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底板后澆帶用新型止水帶結構,它包括沿底板后澆帶施工縫兩側安裝的止水帶,止水帶包括槽形壓型鋼板,在槽形壓型鋼板的槽壁外部中間焊接有帶形鋼板,帶形鋼板與固定用鋼筋相連,固定用鋼筋兩端分別與底板下部鋼筋和上部鋼筋相連,槽形壓型鋼板的上下翼的長度不相等,其中長翼設置在下方,短翼設置在上方,槽形壓型鋼板的上下翼端部分別向外沿伸與上下翼垂直設置有上下外沿,位于下外沿處的底板混凝土與下外沿齊邊設置,位于上外沿處的底板混凝土與上外沿間隔設置。采用本結構后澆帶內新混凝土二次澆筑時,清理方便,同時混凝土澆筑振搗容易密實,提高了后澆帶混凝土自防水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設及一種地下室防水混凝±底板后誘帶用新型止水帶結構,屬于建筑 結構防滲水、漏水用,適用于有防水要求的地下室底板混凝±后誘帶用止水帶。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化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建筑單體面積越來越大,建筑高度和深度也在 不斷刷新,建筑物基礎底板面積和長度遠超規范要求,底板設計施工時后誘帶數量明顯增 加,新舊混凝±接磋位置的止水帶對后誘帶的防水效果至關重要。 目前常用的止水帶使用方式主要有W下幾種: 1、中埋式梳子形橡膠止水帶,橡膠止水帶是利用其高彈性能,在各種荷載下會產 生彈性形變遇水后會發生體積膨脹,因此起到堅固密封作用。 陽0化]2、/--,槽形鋼板止水帶,止水鋼板一般在300~400mm寬,新舊搶內各埋置一半。 后誘帶新舊搶接縫位置稱為施工縫,增加止水鋼板后,水沿著新舊搶接巷位置的縫隙滲透 時碰見止水鋼板即無法再往里滲透,可見止水鋼板切斷了水的滲透路徑,止水鋼板有一定 寬度,也延長了水的滲透路徑,沿著止水鋼板與搶之間的縫隙滲透起到防水目的。 在上述二種常用止水帶中,對于橡膠止水帶:橡膠和混凝±的粘附力較差,在常規 施工中,又因橡膠是柔軟彈性體,使混凝±在誘筑時不易被搗實,故在混凝±接縫膨脹或干 縮、化離、扭轉時,會經常出現橡膠止水帶松動和脫落,W致在水頭壓力較高情況下會產生 滲漏現象。同時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混凝±中有許多尖角的石子和銳刃的鋼筋,橡膠止水 帶如果稍不注意就會被刺破,由于塑料和橡膠的撕裂強度比拉伸強度低3-5倍,止水帶一 旦被刺破或割裂時,不用多大的力量,止水帶就會自己撕裂,從而造成止水帶的止水性能降 低。 對于/形鋼板止水帶:由于鋼板止水帶安裝在后誘帶施工縫處,新舊混凝±各 埋一半使后誘帶模板從中間斷開造成模板安裝加固難度較大,且當底板混凝±厚度較小 時,鋼板止水帶下部位置后誘帶根部混凝±等雜物清理困難,誘筑新混凝±時,鋼板止水 帶下部混凝±誘搗難于做到飽滿密實,本身存在滲水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加工方便、結構簡單、安裝 固定方便、防水效果好、造價經濟,方便于后誘帶施工縫支模、清理、混凝上誘筑的地下室防 水混凝±底板后誘帶用新型止水帶結構。 本技術的一種地下室防水混凝±底板后誘帶用新型止水帶結構,它包括沿底 板后誘帶施工縫兩側安裝的止水帶,所述的止水帶包括槽形壓型鋼板,在所述的槽形壓型 鋼板的槽壁外部中間沿水平方向焊接有帶形鋼板,所述的帶形鋼板與固定用鋼筋相連,所 述的固定用鋼筋兩端分別與底板下部鋼筋和上部鋼筋相連,所述的槽形壓型鋼板的上下翼 的長度不相等,其中長翼沿水平方向設置在下方,短翼沿水平方向設置在上方,所述的槽形 壓型鋼板的上下翼端部分別向外沿伸與上下翼垂直設置有上下外沿,位于下外沿處的底板 混凝±與下外沿齊邊設置,位于上外沿處的底板混凝±與上外沿間隔設置。 采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底板后誘帶施工縫在新型止水帶下口混凝±斷面與新型止水帶下翼外反沿一平, 上口混凝±與新型止水帶上翼外反沿間留有間隙,混凝±誘筑完成后在新型止水帶位置形 成一個結構止水凹槽,利用凹槽止水線阻水效果及止水帶部分鋼板擋水形成防水體系。適 用于具有防水要求現誘鋼筋凝上底板后誘帶施工縫位置用止水帶。 采用本技術結構合理,后誘帶施工縫位置老混凝±-次支模板方便,后誘帶 內新混凝±二次誘筑時,清理方便,同時混凝±誘筑振搗容易密實,提高了后誘帶混凝±自 防水性能,大大提高了后誘帶內新誘筑混凝±二次施工時的效率。