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墻體逆作施工方法及墻體與混凝土框架的澆筑結構,本發明專利技術是在下層的混凝土框架澆筑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隨即進行上一層墻體的施工;在進行上層墻體的砌筑時在墻體兩側和頂部預埋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鋼筋,待墻體砌好后,可以墻體為固定物搭設混凝土框架的澆筑模板,模板通過對拉螺桿與墻體連接,墻體可以充當混凝土框架一側的模板,然后再進行混凝土框架的澆筑,使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成一整體結構,提高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穩定性。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方法墻體連接強度高,墻體穩定性好,墻體可以作為固定模板的依托,并可充當兩側模板,方便了模板安裝并可節省模板用量。同時也能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進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墻體逆作施工方法及墻體與混凝土框架的饒筑結構,屬于建筑工程墻體施工
技術介紹
在框架結構建筑的施工中,傳統的做法一般采用順做法,即先進行建筑的混凝土主體框架施工,然后再進行砌體墻的施工,砌體墻施工時需在混凝土主體框架上植入鋼筋,然后通過植筋連接砌體墻,植筋工作量大且連接強度低,影響施工效益。因此,現有的混凝土框架與墻體的構筑方式還是不夠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墻體逆作施工方法及墻體與混凝土框架的澆筑結構,通過采用先砌墻后澆筑混凝土框架的逆作施工方法,來提高墻體與混凝土框架之間的連接強度和提高施工效率,從而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墻體逆作施工方法為,該方法是在下層的混凝土框架澆筑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隨即進行上一層墻體的施工;在進行上層墻體的砌筑時在墻體兩側邊和頂部預埋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鋼筋,待墻體砌好后,以墻體為固定物搭設混凝土框架的模板,模板通過對拉螺桿與墻體側面連接,并以墻體側邊充當混凝土框架一側的模板,然后再進行混凝土框架的澆筑,使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成一整體結構,從而提高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穩定性。按上述方法構成的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墻體與混凝土框架的澆筑結構為,該結構包括墻體,在墻體的兩側邊和頂部均設有拉結鋼筋,在墻體兩側面設有模板,模板經對接螺桿與墻體連接,拉結鋼筋和墻體兩側邊與混凝土框架饒筑連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先施工墻體,然后利用墻體作為固定模板的依托將模板通過對接螺栓與墻體固定,然后在進行混凝土框架的澆筑,澆筑時將墻體兩側的預埋鋼筋和墻體兩側與混凝土框架澆成一整體。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墻體連接強度高,墻體穩定性好,墻體可以作為固定模板的依托,并可充當兩側模板,方便了模板安裝并可節省模板用量。同時提前插入砌體墻的施工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進度。【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標記為:1-墻體、2-拉結鋼筋、3-模板、4-對拉螺栓、5-混凝土框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任何限制。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墻體逆作施工方法為,該方法是在下層的混凝土框架澆筑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隨即進行上一層墻體的施工;在進行上層墻體的砌筑時在墻體兩側邊和頂部預埋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鋼筋,待墻體砌好后,以墻體為固定物搭設混凝土框架的模板,模板通過對拉螺桿與墻體側面連接,并以墻體側邊充當混凝土框架一側的模板,然后再進行混凝土框架的澆筑,使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成一整體結構,從而提高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穩定性。按上述方法構成的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墻體與混凝土框架的澆筑結構為,該結構包括墻體1,在墻體的兩側邊和頂部均設有拉結鋼筋2,在墻體兩側面設有模板3,模板3經對接螺桿4與墻體1連接,拉結鋼筋2與墻體兩側邊與混凝土框架5澆筑連接。實施例具體實施時,如圖1所示,當下層主體結構混凝土澆筑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隨即進行其上一層的墻體,先施工墻體后施工混凝土框架。墻體可以在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插入施工,提高施工進度。墻體施工時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位置預留拉結筋,拉結筋不需要植筋,而是與混凝土結構澆筑連接形成整體,連接強度高、節省植筋工程量。用于連接墻體與混凝土框架。混凝土框架模板通過對拉螺桿連接在墻體上,澆筑混凝土時墻體充當一側模板。墻體充當一側模板,連接簡單牢固,而且節省一側模板的材料與施工。【主權項】1.一種墻體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在下層的混凝土框架澆筑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隨即進行上一層墻體的施工;在進行上層墻體的砌筑時在墻體兩側邊和頂部預埋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鋼筋,待墻體砌好后,以墻體為固定物搭設混凝土框架的模板,模板通過對拉螺桿與墻體側面連接,并以墻體側邊充當混凝土框架一側的模板,然后再進行混凝土框架的澆筑,使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成一整體結構,從而提高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穩定性。2.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構成的墻體與混凝土框架的澆筑結構,包括墻體(1),其特征在于:在墻體(1)的兩側邊和頂部均設有拉結鋼筋(2),在墻體(1)兩側面設有模板(3 ),模板(3 )經對接螺桿(4)與墻體(1)連接,拉結鋼筋(2 )和墻體(1)兩側邊與混凝土框架(5)澆筑連接。【專利摘要】<b>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墻體逆作施工方法及墻體與混凝土框架的澆筑結構,本專利技術是在下層的混凝土框架澆筑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隨即進行上一層墻體的施工;在進行上層墻體的砌筑時在墻體兩側和頂部預埋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鋼筋,待墻體砌好后,可以墻體為固定物搭設混凝土框架的澆筑模板,模板通過對拉螺桿與墻體連接,墻體可以充當混凝土框架一側的模板,然后再進行混凝土框架的澆筑,使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成一整體結構,提高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穩定性。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墻體連接強度高,墻體穩定性好,墻體可以作為固定模板的依托,并可充當兩側模板,方便了模板安裝并可節省模板用量。同時也能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進度。</b>【IPC分類】E04B1/20, E04G21/00, E04B1/04【公開號】CN105317216【申請號】CN201510071130【專利技術人】王加鑫, 王電, 鄭傳彬 【申請人】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申請日】2015年2月11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墻體逆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在下層的混凝土框架澆筑完成并達到一定強度后隨即進行上一層墻體的施工;?在進行上層墻體的砌筑時在墻體兩側邊和頂部預埋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鋼筋,待墻體砌好后,以墻體為固定物搭設混凝土框架的模板,模板通過對拉螺桿與墻體側面連接,并以墻體側邊充當混凝土框架一側的模板,然后再進行混凝土框架的澆筑,使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成一整體結構,從而提高墻體與混凝土框架連接的穩定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加鑫,王電,鄭傳彬,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