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電控式水下救援拖拽裝置,適用于水下電磁拖拽。包括吸附部分和連接部分,吸附部分包括多個吸附結構體,吸附結構體內設有電磁吸附體;連接部分包括多級連接結構,以由上到下逐級增多,且每一級連接結構中都設置有轉動和滑動連接件,在最高一級的連接結構中連接繩索,在最低一級的連接結構中連接吸附結構體。上電后電磁吸附體產生吸力,吸附結構體緊緊吸在車表面,用繩索通過各級連接結構拉拽所有吸附結構體,將車拖出水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拖拽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在水下使用的、電控式的救援拖拽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由于雨水頻繁,全國各大城市接連發生雨水災害,導致市區路段積水,大量路上汽車被淹,交通中斷。面對此類險情,目前還沒有一種能夠實現在水中快速連接拖拽的救援手段和設備,被困水中的車輛只能靠人工拖拽,費時費力且拖延救援時間。或者某些有條件的地方可以事后動用吊車,但行動遲緩,錯過最佳黃金救援時間,危害著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現有水中救援工具不能快速連接拖拽被困車輛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控式水下救援拖拽裝置。這種救援拖拽裝置,利用電磁感應、真空吸力等原理,能夠隨時隨地第一時間救援水中被困車輛,并將其拖拽出水面。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以下技術方案:電控式水下救援拖拽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部分和連接部分;所述吸附部分包括多個吸附結構體,所述吸附結構體內設有電磁吸附體;所述連接部分包括多級連接結構,以由上到下逐級增多的演變結構相互連接,且每一級連接結構中都設置有轉動和滑動連接件,在最高一級的連接結構中連接繩索,在最低一級的連接結構中連接各個吸附結構體。進一步地,所述吸附結構體的組成件有:防水膠圈、軟磁體、殼體、電磁吸盤、柱形金屬塊、連接件一;殼體具有通腔,軟磁體和防水膠圈依次同軸連接在所述殼體的一端,且形成接續殼體通腔的腔體,電磁吸盤置于殼體通腔中,并可沿殼體內壁滑動,柱形金屬塊安裝在殼體通腔的一端,可與電磁吸盤發生磁吸附;連接件一穿過柱形金屬塊與電磁吸盤連接固定,所述連接件一對外連接所述連接部分。進一步地,所述殼體的通腔,一端為收縮腔,另一端為擴張腔,軟磁體固定在收縮腔一端,防水膠圈固定在軟磁體外端部,柱形金屬塊設置在擴張腔一端,殼體頂部設置上蓋蓋住所述柱形金屬塊。進一步地,各所述吸附結構體橫縱交錯,形成網狀結構。進一步地,每一級所述連接結構中,都包括連接件、軸承固定件、軸承、轉軸、連接軸、連桿、滑塊、導軌、導軌連接件;所述連接件連接到軸承固定件上,軸承固定件中固定軸承,轉軸安裝在軸承中,連桿通過連接軸連接轉軸,滑塊通過連接軸連接連桿,同時滑塊滑設在導軌中,導軌通過連接軸安裝在導軌連接件上,導軌連接件連接到下一級連接結構的連接件上。再進一步地,所述連桿與轉軸樞接,所述滑塊與連桿樞接,所述導軌與導軌連接件樞接。進一步地,每一級所述連接結構的連接件、轉軸、連桿、滑塊、導軌、導軌連接件,都有兩組。進一步地,最低一級所述連接結構的連接件連接吸附結構體。進一步地,在最高一級所述連接結構中,導軌連接件通過一轉接件與萬向節一端連接,所述繩索通過另一轉接件與萬向節另一端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導軌連接件在兩端有限位,限制所述導軌在導軌連接件上的擺動角度。本專利技術可隨時隨地及時救援被困車輛,不必等待吊車,不需人員涉險;實現水中快速連接拖拽被困車輛,提高救援效率。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的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專利技術而了解。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附圖說明】附圖僅用于示出具體實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整個附圖中,相同的參考符號表不相同的部件。圖1-1:吸附結構體主視圖;圖1-2:吸附結構體B-B剖視圖;圖2-1:吸附結構體與連接件的連接關系圖;圖2-2:吸附結構體與連接件的連接關系剖視圖;圖3-1:第一級連接結構與吸附結構體的連接側視圖;圖3-2:第一級連接結構與吸附結構體的連接剖視圖;圖4:第一級連接結構圖;圖5:第二級連接結構圖;圖6:拖拽裝置各級連接結構關系圖;圖7:最高級連接結構圖;圖8-1:導軌旋轉范圍說明圖;圖8-2:導軌旋轉范圍剖視說明圖;圖9:拖拽裝置俯視圖;圖10:拖拽裝置立體視圖。