【附圖說明】 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地下室防水混凝±底板后誘帶用新型止水帶結構中的 止水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新型止水帶結構的安裝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附圖所示的本技術的一種地下室防水混凝±底板后誘帶用新型止水帶結 構,它包括沿底板后誘帶施工縫兩側安裝的止水帶,所述的止水帶包括槽形壓型鋼板9,在 所述的槽形壓型鋼板9的槽壁外部中間沿水平方向焊接有帶形鋼板10,所述的帶形鋼板10 與固定用鋼筋11相連,所述的固定用鋼筋11兩端分別與底板下部鋼筋8和上部鋼筋7相 連,所述的槽形壓型鋼板9的上下翼的長度不相等,其中長翼沿水平方向設置在下方,短翼 沿水平方向設置在上方,所述的槽形壓型鋼板9的上下翼端部分別向外沿伸與上下翼垂直 設置有上下外沿,位于下外沿處的底板混凝±與下外沿齊邊設置,位于上外沿處的底板混 凝±與上外沿間隔設置。 本技術的外觀尺寸可W根據工程的設計確定,優選的槽形壓型鋼板9和帶形 鋼板10厚度大于3mm,槽形壓型鋼板9的槽高即上下翼間距離不小于100mm,槽形壓型鋼板 9的短翼寬度不小于50mm,帶形鋼板10的寬度不小于100mm。 本產品的安裝使用方法如下:首先按圖1所示形狀壓制不等邊槽形壓型鋼板9,裁 剪帶形鋼板10,將帶形鋼板10和不翼邊槽形壓型鋼板9按圖焊接,組成整體式新型止水帶 2。 其次如圖2所示:在底板混凝±墊層1上彈線并綁扎底板下部鋼筋8及上部鋼筋 7,將新型止水帶2通過固定用鋼筋11分別與組成新型止水帶2的帶形鋼板10W及底板上 部鋼筋7、下部鋼筋8焊接固定,確保新型止水帶2的位置,分別在新型止水帶2的下部3和 上部4位置支設底板后誘帶施工縫處模板,誘筑底板混凝± 6,拆模板后在新型止水帶2處 形成構造止水凹槽,當底板混凝±強度及上部結構條件達到設計要求后,清理后誘帶并誘 筑后誘帶混凝± 5,通過新型止水帶2形成構造的止水能力及其自身的阻水能力,共同達到 混凝±后誘帶施工縫處良好的止水效果。【主權項】1. 一種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底板后澆帶用新型止水帶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底板 后澆帶施工縫兩側安裝的止水帶,所述的止水帶包括槽形壓型鋼板,在所述的槽形壓型鋼 板的槽壁外部中間沿水平方向焊接有帶形鋼板,所述的帶形鋼板與固定用鋼筋相連,所述 的固定用鋼筋兩端分別與底板下部鋼筋和上部鋼筋相連,所述的槽形壓型鋼板的上下翼的 長度不相等,其中長翼沿水平方向設置在下方,短翼沿水平方向設置在上方,所述的槽形壓 型鋼板的上下翼端部分別向外沿伸與上下翼垂直設置有上下外沿,位于下外沿處的底板混 凝土與下外沿齊邊設置,位于上外沿處的底板混凝土與上外沿間隔設置。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底板后澆帶用新型止水帶結構,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槽形壓型鋼板和帶形鋼板厚度大于3mm,槽形壓型鋼板的上下翼間距離不小于 100mm,槽形壓型鋼板的短翼寬度不小于50mm,帶形鋼板的寬度不小于100mm。【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底板后澆帶用新型止水帶結構,它包括沿底板后澆帶施工縫兩側安裝的止水帶,止水帶包括槽形壓型鋼板,在槽形壓型鋼板的槽壁外部中間焊接有帶形鋼板,帶形鋼板與固定用鋼筋相連,固定用鋼筋兩端分別與底板下部鋼筋和上部鋼筋相連,槽形壓型鋼板的上下翼的長度不相等,其中長翼設置在下方,短翼設置在上方,槽形壓型鋼板的上下翼端部分別向外沿伸與上下翼垂直設置有上下外沿,位于下外沿處的底板混凝土與下外沿齊邊設置,位于上外沿處的底板混凝土與上外沿間隔設置。采用本結構后澆帶內新混凝土二次澆筑時,清理方便,同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底板后澆帶用新型止水帶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底板后澆帶施工縫兩側安裝的止水帶,所述的止水帶包括槽形壓型鋼板,在所述的槽形壓型鋼板的槽壁外部中間沿水平方向焊接有帶形鋼板,所述的帶形鋼板與固定用鋼筋相連,所述的固定用鋼筋兩端分別與底板下部鋼筋和上部鋼筋相連,所述的槽形壓型鋼板的上下翼的長度不相等,其中長翼沿水平方向設置在下方,短翼沿水平方向設置在上方,所述的槽形壓型鋼板的上下翼端部分別向外沿伸與上下翼垂直設置有上下外沿,位于下外沿處的底板混凝土與下外沿齊邊設置,位于上外沿處的底板混凝土與上外沿間隔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建東,鐘成新,王麗梅,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天津;1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