱體的外徑大于“U”型開口槽的槽寬,并與“U”型開口槽形成倒鉤卡扣連接。上述的彈簧座為拉伸件,彈簧座的外徑小于彈簧的內徑尺寸并設置在彈簧內孔上,彈簧座底部還設置有一用于限制彈簧位置的卷邊平面。本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制動主缸,包括缸體、主皮圈、副皮圈、活塞和上述的彈簧座組件。上述的缸體內設有缸體內孔和溝槽,溝槽與缸體內孔同軸設置;所述的主皮圈和副皮圈分別設置在該溝槽上,所述的活塞上設置有一中心內孔,所述的彈簧座組件設置在該中心內孔上并一同套設在所述的缸體內孔上;所述的活塞與缸體內孔可形成軸向上的相對滑動。上述活塞上還設置有一小孔。本技術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裝配容易、制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的技術效果。【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現有技術的彈簧座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包括圖1彈簧座組件的制動主缸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彈簧座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彈簧座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右視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包括圖3彈簧座組件的制動主缸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在一種具體實施例中,參考圖3-圖5所示,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彈簧座組件,包括兩個彈簧座101,在兩個彈簧座101之間設置有一拉桿103,在彈簧座101之間設置有一彈簧102,每個彈簧座101的內側均設置有一卡槽104,所述拉桿103的兩端均設置有一卡塊105,所述的卡槽104與卡塊105形成卡扣連接結構,并與彈簧102的彈簧力共同形成軸向上的相對固定結構。作為第一選擇,上述的卡槽104為丨丨U丨丨型開口槽,所述丨丨U丨丨型開口槽的圓弧中心與彈簧座外圓同軸對應設置,開口方向貫穿彈簧座外圓,槽寬小于彈簧座101的外徑尺寸。作為第一選擇,上述的拉桿103為圓柱桿,圓柱桿的外徑小于“U”型開口槽的槽寬,圓柱桿兩端分別設置有所述的卡塊105,該卡塊105為圓柱體,所述圓柱體的外徑大于“U”型開口槽的槽寬,并與“U”型開口槽形成倒鉤卡扣連接。作為第一選擇,上述的彈簧座101為拉伸件,彈簧座101的外徑小于彈簧102的內徑尺寸并設置在彈簧內孔上,彈簧座101底部還設置有一用于限制彈簧102位置的卷邊平面 106。作為第一選擇,上述的彈簧座101為沖壓等工藝加工成型的結構。在一種具體實施例中,參考圖6,本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制動主缸,包括缸體50、主皮圈20、副皮圈30、活塞40和上述的彈簧座組件10。作為第一選擇,上述的缸體50內設有缸體內孔501和溝槽502,溝槽502與缸體內孔501同軸設置;所述的主皮圈20和副皮圈30分別設置在該溝槽502上,所述的活塞40上設置有一中心內孔401,所述的彈簧座組件10設置在該中心內孔401上并一同套設在所述的缸體內孔501上;所述的活塞40與缸體內孔501可形成軸向上的相對滑動,從而起到建壓和泄壓作用。作為第一選擇,上述活塞40上還設置有一小孔,小孔用于控制主缸建壓無效行程。上述實施例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技術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彈簧座組件,包括兩個彈簧座,在兩個彈簧座之間設置有一拉桿,在彈簧座之間設置有一彈簧,其特征在于:每個彈簧座的內側均設置有一卡槽,所述拉桿的兩端均設置有一卡塊,所述的卡槽與卡塊形成卡扣連接結構,并與彈簧的彈簧力共同形成軸向上的相對固定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為"U"型開口槽,所述"U "型開口槽的圓弧中心與彈簧座外圓同軸對應設置,開口方向貫穿彈簧座外圓,槽寬小于彈簧座的外徑尺寸。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桿為圓柱桿,圓柱桿的外徑小于“U”型開口槽的槽寬;所述的圓柱桿兩端分別設置有所述的卡塊,該卡塊為圓柱體,所述圓柱體的外徑大于“U”型開口槽的槽寬,并與“U”型開口槽形成倒鉤卡扣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彈簧座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簧座為拉伸件,彈簧座的外徑小于彈簧的內徑尺寸并設置在彈簧內孔上,彈簧座底部還設置有一用于限制彈簧位置的卷邊平面。5.一種制動主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主皮圈、副皮圈、活塞和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彈簧座組件。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動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體內設有缸體內孔和溝槽,溝槽與缸體內孔同軸設置;所述的主皮圈和副皮圈分別設置在該溝槽上,所述的活塞上設置有一中心內孔,所述的彈簧座組件設置在該中心內孔上并一同套設在所述的缸體內孔上;所述的活塞與缸體內孔可形成軸向上的相對滑動。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動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還設置有一小孔。【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彈簧座組件和制動主缸,屬于汽車零部件
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彈簧座組件,包括兩個彈簧座,在兩個彈簧座之間設置有一拉桿,在彈簧座之間設置有一彈簧,每個彈簧座的內側均設置有一卡槽,所述拉桿的兩端均設置有一卡塊,所述的卡槽與卡塊形成卡扣連接結構,并與彈簧的彈簧力共同形成軸向上的相對固定結構。本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制動主缸,包括缸體、主皮圈、副皮圈、活塞和上述的彈簧座組件。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裝配容易、制造成本低、使用壽命長的技術效果。【IPC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彈簧座組件,包括兩個彈簧座,在兩個彈簧座之間設置有一拉桿,在彈簧座之間設置有一彈簧,其特征在于:每個彈簧座的內側均設置有一卡槽,所述拉桿的兩端均設置有一卡塊,所述的卡槽與卡塊形成卡扣連接結構,并與彈簧的彈簧力共同形成軸向上的相對固定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秀寬,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吉尚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