圖中標號:1-防水膠圈,2軟磁體,3殼體,4電磁吸盤,5柱形金屬塊,6連接件一,7連接件二,8軸承固定件一,9軸承,10軸承固定件二,11上蓋,12轉軸一,13連接軸一,14連桿一,15連接軸二,16滑塊一,17導軌一,18連接軸三,19導軌連接件一,20轉軸二,21連接軸四,22連桿二,23導軌二,24滑塊二,25連接軸五,26連接軸六,27導軌連接件二,28轉軸三,29連接軸七,30連桿三,31導軌三,32滑塊三,33連接軸八,34導軌連接件三,35連接軸九,36萬向節,37轉接件一,38繩索,39轉接件二。【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的描述,其中,附圖構成本申請一部分,并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一起用于闡釋本專利技術。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知道,以下實施例并不是對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作的唯一限定,凡是在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精神實質下所做的任何等同變換或改動,均應視為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給制定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帶來的難點有:不同車型表面形狀不同,簡單的拖拽裝置與車體接觸的部位不能適應汽車表面的弧狀結構,即不能與車表面形成有效接觸,造成吸力不夠,不足以拉動車輛。為了解決上述難點問題,本專利技術通過對吸盤結構、材料、拖拽形式、組合方式等方面進行充分研究和試驗后,專利技術了電控式水下救援拖拽裝置。該裝置主要由吸附部分和連接部分兩部分組成。吸附部分由直徑較小的多個吸附結構體組合而成,保證每個吸附結構體與車表面有良好接觸,既能增大吸附部分整體與車的有效接觸面積,而且容易適應不同的車型。連接部分可以根據需要在位置傳感器自動捕捉功能下,自行調整相對位置和角度,保證每個吸附結構受力均勻,使拖拽裝置與車體吸附牢固。下面具體介紹本專利技術的組成結構:1.吸附部分吸附部分是由若干個直徑較小的多個吸附結構體組合而成,單個吸附結構體的基本組成部分有:防水膠圈1,軟磁體2,殼體3,電磁吸盤4,柱形金屬塊5,連接件一6,如圖1-1、1-2所示。連接固定方式是:殼體3優選鎂合金材料,殼體3是一個具有通腔的殼體,殼體外形不受限制,可以為筒形,也可以為方形;通腔的一端收縮,稱為收縮腔,另一端擴張,稱為擴張腔。軟磁體2固定在殼體3的收縮腔一端,防水膠圈1固定在軟磁體2外端部,防水膠圈1、軟磁體2、殼體3三者依次同軸固定連接,且形成接續殼體通腔的腔體。電磁吸盤4置于殼體3通腔中,并可沿殼體3內壁滑動,電磁吸盤4與殼體3通腔間隙很小;由于殼體通腔一端具有收縮腔,因此電磁吸盤4不能從收縮腔滑出來,只可以從擴張腔放進去。柱形金屬塊5安裝在殼體3的擴張腔一端,將電磁吸盤4擋在殼體通腔中。殼體頂部設置上蓋11蓋住柱形金屬塊5。連接件一 6穿過上蓋40和柱形金屬塊5的中心孔與電磁吸盤4連接固定。連接件一 6的外露端與連接部分相連。本專利技術用到多個這樣的吸附結構體,具體布局方式下面詳述。這些吸附結構體構成的整體統稱為吸附部分,吸附結構體之間通過連接部分相互連接起來。 2.連接部分如圖2-1、2-2所示,連接部分包括連接件二7,與連接件一 6連接固定;軸承固定件一8與連接件二 7連接固定,軸承9置于軸承固定件一 8的腔體內,軸承固定件二 10與軸承固定件一8連接,兩者同時將軸承9固定。為了滿足多吸附結構體的吸附、轉動、拖拽等活動要求,我們將該裝置的連接部分從結構安排上采用如下實施例:連接部分分為多級布置,以“一分為二,二分為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電控式水下救援拖拽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部分和連接部分;所述吸附部分包括多個吸附結構體,所述吸附結構體內設有電磁吸附體;所述連接部分包括多級連接結構,以由上到下逐級增多的演變結構相互連接,且每一級連接結構中都設置有轉動和滑動連接件,在最高一級的連接結構中連接繩索,在最低一級的連接結構中連接各個吸附結構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關蔚,呂錫從,賈莉,高雪,房勇,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航天福道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