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基坑底板換撐的后澆帶傳力裝置,包括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下翼板下方均安裝有至少兩個支撐馬凳,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外端分別設置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工字鋼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固定板,所述第二工字鋼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兩個開孔固定板;將所述傳力裝置設置在后澆帶內,使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外端分別埋入兩側的底板中,在開孔固定板內安裝并旋擰螺栓,使螺栓的端部頂緊固定板,從而將兩側的底板連成一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有效的將底板連成整體,形成了底板水平支撐結構,增強了換撐板帶的抵抗水平荷載能力,保證了基礎底板換撐的順利進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施工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基坑底板換撐的后澆帶傳力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在深基坑支護施工過程中通常采用鋼或混凝土支護粧及圍囹作為圍護結構,在基坑內圍囹位置設置鋼或混凝土水平支撐,形成整體支護體系。換撐時,在地下室底板或樓板位置與基坑圍護結構之間設置換撐板帶,連同地下室底板或樓板結構對坑內水平支撐進行換撐。但是,大多數底板都設有后澆帶,而目前的換撐板帶因抵抗水平載荷能力有限,在底板設有后澆帶的工況下不能正常進行基礎底板換撐。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基坑底板換撐的后澆帶傳力裝置,它構造簡單、安裝便捷、操作方便,可以有效的將底板連成整體,形成了底板水平支撐結構,增強了換撐板帶的抵抗水平荷載能力,保證了基礎底板換撐的順利進行。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基坑底板換撐的后澆帶傳力裝置,所述傳力裝置包括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下翼板下方均安裝有至少兩個支撐馬凳,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外端分別設置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工字鋼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固定板,所述第二工字鋼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兩個開孔固定板;在澆筑后澆帶兩側的底板前,將所述傳力裝置設置在后澆帶內,使第一工字鋼外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工字鋼外端的第二端板分別埋入兩側的底板中,澆筑底板混凝土后,在第二工字鋼的開孔固定板內安裝并旋擰螺栓,使螺栓的端部頂緊第一工字鋼的固定板,從而將兩側的底板連成一體。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外端埋入兩側底板中的深度2500mmo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設置在后澆帶內,通過螺栓連接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從而有效的將后澆帶兩側的底板連成整體,形成了底板水平支撐結構,增強了換撐板帶的抵抗水平荷載能力,保證了基礎底板換撐的順利進行。本技術結構簡單,安裝便捷易操作。【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的俯視圖。圖中:1 -磚胎模、2-后澆帶、3-底板、4-基坑、5-底板墊層、6-傳力裝置、601 -第一工字鋼、602-第二工字鋼、603-支撐馬凳、604-第一端板、605-第二端板、606-固定板、607-開孔固定板、608-螺栓。【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在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如圖1、圖2所示,一種用于基坑底板換撐的后澆帶傳力裝置,傳力裝置6包括第一工字鋼601和第二工字鋼602,第一工字鋼601和第二工字鋼602的下翼板下方均安裝有至少兩個支撐馬凳603(支撐馬凳的形狀為“幾”字形),第一工字鋼601和第二工字鋼602的外端分別設置有第一端板604和第二端板605,第一工字鋼601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固定板606,第二工字鋼602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兩個開孔固定板607;在澆筑后澆帶兩側的底板3前,將傳力裝置6設置在后澆帶2內,使第一工字鋼601外端的第一端板604和第二工字鋼602外端的第二端板605分別埋入兩側的底板3中,澆筑底板混凝土后,在第二工字鋼的開孔固定板607內安裝并旋抒螺栓608,使螺栓608的端部頂緊第一工字鋼的固定板606,從而將兩側的底板3連成一體。在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第一工字鋼601和第二工字鋼602的外端埋入兩側底板3中的深度2 500mm。本技術通過設置于后澆帶兩側混凝土中的兩根工字鋼,在底板混凝土養護達到要求后,采用螺栓頂緊工字鋼上的固定板,形成后澆帶傳力裝置。如圖1、圖2所示,本技術的施工過程如下:1、土方開挖至基底,在基坑4內進行底板墊層5施工,在地下室底板周圈外側砌筑磚胎模1,磚胎模1內側進行底板防水施工,完成換撐板帶的施工;2、綁扎后澆帶2兩側底板3的底筋;3、將傳力裝置設置在后澆帶內,使第一工字鋼601和第二工字鋼602焊接有端板的外端埋入后澆帶2兩側的底板3中,埋入深度不小于500_;4、綁扎后澆帶2兩側底板3的面筋,澆筑混凝土;5、待養護達到要求后,安裝并擰緊頂緊螺栓608至螺栓端部頂緊第一工字鋼601內端的固定板606。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技術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主權項】1.一種用于基坑底板換撐的后澆帶傳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力裝置包括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下翼板下方均安裝有至少兩個支撐馬凳,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外端分別設置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工字鋼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固定板,所述第二工字鋼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兩個開孔固定板;在澆筑后澆帶兩側的底板前,將所述傳力裝置設置在后澆帶內,使第一工字鋼外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工字鋼外端的第二端板分別埋入兩側的底板中,澆筑底板混凝土后,在第二工字鋼的開孔固定板內安裝并旋擰螺栓,使螺栓的端部頂緊第一工字鋼的固定板,從而將兩側的底板連成一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外端埋入兩側底板中的深度2 500mm。【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基坑底板換撐的后澆帶傳力裝置,包括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下翼板下方均安裝有至少兩個支撐馬凳,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外端分別設置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工字鋼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固定板,所述第二工字鋼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兩個開孔固定板;將所述傳力裝置設置在后澆帶內,使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外端分別埋入兩側的底板中,在開孔固定板內安裝并旋擰螺栓,使螺栓的端部頂緊固定板,從而將兩側的底板連成一體。本技術可以有效的將底板連成整體,形成了底板水平支撐結構,增強了換撐板帶的抵抗水平荷載能力,保證了基礎底板換撐的順利進行。【IPC分類】E02D29/16【公開號】CN205134382【申請號】CN201520963704【專利技術人】李新革, 張桂軍, 黃菊華, 趙海蓮, 白沖 【申請人】武漢一冶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公開日】2016年4月6日【申請日】2015年11月27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基坑底板換撐的后澆帶傳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力裝置包括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下翼板下方均安裝有至少兩個支撐馬凳,所述第一工字鋼和第二工字鋼的外端分別設置有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工字鋼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固定板,所述第二工字鋼的腹板兩側分別垂直安裝有兩個開孔固定板;在澆筑后澆帶兩側的底板前,將所述傳力裝置設置在后澆帶內,使第一工字鋼外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工字鋼外端的第二端板分別埋入兩側的底板中,澆筑底板混凝土后,在第二工字鋼的開孔固定板內安裝并旋擰螺栓,使螺栓的端部頂緊第一工字鋼的固定板,從而將兩側的底板連成一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新革,張桂軍,黃菊華,趙海蓮,白沖,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一冶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北;4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