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鋼筋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鋼筋連接結構包括具有內螺紋的母續接部和具有外螺紋的公續接部,母續接部和公續接部的末端分別焊接鋼筋,然后使母續接部和公續接部螺紋配合,從而使兩段鋼筋續接一體。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母續接部和公續接部卻難以對正,因此組裝操作很不方便。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母續接部和公續接部容易對正的鋼筋連接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母續接部和公續接部容易對正的鋼筋連接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鋼筋連接結構,包括母續接部和公續接部;所述母續接部和公續接部分別設置有可彼此配合的內螺紋和外螺紋;所述內螺紋和外螺紋均為雙線螺紋;所述母續接部具有一封閉端;所述封閉端焊接有第一鋼筋;所述公續接部設置有鋼筋連接端;所述鋼筋連接端焊接有第二鋼筋;所述母續接部在所述封閉端的另一端設置有對正孔;所述對正孔的中心線與所述內螺紋的中心線重合;所述對正孔的孔徑大于所述內螺紋的螺孔孔徑;所述鋼筋連接端的直徑大于所述對正孔的直徑。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鋼筋續接組織方便。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鋼筋連接結構,包括母續接部10和公續接部20,母續接r>部10和公續接部20分別設置有可彼此配合的內螺紋12和外螺紋21。內螺紋12和外螺紋21均為雙線螺紋。母續接部10具有一封閉端13,封閉端13焊接有第一鋼筋1A。公續接部20設置有鋼筋連接端22,鋼筋連接端22焊接有第二鋼筋1B。母續接部10在封閉端13的另一端設置有對正孔11,對正孔11的中心線與內螺紋12的中心線重合。對正孔11的孔徑大于內螺紋12的螺孔孔徑;鋼筋連接端22的直徑大于對正孔11的直徑。續接鋼筋時,只需要將母續接部10和公續接部20配合即可。由于對正孔11的直徑大于內螺紋12的螺孔孔徑,因此能比較方便的實現公母配合。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
中技術人員依本專利技術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筋連接結構,包括母續接部(10)和公續接部(20);所述母續接部(10)和公續接部(20)分別設置有可彼此配合的內螺紋(12)和外螺紋(21);所述內螺紋(12)和外螺紋(21)均為雙線螺紋;所述母續接部(10)具有一封閉端(13);所述封閉端(13)焊接有第一鋼筋(1A);所述公續接部(20)設置有鋼筋連接端(22);所述鋼筋連接端(22)焊接有第二鋼筋(1B);其特征是:所述母續接部(10)在所述封閉端(13)的另一端設置有對正孔(11);所述對正孔(11)的中心線與所述內螺紋(12)的中心線重合;所述對正孔(11)的孔徑大于所述內螺紋(12)的螺孔孔徑;所述鋼筋連接端(22)的直徑大于所述對正孔(11)的直徑。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鋼筋連接結構,包括母續接部(10)和公續接部(20);所述母續
接部(10)和公續接部(20)分別設置有可彼此配合的內螺紋(12)和外螺紋
(21);所述內螺紋(12)和外螺紋(21)均為雙線螺紋;所述母續接部(10)
具有一封閉端(13);所述封閉端(13)焊接有第一鋼筋(1A);所述公續接部
(20)設置有鋼筋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文革,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亨爾通冶金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8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